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qi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可以说,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最核心的理论体系,它突出了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基本的立足点,而课外也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只有将课内与课外,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实践性正体现在与生活的联系上,也就是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生活教育”。贯彻“生活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作业等等方面更好地将教学与生活相连,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融会贯通,积累社会经验、培养生存生活技能,更好地生活。
  一、立足于课堂
  “生活教育”理念,把教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学以致用。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实践运用,首先,课堂这个根基需要筑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等方面慢慢渗透生活元素。
  1.教学目标指向生活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维度,而忽视了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两个维度对学生来说虽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但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将教学目标指向生活,明确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目标带上明显的生活化气息,比如在教授《海伦凯勒》时,可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学习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榜样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生活环境、经历等等都与学生有一定的关联,学生可能更容易被触动。这样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让语文教学的“生活气息”更加鲜明。再如在《水》这篇课文中,可以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水”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环保意识。
  可见,语文教学目标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让教学目标带上明显的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把学到的东西引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环节渗透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人物、现象、场景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素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比如在教学《谈礼貌》这篇说理文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练写的环节:“老师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也看到过其他讲礼貌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按照‘一事一议’的写法写一写。”这样一个环节设定,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说理文的写作特点,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生活小事的捕捉和思考,在设定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渗透。比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可能认识不够,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引入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引入音乐、美术、科学等相关知识,更好地教学。
  除此之外,还有角色扮演、演讲、朗诵等等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环节,都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教育”服务。情景化的教学不仅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活自然而然地融合到小学语文学习中。
  二、服务于生活
  语文教学好比是冰山一角,课堂时间固然重要,却只是在冰山上露出的尖,在课堂之外有着更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要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首要任务便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在这基础上,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1.培养生存技能
  作为一个小学生,要想更好地与人交流、融入集体,需要对他们的沟通能力重点培养。语文教育与生活休戚相关,像书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存在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学会看懂“药品说明书”、学写留言条、学写公益用语等。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可以付诸实践,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比如认识药品的用途、服用方法、有效日期,并能把家里过期的药品有效处理掉。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
  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體验式的方法,在课外进行渗透部分生活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一堂习作课,习作即生活,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做菜的过程。习作之前先布置任务:找一份菜谱,根据菜谱提示学做一道家常菜,让家长帮忙拍下厨房精彩照片,为习作做铺垫。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做菜过程,交流习作感受,这样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同时做菜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以作为重点来写,让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孩子在生活体验中叙述实践步骤,表达自我感受,学会生存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丰富生活实践
  在课堂之外,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学以致用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校园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演讲,辩论会,演课本剧……校园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人情风俗……
  学校在每学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四上课文中有一首小诗为《秋天》,美丽的秋景与丰收的景象让孩子们对秋天充满了向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正好带领孩子们走近硕果累累的秋天,拥抱大自然,体验秋季气候、植物的变化。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体会家乡迷人的风光,感受苏州“小家碧玉”般精致灵动的特点,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或许大自然又会是一位良师。勤写日记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鼓励孩子勤写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点滴小事,不仅能让孩子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习作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培养了孩子有一双发现生活、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育要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知识,在学会生存技能的同时,丰富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生活元素,因此,为了把语文教学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接轨,让教学带上“生活化”的气息;再通过语文教学外延给生活,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生存生活能力,培养道德品质。换句话说,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培养人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贯彻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德育》2010年第12期。
  [2] 汤菊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课外语文》2017年第19期。
  [3] 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名著一直是中学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名著,同学们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巨大帮助。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名著教学,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烦琐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简化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让同学们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主旨,清晰阅读重点部分,提升阅读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思维导图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欣
摘 要: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由于教学方法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那么,针对该问题,就需要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融入信息技术、读写结合、创造阅读情境等,以此点燃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开展阅读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化 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  新课改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够吸收更多的教学元素,结合教学内容,运用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值得当代人汲取,尤其是涉及教育的那些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不同策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者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道德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可成为小学德育的动力源
摘 要:语言表达的教学始终是辅助性的教学,然而,幼儿语言表达的有效教学却是学前阶段教育良性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幼儿处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关键期,但目前幼儿园的语言表达教学难以满足其实际需求,因此,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开展有效的语言表达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低龄幼儿 语言表达 困境 有效策略  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幼兒园常规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有效教学往往被教师所忽略;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如何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其语文学习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从而探索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掌握阅读能力是掌握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读掌握好了,学生才能进一步掌
摘 要:随着国力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涵养校园精神风骨作为当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园文化研究已经证明,校园精神风骨的传播性与践行性不仅发生在校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文学社作为各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性阵地,对学生视野心宇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小觑。风铃文学社是杭州市下城区的精品社团,是我校的重要对外窗口,一直以来都努力提高站位,把“开展主题活动 涵养精神风骨”作为社团宗旨,以发展
摘 要: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在课堂上使用问题情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情境教学法 效率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高效地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然而,很多语文老师一提到“中华传统文化”会马上与“国学”联系起来。一提到“国学”,不多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得到极大改善,广大教师积极探寻符合时代背景以及新时代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写作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初中写作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法 写作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词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人才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着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对现代语文的改革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将核心素养全面贯穿于课堂之上。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素质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陈先云理事长在“以提升学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