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体验 畅快表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文指导教学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表达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大胆表现自我,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百般思绪、真情实感在文章中自然地倾吐,写出个性化作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表达在校园集体舞比赛中的真实体验,倾吐真情实感,享受作文的乐趣,培养表达能力。
  2、通过作文增强集体荣誉感,感悟“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
  3、在习作中初步感知作文就是表情达意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夺冠感受,激发表达欲望
  师:昨天是个好日子,是美妙的一天!是值得回忆的一天!为什么呢?(学生群情激昂,争相发言)
  生:我们班在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师:对!我们班在校园集体舞比赛中勇夺冠军!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高兴、喜悦、快乐、兴奋……
  师:是啊!夺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巅峰时刻”,聊聊昨天的比赛,好吗?
  生:(高呼)好!
  师:一提起昨天的比赛,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对于一场比赛,我们都可以将其分为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三部分。那么,印象最深的、最让你激动的是什么时候呢?
  生:是比赛后董老师宣布我们班获得年级组一等奖的时候。
  师:其他同学呢?(学生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
  师:和同学们一样,老师最高兴的也是夺冠时刻。现在,我们就按赛前、赛中和赛后的顺序聊一聊昨天的比赛情况,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聊夺冠时刻,好吗?
  生:好!
  评析:首先,作文时机巧,选材妙。赛中夺冠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此时,人们往往情绪激动,体验深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确,对于“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人们就会产生“有话要说,不吐不快”之感,这正是作文的最好契机。因此,在发生不久,学生仍记忆犹新之时,教师就应及时让学生交流夺冠感受,激活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倘若时间久了,学生的记忆模糊了再作文,效果则大相径庭。其次,指导有层次,有重点。教师将作文指导分为赛前、赛中、赛后三块进行,层次清楚。重点抓住“夺冠时刻”这一印象最深、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指导,重点突出。
  
  二、重温“巅峰时刻”。表达见闻体验
  1、口述赛前感受
  师:先聊聊赛前的情景吧!请大家想一想,比赛之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尤其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心理。
  生:下午要进行校园集体舞比赛,我们高兴地搬着凳子来到了操场。操场上的同学很多,叽叽喳喳,非常热闹。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赛前的见闻,注意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生:比赛就要开始了,先是一年级小同学进行比赛,他们做得很认真,只是动作不太到位。看着他们做操,我想,瞧我们的吧,冠军一定属于五(三)班!
  师:和一年级同学相比,你的确有自信!(学生笑)很好!表达出了内心感受!你们在赛前都很自信吗?有没有不同心情的呢?
  生:一年级比赛结束了,二年级同学进入场地,这时,董老师在裁判台上宣布比赛成绩,获胜的班级欢呼雀跃,我真羡慕他们,也很担心,万一我们失败了,平时的辛苦就白费了呀!
  生:四年级同学入场了,下面就轮到我们比赛了,我心里有点紧张,怕自己做错了,影响集体。
  师:你们心情紧张,担心失败。看来,赛前大家的心情很复杂呀!
  2、表达赛中体验
  师:四年级比赛结束,我们五年级上场了,此时,我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怎样呢?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然后说说自己在赛中的所见所感。
  生:该我们比赛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身穿统一的校服,脚穿白球鞋、白袜子,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当我们迈着整齐的步子走进赛场时,我感觉周围有几百双眼睛看着我,不禁紧张起来,心里怦怦直跳,真担心自己做错了被人笑话,让评委扣分。音乐响起,同学们都认真地做起来,我看见大家的动作都很到位,心里暗想,这次肯定能得第一!过了好长时间,比赛才结束。下场时,我的心情才放松下来。
  师:说出了比赛的见闻感受,尤其把自己的心理表达得真实、具体。
  生:听到董老师喊道:“请五年级入场!”我们满怀信心地迈入赛场。大家做得非常认真,而且面带微笑,比平时的哪次练习做得都要棒!突然,我不小心做错了一个动作,顿时,我感到两腮发烫,好像被台上评委那锐利的眼睛看到了似的。我旁边的董克豹做得特别用力,脸憋得通红,额上布满了汗珠。下场时,同学们个个满头是汗,人人长长地舒了口气。
  师:观察仔细,感受深刻!
  评析:所谓“情动而辞发”,文章是情感的产物,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写作是为了表情达意,而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奉命作文”,常常忽视自己独特的体验,不善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教例中,教师抓住学生赛前和赛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表达,恰巧触及了学生的“言语兴奋点”,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感受丰富多样,语言中充满了情趣。
  3、畅谈赛后趣闻
  师:的确,同学们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齐心协力、乐于奉献的精神。辛勤的付出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我们荣获年级组一等奖!现在就让我们回顾赛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大家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说当时的见闻感受。
  生:比赛结束了,我们都急切地等待比赛结果,我真担心得不了第一。同学们都盯着裁判席,可是等了半天,都没有宣布。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过了好长时间,董老师才宣布:“五年级第一名是五……(一)班”同学们一下子都失望了。可是,董老师又说:“不对!第一名是五(三)班!”听了董老师的话,同学们又欢呼起来。
  师:如实地表达了当时的真实情景。不错!宣布五年级的成绩时,出现了两个小插曲:一是等待时间长;二是宣布错结果,又及时更正。最为有趣的是,董老师跟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由于他的口误,同学们的心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大家想一想,等待宣布结果时,你是什么心情?同学们的表现怎样?
