持续赞赏激发兴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失缺了精神关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课堂效率高耗低效。可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微笑教学
  微笑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轻松、饱满、乐观的心态.适度地运用游戏、幽默的形式以言语进行教学。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微笑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生的作用尤其明显,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此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特别喜欢捣乱纪律,被老师安排在特殊座位:一排一座。于是他也破罐子破摔,更加调皮。后来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新班主任,他对这个小“捣蛋王”特别关爱,每次上课都喜欢对他笑一笑,摸摸这个学生的头。老师这不经意的一笑一摸,却给学生带来了自豪感、荣誉感。从此,他就对这位老师颇有好感,并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数学。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了大数学家的陈景润。功成名就的他总会记起那温柔的微笑,欣赏的目光和那份特殊的关爱。这个故事说明微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教学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真实现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教学的成败。教师的音质是否优美,语速是否适中,语气是否生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让自己的语言听起来很美以外,还要把自己的教学语言打造成一门艺术,树立自己的语言风格,用幽默诙谐来靠近学生,以鼓励为原则,把话说到学生的心窝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话都会被年幼的学生们所牢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经常把我上课时说过的话当做口头禅时时挂在自己的嘴边;有些被我表扬过的学生会一整天开心快乐,乐于助人,学习主动性空前高涨;相反,有些学生被我批评过后不但心情黯淡,见了我还会躲着走。这正符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首要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启发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教师发挥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相结合,围绕“疑”展开教学活动,重视老师的适时的启发,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并逐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宋代教育家张载说的好:“学则须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深入探究,才会深入思考。它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其实,儿童对各种新事物、新道理是富有好奇心的,自发产生“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的疑问。然而,孩子由于阅历浅,见闻少,他所拥有的知识圈子很小,因而能觉察到的知识空白也相对很少,尤其是小学生阶段的学生,老师作为信息源的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因此,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多样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感到知识的不足,产生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问我”为“我要问”。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时,我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讲求秩序和加强合作的重要性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从中让学生质疑问难,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身感受懂得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第一个实验,我让学生进行组内比赛,比比谁先将小球拿出来。由于这次实验中每个学生只考虑自己如何快速将小球拿出,结果大多数小组同学的小球被卡住,谁也出不来了。这时候学生就 很自然的产生疑问:怎样才能在实验中获取成功呢?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得很强烈。接着我让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在组和组之间开展比赛,比一比哪组学生先将小球拿出来。这次实验是以组为单位参加比赛,组内成员考虑的是如何相互配合,尽管各组牵出小球有快有慢,但各小组都能顺利将小球牵出。通过这两次不同方法的实验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容易辨认出课文中实验成功的原因,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教学
  1、独立思考,突显阅读的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而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切记走入固守"唯一答案",武断否定学生的死胡同。这样必然阻碍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换位思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同一个问题,可以变换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去思考,从而丰富思维方式。首先,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灵活多变。如词语训练,可以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句子训练,可以用句式变换的方法;理解课文有时也要换个角度,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全面。其次,要训练学生变换角色思考问题,使思维准确丰富。可启发学生把自己假设成课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把课文中原来的角色互换,想一想结果会怎样,然后对照原文,在比较中求得认同,加深印象。
  总之,我们要根据大纲要求,遵循课改规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驻马店开发区第一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新)总目标第九条中明确指出:“……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正如字面上那么简简单单吗?不是的。“倾听”的意思是细心听取,就是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仔细听明白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及时作出反应。作为语文教学,甚至其他课程的教学,都应该循序渐进地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会倾听的孩子。 
科学教学逐步走向“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谈科学课堂。  一、兴趣是动力——“我喜欢,所以我去做!”  在探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些互动:如集中话题是为了吸引学生
一、引言本研究尝试用个体箱庭和团体箱庭两种方式对正常幼儿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进干预,研究不同箱庭干预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寻找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
“叮铃铃……”踏着上课铃声,我拿着水彩笔和素描纸走进了教室,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咦?难道不上英语课,改上美术课了?”当然不是,这是一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A的Unit11 A boy and a girl Part A。这部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完整语篇,相对前面所学的语言小“碎片”,不但情境更完整,涉及的语言点也更多,让这节课无论是在容量上还是在难度上,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舍清溪之幽,取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取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取天地之志”。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的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取一舍。作为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更应把舵好取舍尺度,艺术化地处理,才能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一、取见好就收,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阮老师上的一堂《月相变化》。在课的导入部分,阮老师轻松地语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培养小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
《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思想品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育人的重要学科,在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和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让小学生在思品课的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中产生“创新感悟”,取得“创新收获”?下面,我就日常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谈谈管窥之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让兴趣得以保持,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英语没有恐惧感,在学习英语时,一直拥有足够的信心。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可见,书法本身就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以书法为班级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发扬书法精神,练习书法气质,探究书法内涵,彰显书法个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班级之魂,塑造起与之相同的文化内涵。  一、读书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