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p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 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远远不够。现结合我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发好现行教材本身的资源
  首先须转变“课本即教材”的陈旧教学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包括教师手头的指导用书、挂图、生字卡片、图书、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VCD、录音机等“视听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还包括图书馆、报告会戏剧表演、街头广告、自然风光、社会风俗等“活教材”。因此,教室应成为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这些资源。试想一下,当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手里能有一段编辑好的介绍威尼斯及小艇的录像或投影;当学生学到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时,有关安徒生及其童话,以及他同时代的童话作家、作品的声像简介能够多样化的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欣赏与选择,那将大大激发学生对童话世界的憧憬和热爱,满足学生对世界童话的了解、探究的欲望。
  二、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好课外课程资源。
   活动要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用语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链接并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灵活、新颖开放、活动的内容要有层次性、充满趣味性,富有生活气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好胜心切的心理特点,适时组织竞赛活动。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正体现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上。
  另外,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学生最关心的事都可以是口语交际活动的最好内容。在进行话题交际活动时,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作息时间、学校生活、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作为课程背景和内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利用儿歌朗诵、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语文能力竞赛、创办“语文手抄报”和设计“语文角”等形式提供学生应用语文、展示语文、接受熏陶的舞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拓宽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三、以课外作业为延伸,开发利用并转化资源
  创新课外作业的形式,利用调查活动或“小老师教学生”的任务形式,赋予家庭作业新的意义。如练习关于个人的介绍就可以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布置学生到其他班级的同学交流。也可让学生将今天学会的课文编成课本剧演给家人看,以激发学生在课上认真学,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其成就感也会促使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发展。
  四、以其他学科为辅助,整合好学科资源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 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 音乐、 美术、 科学、 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五、以地域文化为拓展,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在我们农村问题上的反映。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农村“破坏耕地、滥采矿石资源”现象;“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还存在的哪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等。还可利用各种节日、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历史传统、人情风貌、文化习俗等,感受农村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去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实现各学科甚至是各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如此学语文、用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事业才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包含的四项最基本技能,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和写是交际的两种主要方式。叶圣陶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锁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阶段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加强小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呢? 结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有深刻的体验。    一、增强信心,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摘 要】新课标理念指出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如何开发简便易行的美术作业作品展示平台为美术教学服务,用于美术作业作品的展示、评价和欣赏,成为美术课堂的拓展延伸;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积极有效地发挥美术作业作品的熏陶价值,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我们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 作业作品 展示平台 途径 开发利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的美术教育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高三生物备考中的一些教学经验,侧重指导高考生物学科复习的方法和如何在备考中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在学科复习上主要采用“夯实基础”“小科过关,综合取胜”、“培优补差育尖,各个突破”等策略,在备课组的管理上介绍了“集体备课”、“两个统一”、“新教师培训”等策略。  【关键词】高考;生物;备考    从2002年广西恢复生物高考以来,广西的高考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直到
摘要: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为孩子搭建了成材的桥梁,带来了成材的希望,它既为教师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学生成长带来灿烂的阳光,还可以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现代化教育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为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电影票之一。重视并做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教育教学
“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本人现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教学细节,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 切准文本脉搏。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二泉映月》时,王老师让学生
【摘要】文章以苏轼的儋州题画诗为研究对象,从咏画绘境、借画抒情、论画说理三个方面对其内容和功能予以简要论述,以期窥见苏轼题画诗的总体面貌及其晚年思想心态之一斑。  【关键词】苏轼;儋州;题画诗;内容;功能    苏轼才性天成,能诗善画,雅好收藏,又与当时画家常相往来,所作的题画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成就突出。历来关注苏轼题画诗者甚多,研究亦较深入,然尚无专论其儋州题画诗者。苏轼儋州题画诗
【摘要】学习困难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教学感到,学习困难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就对后天形成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5点看法,然后据其形成原因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兴趣、习惯、帮助树立自信心,自尊心,从而使之转化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活动课教学的方法,对全面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活动 活动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而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语文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