  生:好多同学都相信我们会夺冠。秦珊说:“我们做得这么好,冠军一定是我们的!”王金月编了句顺口溜:“五(三)五(三),一定夺冠!”同学们高兴地笑起来。
  生:开始,我相信我们班一定会取胜。等了那么长时间也不宣布,同学们不由得议论起来。李彤说:“怎么还不宣布呢?裁判会不会算错分了呢?”听了她的话,我真有点担心。
  师:同学们的心理活动很丰富!对于获胜,有的坚信,有的担心。这时,听到董老师宣布“第一名是五(一)班”时,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呢?   生:听到董老师说“第一名是五(一)班”时,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同学们,一下子全都默不作声,都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了下来。怎么可能呢?没搞错吧?我们怎么会输呢?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果杲地坐在那里……
  生:“一等奖是五(一)班!”“耶!”五(一)班同学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几个男同学还朝我们做鬼脸,伸舌头,挑衅我们!这些可恶的家伙!我们班同学却一个个目瞪口呆,安静地坐着。我发现朱莉娟同学的眼圈红红的,快要哭出来了……同学们真失望啊!
  师: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是呀!董老师的口误让大家大失所望,不过董老师又及时更正了失误,大声宣布:“不对!第一名是五(三)班!”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大家的表现如何?
  生:正当我们万分失望的时候,董老师突然大声喊道:“不对!不对!”我一听,突然来了精神,心里又重新燃起希望。董老师说:“一等奖是五……”我暗暗地想:“三、三、三……”“五仨:1班!”话音未落,同学们一下欢呼起来:“耶!”同学们蹦呀,跳呀!真是太兴奋了!
  生:听到五(一)班得第一,我们都很失望。突然,董老师大声喊:“不对!”正在欢庆的五(一)班同学一下傻了眼,顿时不叫了。刚才泄了劲的我们突然像是苏醒了似的,杲滞的眼神里重新闪出亮光。董老师高声宣布:“一等奖是五(三)班!”操场里沸腾了。看吧!有的同学跳起来,有的拥抱在一起,有的扭起了屁股,有的竟然把饮料瓶扔上了天空……我们疯狂地欢庆着胜利!我们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我们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说得太棒了!真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富有戏剧性而又激动人心的场面!比赛结果的公布,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坠入地狱,又一下升入天堂。最终,我们还是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评析:在整个比赛中,夺冠时刻是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无巧不成书”,赛后的情形却又出现了“小插曲”:漫长等待、错误宣布、更正结果——戏剧性的场面为“夺冠时刻”增加了几分调味剂,真正成为“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学生因此产生了深刻而丰富的内心体验:等待的急切,失败的苦涩,胜利的喜悦……教师将其作为作文指导的重点,抓住情节变化,引导学生表达真实体验,学生的叙述栩栩如生,语言生动精彩,有效培养了表达能力。
  
  三、书面自由表达,留下快乐回忆
  师:同学们,这么令人难忘的比赛让它溜走实在是可惜呀!我们就把记录下来,留在作文本上,留下这段永恒美好的回忆,好吗?
  (学生书面自由表达,一气呵成。品读学生的“作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目新颖,《耶!我们赢了!》、《夺冠的感觉真好!》、《有付出就有回报》……二是语句流畅,描写细腻逼真,表达真情实感,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富于个性化。三是作文形式多样,表达手法丰富。)
  
  教学反思
  
  本课作文教学是市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体验作文指导教学研究》的子课题“课外活动体验作文指导研究”的一节典型课例。课外活动体验作文指导,简言之,就是通过在课外开展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然后及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作文。作文指导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真切体验,以体验为抓手指导学生作文。与传统的作文指导相比,本课作文指导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指导重在表达体验,而非叙写活动
  对于活动作文,传统作文指导教学的重点无疑是叙写活动过程。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赛中必然会成为作文的重点。作文则一律叙写比赛中同学们的“顽强拼搏”,最终夺冠。于是,很自然地会出现“带伤上阵”、“带病上场”、“邱少云的精神鼓舞着我”之类的假话、大话、空话或者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的习作。究其因,传统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作文是“以师为本”,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的。学生作文是为了完成作文任务,于是作文中便少了几分情趣,少了几分真实,少了几分个性化的表达。这样的作文指导呆板、乏味,作文质量不高。
  活动体验作文指导则关注学生活动中的深刻体验,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真情、交流思想,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习作指导。比赛中,学生最深刻的体验是赛后夺冠的感受,因此,教师便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倾吐真情,张扬个性,生发出富有童真童趣的个性化语言。这样的作文指导触及学生“灵魂深处的语言”,是一种纯真的“儿童作文”。这样的作文成为一种必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写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2、指导及时有效,而非按部就班
  传统作文指导课严格按课表进行,按教材设计进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教师的指导则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材中的作文内容应当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然而它未必适用于学生;在课表安排的时间里,学生未必有表达的需要。所以传统作文教学的效果有时不见得好。
  体验作文指导课则讲究及时有效:一是讲究有效。作文指导设法让学生形成作前体验,激发表达欲望,指导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凡有益于作文的”皆可成为作文内容。二是指导及时。当学生形成深切的体验时,则及时指导,因为此时学生的体验最为深刻,更有话可说。如果学生的体验不能得到及时表达,待到他们感受模糊时指导,效果自然会逊色许多。
  3、指导有针对性,而非泛泛而谈
  传统的作文指导一般按审题、选材、列提纲、打草稿等步骤进行,其中只是笼统地讲写作方法、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种空洞的“说教”,脱离学生具体实际,只能产生“我明白,就是不会写”的尴尬境地。
