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先行,“高效”后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we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外阅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学生如果还未形成阅读习惯,那这个地区、这个学校的教育就有点危险了,就有必要采取行政措施加以推进了——先“逼”读,后“悦”读。在推进之前,如果思考、解答好以下七个问题,那高效的阅读一定会随后而至,学生阅读的兴致也会越来越浓。
  
  一、“读”什么内容
  
  小学年段的学生到底该读些什么呢?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我们就可把新课标推荐的读物分配到各年级,形成年级阅读块,便于教师操作指导,便于评价考核,也便于学生有序阅读。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有传统名著,也要有精选的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既要有古诗、童话、寓言、故事,也要有小说、散文、科普作品;既提供必读篇目,也推荐部分选读篇目。这样的读物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力求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各方面的滋养,如鲁迅所说,“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为保证书源,学校图书馆要充实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提高利用率;要发挥阅览室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览室读书,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阅读;同学之间还可互相借阅,让书流通起来,成为源头活水。
  
  二、什么时间“读”
  
  为确保课外阅读时间,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低效、无效、负效的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环节明了,头绪简化;二要减少重复、机械、无思维含量的作业:三要学会挤时间……总之,要想方设法腾出时间,给课外阅读以一席之地。
  学校要专门列出课外阅读的时间,确保校内30分钟,回家30分钟,寒暑假充分利用。校内30分钟可根据学校实际相对统一,或安排在午后,或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让学生静静读书,细细品味,享受阅读大餐。
  
  三、怎样吸引“读”
  
  要大力营造读书的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阅读。创设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名言召唤,在学校的走廊、过道、花圃、教室张贴一些读书名言条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还可设置读书廊(苑),读书廊或充满童话色彩,或藤萝摇曳,或鸟语花香,学生一开始感兴趣的也许是这个地方,时间长了会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不知不觉沉醉书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尽情汲取书籍的营养。也可以做板报推介,适时推荐书目、简介内容、撰写书引,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正如犹太民族在婴儿很小时就在书上蘸蜜让孩子舔,让孩子知道书是甜蜜的,因此犹太民族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培养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同样,爱读书的老师会带动一大批爱读书的学生,爱读书的家庭会熏陶出爱读书的孩子。
  
  四、怎样计划“读”
  
  每学年读些什么,每学期读些什么,每月读些什么,甚至于每天读多少,如何读,师生需共同制定计划,使阅读有计划、有系列、有实效。计划应包括读书日期、阅读书目、阅读对象、达成目标、实施方式(含阅读指导、自主阅读、阅读交流、评比表彰等)、具体安排(写清什么时间干什么、读什么)。
  
  五、如何指导“读”
  
  要上好阅读指导课,就必须激发阅读兴趣,传递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从阅读方式来看,有博览性的泛读,筛选性的速读,理解性的细读,积累性的摘读,鉴赏性的精读,有时可几种方式相结合。具体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年段、具体阅读内容而定。如低年级还可采用听读方式。
  从不同体裁来看,读小说可采用浏览故事情节,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背诵品味;读散文则在体验语感,理解内在涵义。
  从一般阅读流程来看,大约经过“粗知大意,了解内容,弄清人物关系,梳理文章脉络,重点读精华部分,解决疑难问题,赏析书中妙处,勾画优美段落,揣摩表达手法”的环节。
  从阅读指导课的切入点来看,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等。
  最后,具体落实到一本书的阅读,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每天至少读多少,怎么读。对于如何读,教师须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上好本书阅读的第一课一阅读指导课,造成学生的阅读期待,知晓阅读方法,明确交流要点,让学生乐读、会读。学生读完后,还要进行交流分享和评比。
  另外,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上面圈圈画画,可以指导做摘录,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
  
  六、如何交流“读”
  
  上好阅读第一课后,学生便进入自主阅读阶段。这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适宜的读书空间,让生静静读书,与作者、书中主人公对话,徜徉在书海中。阅读完全书后,要上好阅读交流课:交流阅读体会,分享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这是阅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读书交流的内容根据指导课布置的提纲进行,一股是概括主要内容,品读精彩细节,品评主要人物,畅谈阅读感受。当然书籍不同,方式也会不一样。哲理性强的书,可以设计问题进行争辩式交流;故事性强的书可以选择小组表演式交流;文学气息浓厚的书可以诵读式交流;人物性格鲜明的书可以感悟式交流;科普知识类的书可以专题汇报式交流。
  除交流外,还可以配合或开展专门的主题活动:童话剧表演、写推荐词、读书故事会、作品诵读会(诵读美诗文及精彩章节)、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综合性研究活动等。也可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速读赛、辩论赛、接龙赛、优秀诗文朗诵赛、故事大王竞赛等。还可创造条件开展与作者交流对话活动,与作家零距离接触,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解开阅读中的困惑,让学生兴奋好一阵子,说不定还会有学生因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阅读展示也是读书交流的一种形式,读书小报、读书卡片、读书笔记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内容,展示成果,分享收获,这也会成为快乐阅读的一部分,并催发学生更进一步的快乐阅读。
  评比表彰作为读书活动的最后一环可与读书交流同时进行,评选出“读书之星”、“读书小博士”、“小冰心奖”等,奖品仍然可以是书籍,让学生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滋养。
  
