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小语教学中的角色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教师作为活动的主体之一,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仅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适应自己的角色,更应该担当起角色的任务,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多重角色 承担责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教学软硬件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主体之一,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
  
  一、参与活动的引领者
  
  “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深入,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真正积极地参与学习者自身内部所发生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皮亚杰说过的:“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充当参与的引领者,学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儿童“自主参与”提供充分的条件。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将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学习称之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实施课改之后,自然和社会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充当学生活动空间的拓展者,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室外、从校内走出校外,根据本校实际,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场所、人士,努力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为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服务。让学生从生活中参与语文活动课程,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三、创新思维的点拨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活动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语文活动课上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合作探究的引导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在语文活动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活动评价的组织者
  
  新课标要求,综合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的,这也决定了活动的评价机制必须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因此,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必然是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师单纯地讲评或点评,对学生的综合评定缺乏全面的认识,也欠缺公平性和指导性。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则是对教师评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新的评价机制不仅仅是形式的多样性,评定内容和标准也要相应的调整。新的评价机制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教师应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获得的体验和学习成果综合考量,也组织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开展互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还有很多,这些角色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彼此协调甚至在一定得情境下要互相转换的。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仅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适应自己的角色,更应该担当起角色任务,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平实”一词很好理解,低调、踏实、真实。对于江寺小学而言这是优良的历史传统,是江寺几代人凝结而成的一种校园品格;作为一所区域内的德育特色学校,这是其鲜明的个性。走进
多年来,学校一直将“让孩子拥有金色童年,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作为教育理想。通过“创牌子、强师资、育尖子”等措施,有力地促进学校发展,继而,学校又制定了“夯实基础、蓄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新一轮基础改革的实施下,有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禀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
摘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起来,进一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教师是实施的主体;环境很重要;家庭教育功能不可忽视。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健康”当然是首选。“所谓健康,不但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升华的结晶。诗中蕴涵着许多美好的、健康的东西,表现着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古诗的阅读、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古诗
前不久,笔者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一位教育局领导检查某小学的教学工作,当检查到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作文备课时,发现备课中所谓的“下水文”多是抄袭。“下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