  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则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具体内容实施指导。指导采取先说后写的方式,重点在学生口头作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表达清楚,表达具体,准确遣词造句,渗透写作技巧,指导更多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年龄特点等客观情况进行切实有效地指导。如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比赛中自己深刻的体验表达清楚,鼓励把心理活动表达生动有趣等,这种指导由于贴近学生作文实际,因而极富实效性。
  4、书面自由表达,而非搀扶不放
  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指导书面作文时,总是让学生列好提纲,按提纲的步骤亦步亦趋地写,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表达的自由,容易造成作文思路单一,内容千篇一律及语言单调、模式化严重的现象。
  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对于学生书面作文,倡导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在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后,放手让学生在纸上自由倾吐,畅快表达,学生不受束缚,思路开阔,表达形式多样,有利于写出富于个性化的习作。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读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读正确、流利,丰富感知的基础  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
文本的回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地读。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    一、变单线读为双向或多向读,引发情感冲突    1、读的单线  读的单线,就是让学生的阅读按文童的顺序顺流而下。这样的读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全部激发,给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面比较窄,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效的动态生成空
张祖庆——浙江省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应邀在全国多个省市上公开课,他的课在清新自然中又透出不少的新意。下面撷取他上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中凸显“以读为本”的几个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以飨读者。    一、创设情境,感情读词    (出示词语)  嫩蔷薇枝 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青枣青玉米棒子  马齿苋野葱灰灰菜 荠菜  (指名认读,指导正音。读准字音后,教师感到学生读的语调比较平直,于是让他们读课
案例描述    1.学习g、k、h读音。(出示课件,看画中藏着哪个字母宝宝,师分别教读,再齐读检查。)  2.学习拼读音节。(新内容是学习三拼音)  (1)复习两拼音。师课件出示“he ge ha gu ku”五个音节,让学生直接拼读。两个学生能直呼其中的部分音节。老师教读。  (2)学习三拼音:①字谜引入西瓜的“gua”,出示音节“gua”。②你还知道有哪些瓜?(生给“瓜”组词)③怎么拼?师讲三
新课改以来,课堂由所谓被视为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于是“互动课堂”“自主学习课堂”“合作讨论课堂”“活动课堂”“有效课堂”层层推行,到现在又大力打造“卓越课堂”,名称概念不断更新,“特色”口号层出不穷,原本课堂形态多样化的教学,由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在这里,我要为所遭非议的“师本课堂”说几句话,尤其2013年5月8日听了西南大学附中张爱民的《失街亭》一课,使我更加坚信:学生的理性
此次汶川地震后,在所有灾区的人正在经历重大心理创伤时,请千万留意一下身边的儿童,因为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正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  1.需要留意孩子的哪些反应?(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
写一手规范、端正、整齐的字是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写字指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认为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写字训练”与“激发兴趣”的关系    写字是一项乏味的训练,非一日之功。训练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其难免会出现“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的现象,也会遇到“眼高手低”的困惑。因此,结合汉字特点,有意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是学生练好字的保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备受关注,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问题,如价值定位的迷失、任务设计的零散、教学实施的刻板等,这些现象根源于片面化、极端化的思维。而黄厚江老师倡导的语文共生教学,正是针对语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结论化和两极化的问题,运用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和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以共生教学的理念来观照整本书阅读,或许能探索出问题解决的路径。  
在课外阅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学生如果还未形成阅读习惯,那这个地区、这个学校的教育就有点危险了,就有必要采取行政措施加以推进了——先“逼”读,后“悦”读。在推进之前,如果思考、解答好以下七个问题,那高效的阅读一定会随后而至,学生阅读的兴致也会越来越浓。    一、“读”什么内容    小学年段的学生到底该读些什么呢?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我们就可
学期初,我们集体备课《桂花雨》。为开阔视野,我们从四个维度展开了“对话”。    一、与作者“对话”    中国文化讲究“知人论世”。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概而言之,即“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旨在通过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作品风格、社会影响等,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说起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桂花雨》作者琦君。孩子们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