  七、如何考核“读”
  
  对课外阅读的考核可采用结果性考查和过程性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性考查以各年级推荐的阅读篇目为出题依据,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对学生进行考查,分值10分左右。过程性考查主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看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还可适时组织课外阅读指导课、交流课等观摩评比活动,召开课外阅读现场会,感受氛围,观摩课堂,观看成果,听取介绍,挖掘、推广课外阅读的成功经验,使课外阅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让阅读滋养学生的心田,陪伴孩子一生。
其他文献
[教学流程]    一、地图导入,理解位置  1.出示地图。  师:请你在这张中国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2.看图思考。  师:为什么说这里是“海防前哨”?(引导理解“海防前哨”、“群岛”、“岛屿”)  3.读此句子。  【点评: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理解、体会“海防前哨”的重要意义,为激起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铺设了情感基础。】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
【案例】  (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生:老师,我曾到过江边,江上船只往来无数,怎么李白却说“孤帆”呢?  (一些学生联系自己乘车路过长江大桥时所见情景,也纷纷质疑这一“孤”字)  师:学贵有疑,说明大家很会读书。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教师用红粉笔在“孤”字上画上一个圈)  生:(迫不及待地)开头说“烟雾迷蒙”,可能船只稀少,远行的船不多吧。  师:(看到其他学生并不满意)看来没这么简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读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读正确、流利,丰富感知的基础  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
文本的回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地读。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    一、变单线读为双向或多向读,引发情感冲突    1、读的单线  读的单线,就是让学生的阅读按文童的顺序顺流而下。这样的读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全部激发,给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面比较窄,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效的动态生成空
张祖庆——浙江省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应邀在全国多个省市上公开课,他的课在清新自然中又透出不少的新意。下面撷取他上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中凸显“以读为本”的几个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以飨读者。    一、创设情境,感情读词    (出示词语)  嫩蔷薇枝 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青枣青玉米棒子  马齿苋野葱灰灰菜 荠菜  (指名认读,指导正音。读准字音后,教师感到学生读的语调比较平直,于是让他们读课
案例描述    1.学习g、k、h读音。(出示课件,看画中藏着哪个字母宝宝,师分别教读,再齐读检查。)  2.学习拼读音节。(新内容是学习三拼音)  (1)复习两拼音。师课件出示“he ge ha gu ku”五个音节,让学生直接拼读。两个学生能直呼其中的部分音节。老师教读。  (2)学习三拼音:①字谜引入西瓜的“gua”,出示音节“gua”。②你还知道有哪些瓜?(生给“瓜”组词)③怎么拼?师讲三
新课改以来,课堂由所谓被视为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于是“互动课堂”“自主学习课堂”“合作讨论课堂”“活动课堂”“有效课堂”层层推行,到现在又大力打造“卓越课堂”,名称概念不断更新,“特色”口号层出不穷,原本课堂形态多样化的教学,由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在这里,我要为所遭非议的“师本课堂”说几句话,尤其2013年5月8日听了西南大学附中张爱民的《失街亭》一课,使我更加坚信:学生的理性
此次汶川地震后,在所有灾区的人正在经历重大心理创伤时,请千万留意一下身边的儿童,因为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正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  1.需要留意孩子的哪些反应?(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
写一手规范、端正、整齐的字是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写字指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我认为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写字训练”与“激发兴趣”的关系    写字是一项乏味的训练,非一日之功。训练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其难免会出现“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的现象,也会遇到“眼高手低”的困惑。因此,结合汉字特点,有意识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是学生练好字的保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备受关注,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问题,如价值定位的迷失、任务设计的零散、教学实施的刻板等,这些现象根源于片面化、极端化的思维。而黄厚江老师倡导的语文共生教学,正是针对语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结论化和两极化的问题,运用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和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以共生教学的理念来观照整本书阅读,或许能探索出问题解决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