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纳米折纸带的制备及pH值对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滚环扩增技术制备的含有多个拷贝单元的长单链DNA为脚手架链,与互补的3条订书钉短链通过分子自组装实现长链与短链在特定位置的互补,进而折叠出DNA纳米折纸带.借助SYBR Green染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以及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通过检测反应液中的荧光信号强度判断体系中是否存在双链结构,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更直观考察纳米带形貌变化.考察了pH值对纳米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pH=7)下,纳米带稳定性良好,其荧光信号强度在24 h内均明显优于其它pH条件处理组;对酸碱环境的耐受性较差,在极端pH环境(pH=3,pH=11)下,即使瞬时(<10 s)作用于纳米带,也会引起溶液荧光信号强度迅速下降.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极端pH环境(pH=3)对纳米带的形态的破坏作用是持续且不可逆的,随着时间延长,宽度约16 nm、长度可达微米级的纳米带逐渐变短、变细,推测在此过程中,维持DNA纳米带双链结构的氢键断裂,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和核苷酸内部的糖苷键发生水解,致使DNA纳米折纸带逐渐碎片化.
其他文献
基于核酸适配体对转移性肿瘤细胞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靶向识别功能,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交联方法,将核酸适配体W3修饰在磁珠微球上,形成特异性识别转移性大肠癌细胞的功
为克服当前港口安全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提出基于熵权-TOPSIS的港口安全评价模型.首先,在分析港口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人-机-货-环-管五大核心评价指标;然后,借助熵权-TO
国际范围内,蓖麻毒素、蓖麻籽粗提物以及蓖麻籽等均为蓖麻毒素信件的潜在来源,屡屡引发公共安全威胁.因此,蓖麻籽产地溯源至关重要.该研究选择高丰度、低毒性的蓖麻内源性防
构建了一种对炭疽生物标志物2,6-吡啶二羧酸(DPA)具有高选择性的聚丙烯酸-Tb@SiO2(PAA-Tb@SiO2)荧光纳米探针.探针中的Tb3+能与DPA形成三配位结构,进而产生“天线效应”,使探
以基础物理专业实验课程作为改革平台,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内容,将各种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