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收到税务局的一个信息,提醒要按时申报个税。正好,提高个税起征点,也是2018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舆论大多都关注起征点定在多少钱,5000、7000还是10000?但如果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比起征点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句话: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在我印象中,很早的时候,专项费用扣除问题就提出来了,如今算是看到落地的希望。确实,个税不是简单的起征点问题,其背后是税制的公平合理,而税制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事实上,当代中国的每一个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最后可以归结到治理问题。
  本期南风窗的两会报道,把主题定在了治理现代化,也正因为治理现代化和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正如个税的例子,如果只是局限于起征点,那是比較粗糙的治理;而真要设计出公平合理的个税方案并严格执行,考验的又是治理体系的效率和效能。
  治理和管理不同。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视角,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区隔是前提,尽管有“管理民主”的存在,但也是为更好贯彻管理者的意志服务的。而治理,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的秩序状态,管理者的意志还要服从于更高的价值约束。
  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的治理?既然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那么与现代化相对应的前现代的落后的治理现象,也会同样为普通人所感知到。这次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广泛讨论到营商环境、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环境”最直接的体现是公权力部门的作风,比如做事托关系、走门子,动不动就是要“搞定”、“摆平”,吃拿卡要、违法乱纪等现象。前现代治理有一个突出特点正是不重视“非人格化”的规则,“身份取向”压倒“公平取向”。
  不要小看了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重要性。在有的治理主体看来的小问题,在当事人看来是天大的问题。正如个税问题,专项费用扣除对于有的部门来说也许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它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
  从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所谓小问题着手,来撬动背后的体制性机制问题的解决,是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久前被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从小问题着手,受益面很大。切口虽小,但一个一个部门去整合,其实是不断触及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浙江的思路也是要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以此撬动各领域改革。正如浙江的同志所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质就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无论何种治理主体,无论地位多高、力量多大,都要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评判。这是治理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治理得好不好,在当代中国归根结底就是要看能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时候,有一段和外来工代表米雪梅的互动。米雪梅代表1997年来广东打工,从女保安做起,如今当了人大代表之后非常关心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了米雪梅所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之后,强调共产党就是要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什么地方人民感觉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排忧解难。
  正如个税、“最多跑一次”等案例显示的,从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所谓小问题入手,不仅仅是因为现代化治理的价值约束,更是对治理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实,前现代的治理的弊端,同样不仅仅体现在不重视“非人格化”的规则,更是体现在效率效能的低下,看人下菜碟和规则僵化是并存的现象。大数据、互联网 、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融合,在中国蓬勃发展,对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为治理方式创新、治理能力提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现在常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其实同样可以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关于大数据的论述中指出的那样,运用大数据可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大数据来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可以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约束和技术推动的精细化水平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治理。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去辨别,很多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到底是价值理念出了问题还是技术条件不具备;同样,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去总结,很多突出的治理创新,到底是如何让“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在生活中落地的。
其他文献
据中国政府网10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纲要》指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分为二,不片面,不偏颇  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分析常常简单化。他们往往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红的就都是红的,黑的就都是黑的,对任何事物都绝对化,不能  看到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  如有的同学写“有钱就有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葛村终于保不住了。这个位于江苏镇江的古老村落里完好地保存着60多处明代至民国古建筑,但是现在,镇江新区的领导在电视里表示要“调集精兵强将,大干100天,完成葛村拆迁任务”。 这让村民们感到恐慌,从南宋迁至此地的解氏全村2840口人,即将失去这片繁衍了上千年的家园。  “在江苏能保存60多处明清建筑的古村落凤毛麟角。”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汪永平说,如果拆了就永远没了。1
武汉人梁宏决定,这是他在外漂泊的最后一年。  他已经35岁。他说自己是一个习惯了散漫,天性爱自由的人,所以工厂是适合他的,但35岁以后就不再是了。  梁宏说,今年还来东莞,是想和他的朋友陈岩再做一年伴,玩最后一年。陈岩是广西桂平人,今年25岁,和他一样处在18到25岁之间的青年,是最受工厂欢迎的人。  把东莞市区缩小为一个质点,作为圆心,以20公里的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的线条上密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
“有文采”是《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四大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之一,其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用词贴切”是指词语使用精当,准确;“句式灵活”是指根据语境特点和表达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恰当选用句式,灵活变换句式,使句式呈现多样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  1.追求语言的形式美  词语的运用或准确精
从一个学者的眼光看,目前中国的财政预算是不统一的,有预算内收入,有预算外的土地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各部门掌握的收费和罚款,有国有企业未上交的巨额利润,还有央行实际上的货币发行收益,其中相当数量没有集中到预算内。一些部门以这些资金为基础,或向下拨款,以示自己的权威,或持重资在政府中谋求部门位置和话语权,或成为其他不便在预算内支出的资金来源,甚至持重资而挟中央和国务院,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所以,
《南风窗》:中国的核电技术,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何祚庥:我们的技术都是从国外输入的,花式品种很多,引进这个那个。自己研发有一些,小补充,应该是有一定经验,但不如人家的经验丰富,同时我们还缺少了一种经验,就是出事故的经验。出不出事故,这个是很重要的经验,你不要以为出事故就是坏事,出事故你才能深刻吸收教训。  美国是大家认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从三哩岛事故后,核电站的建设停了30年。最近奥巴马
北京勇往直前。  所有和过去有关的记忆,在这个曾经的古都里没有大的容身之地。城市的“现代化”基本气质已定,对于过去的荣光追思演化成在建筑上的勃勃雄心,规模达到让人敬畏的程度。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这场宏大叙事的城市变革不出所料地以令人目眩的加速度改变北京的天际线。  把此刻的北京比喻为一辆新车,在出厂时候厂家一定忘了设置倒车挡和后视镜。后视镜需要常常看身后,北京完全没有向后看的时间。勇往直前的城市不需
雅安不安。4月20日,7级地震在这个区域“翻了个身”。生死就在顷刻间,屋倒楼裂,也只是一刹那功夫。  震后,《南风窗》记者迅速赶抵成都,从成都转去雅安。这路上,还算顺畅。但雅安前往芦山、宝兴等地的道路,无法畅通。原本,雅安到芦山县城只需1小时车程,足足用了12个小时——整个道路,像个停车场!车辆只能蠕动,然而还有更多志愿者驱车朝灾区涌动,救援通道很不畅通。交通管制随后发出,呼吁志愿者不要前往灾区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历来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而暂时忘却人世的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口吐真言显露峥嵘,因酒而写就传世佳作。青莲居士李太白则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更是“酒仙”,  “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人生快事莫过于置酒会友,而且太白当时正“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家中作客,推杯换盏之间,酒兴高涨,李太白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