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潭河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第三大河流,集水面积1 222千米2,河长139千米,上杭县境内长98千米。黄潭河作为沿岸人民的母亲河,是两岸1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由于各种原因,黄潭河的水污染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明强中学黄潭河调查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村镇的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造成黄潭河水污染的各种原因,并探索治理农村水污染的有关对策。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黄潭河水污染的现状、原因、防治的研究,来唤醒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水资源的保护尽一份绵力。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乡镇及村委的领导干部、黄潭水电站工作人员、沿河居住的村民。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及有关原因。
个别访谈法:向镇、村委有关干部,水电站工作人员及部分农民了解治理水污染的前期工作情况。
实地观察法:调查组成员分头观察溪口段、太拔段、蓝溪段等河道、沟渠,并拍摄污染严重河流的照片,作为资料保存。同时,将污染严重的河水取样回校,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观测、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水污染现状及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区域开发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近年来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黄潭河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局部河段污染十分严重。据调查,黄潭河水污染的原因有境外和境内污染两个方面。
境外的污染主要为新罗区。新罗区大池镇位于黄潭河上游,经溪口乡流入我县,大池镇境内有10余家小型造纸厂、塑料米厂和1家选矿厂,其生产废水直接排入黄潭河。同时,大池境内规模3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65家,其养殖废水直接排入黄潭河。大量高浓度废水的排放导致大池与上杭溪口交接处水质急剧恶化。2010年以来,大池镇在养猪污染处理方面加大了投入,新增了不少养猪污染处理措施。从2010年初至今共关闭猪场20多户,生猪清栏6 000多头。但黄潭河大池段的水质仍为劣五类,严重超标。其中养猪污水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新罗区大池镇排放的废水是造成黄潭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境内黄潭河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池与溪口交接处水质严重恶化。我县境内黄潭河流域有10家小型造纸厂和28家塑料米厂,上述企业所排放的污水都对河水造成污染。据调查,我县境内黄潭河流域生猪存栏数18.5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存栏数23 400多头,除少数养殖场采用果—牧—沼生态养殖模式或有生化塘外,其余养殖场有的因条件限制未建沼气池,有的虽建有沼气池但其容量未达有关技术标准,均超标排污,也对河水造成污染。除工业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之外,还有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等。
2.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针对黄潭河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小组调研后讨论得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工业废水处理。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及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首先,应加强对黄潭河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的法律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严肃处理。第二,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争取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第三,对于在黄潭河流域内新设或扩建的类似污染性工业,采取事先审查与预防措施。
(2)推广生态农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存在巨大水资源浪费。这是因为我县对于农作物的灌溉大多采取浇灌的方式,利用率极低。同时我国化肥使用量很大,同样存在很大的浪费,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入黄潭河,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强化对黄潭河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
(3)改进生活方式。目前,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废水越来越多。生活污水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生活方式对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在刷牙时,可关闭水龙头;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淘米的水可以继续浇花做到一水多用;选择环保的清洗剂如无磷洗衣粉。
(4)改善河道环境。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杜绝工厂、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清除河内的垃圾、淤泥,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加大对木材加工厂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木材的打击力度,保护水源涵养林,避免水土流失,增强黄潭河的自净能力。
(5)加强公民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普法周、植树节等纪念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使黄潭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成为广大流域人居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明强中学高二(6)班(364217)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黄潭河水污染的现状、原因、防治的研究,来唤醒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水资源的保护尽一份绵力。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乡镇及村委的领导干部、黄潭水电站工作人员、沿河居住的村民。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及有关原因。
个别访谈法:向镇、村委有关干部,水电站工作人员及部分农民了解治理水污染的前期工作情况。
实地观察法:调查组成员分头观察溪口段、太拔段、蓝溪段等河道、沟渠,并拍摄污染严重河流的照片,作为资料保存。同时,将污染严重的河水取样回校,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观测、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水污染现状及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区域开发力度的加大,尤其是近年来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黄潭河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局部河段污染十分严重。据调查,黄潭河水污染的原因有境外和境内污染两个方面。
境外的污染主要为新罗区。新罗区大池镇位于黄潭河上游,经溪口乡流入我县,大池镇境内有10余家小型造纸厂、塑料米厂和1家选矿厂,其生产废水直接排入黄潭河。同时,大池境内规模3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65家,其养殖废水直接排入黄潭河。大量高浓度废水的排放导致大池与上杭溪口交接处水质急剧恶化。2010年以来,大池镇在养猪污染处理方面加大了投入,新增了不少养猪污染处理措施。从2010年初至今共关闭猪场20多户,生猪清栏6 000多头。但黄潭河大池段的水质仍为劣五类,严重超标。其中养猪污水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新罗区大池镇排放的废水是造成黄潭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境内黄潭河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池与溪口交接处水质严重恶化。我县境内黄潭河流域有10家小型造纸厂和28家塑料米厂,上述企业所排放的污水都对河水造成污染。据调查,我县境内黄潭河流域生猪存栏数18.5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存栏数23 400多头,除少数养殖场采用果—牧—沼生态养殖模式或有生化塘外,其余养殖场有的因条件限制未建沼气池,有的虽建有沼气池但其容量未达有关技术标准,均超标排污,也对河水造成污染。除工业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之外,还有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等。
2.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针对黄潭河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小组调研后讨论得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工业废水处理。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及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首先,应加强对黄潭河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的法律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严肃处理。第二,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争取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第三,对于在黄潭河流域内新设或扩建的类似污染性工业,采取事先审查与预防措施。
(2)推广生态农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存在巨大水资源浪费。这是因为我县对于农作物的灌溉大多采取浇灌的方式,利用率极低。同时我国化肥使用量很大,同样存在很大的浪费,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入黄潭河,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强化对黄潭河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
(3)改进生活方式。目前,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废水越来越多。生活污水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改变生活方式对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在刷牙时,可关闭水龙头;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淘米的水可以继续浇花做到一水多用;选择环保的清洗剂如无磷洗衣粉。
(4)改善河道环境。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杜绝工厂、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清除河内的垃圾、淤泥,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加大对木材加工厂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木材的打击力度,保护水源涵养林,避免水土流失,增强黄潭河的自净能力。
(5)加强公民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普法周、植树节等纪念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使黄潭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成为广大流域人居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明强中学高二(6)班(36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