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合刊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為是19、22合刊,所以数据在22期中,请在22期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适合的教育”是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高中教育实现“适合的教育”,核心要义在于课程与教学指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依托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建设,无锡市从“目标适合、结构适当、资源适量、方法适切”入手,构建课程平台和教学路径,为落实“适合的教育”提供样本。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普通
摘要:为了解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延期开学期间,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支持和影响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对策建议,研究通过对全国五省六市37315名中小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这个特殊阶段的教育期望比较多元,较偏重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知识的巩固提升;各学段家长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孩子居家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行为的监督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角色;有
摘要:创新创业孵化园(文中简称“双创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其主要职能就在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从当前我国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依托“双创园”完善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利用“双创园”的丰富资源,作为自身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双创园;高职教育;
摘要:在使用部编语文教材过程中,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要用好部编教材,必须切实做到准确定位——部编教材是中国教材、国家教材、国标教材,把握内涵——把握教材各系统之间的意义、内涵、特点、关联、价值,科学施教——在充分、正确理解和把握部编教材核心思想的基础之上,尊重教材,服从教材,依据教材,扎实、有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部编教材;中学语文;有效施教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学会表现”是“表现性学习”的内在要旨,学生成为表现性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表现性学习的支持者。教师要允许表现、鼓励表现,更要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会表现,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关键词:表现性学习;教师支持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A-0076-04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在人类学习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在推
摘要:《小房子》绘本折射出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紧張和冲突,由此审视现代城市学校中出现的“田园课程”,就会导向“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的价值审视。“田园课程”中体现的“自然”,既包含“环境自然”,也包含“主体自然”,这两个自然的价值内涵其实是连接整合的。“田园课程”中体现的“文明”,既包含“中国文明”,也内蕴“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的价值都需要容纳于对自然的审视之中。基于“自然”
摘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为了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支点,以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为抓手,构建校本“云课程”体系,包括“约礼、悦读、尚美、至真、融合”五大板块。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相融合的方法策略,用课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丰富的课程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的支点,从而真正实现多元整合、适性发展、幸福成长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云课程;课程建设;
摘要: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学科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承载着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和素养提升的双重重任。本文从精神引领、文化引领、课程引领、活动引领、职业引领、管理引领六个维度阐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品位育人環境的实践探索。从方法体系、教育理念、育人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回归教育初心的新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文化建设
摘要:以课程基地为语言文化学习建构的载体,以物型课程理论为观照,通过聚焦语言文化内涵,定位语言文化研究边界,从而把握儿童语言文化学习的尺度。通过对空间设计中的语言文化意义解构,旨在创新语言文化空间概念的课程意识。围绕“课程、教学、平台、评价”四大支撑,进一步明确语言文化发展的指向在“空间”,关键在“语言”,突破在“课程”,目的在“育人”,重在“空间”中的语言文化塑型及课程意象,致力于空间—文化—教
科学课堂中的“脚手架”,指的是科学教师为了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而提供的支撑。合适的“脚手架”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构建知识,是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为学生在知识、方法和情感这三方面搭建起合适的“脚手架”。  一、知识的“脚手架”  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教师要为学生搭好知识的“脚手架”。如执教《太阳系》这一课时,在预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