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学习概念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完全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如何将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和完全学分制相结合,如何利用自主学习培养过程弥补完全学分制中容易产生的“凑学分”现象,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个性教育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分级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自主学习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普遍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强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过分依赖教师,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笔者所在学院一直十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2010年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来,更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级别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2014年开始,根据学院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全面学分制改革,在此种制度下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但是同时该种制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滋生惰性进而导致学习质量下降,更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因而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将完全学分制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完全学分制的推进。
  1.自主学习理论与完全学分制理论
  1.1自主学习理论
  1981年外语自主学习理论正式提出,此后日渐流行。其中主要流派有David Gardner和Lindsay Miller(1990),Henri Holec(1981),David Little(2010)等。Gardner和Miller将自主语言学习者定义为“开始计划并实施其学习项目”的人。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David Little把学习者自主学习看成“基本上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此外,Dickinson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做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Bound将自主学习拉入教育实践的框架之中,他指出,自主学习既是教育实践的方法,又是教学之目标。Dam等人将自主学习者定义为,“课堂学习的交际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根据他/她已知和独知东西对新信息进行积极解释者,懂得怎样学习并能在他/她一生中任何阶段所面对的任何学习情景中运用这些知识(的人)”。Benson和Voller(1997)进一步把自主学习具体化为五个方面:
  (1)学习者能完全自学的环境;
  (2)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和使用的一套学习技能;
  (3)被老一套教育模式压抑的学习者与生俱有的能力;
  (4)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5)学习者有决定自己学习方向的权利。
  同时,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自主学习。韩清林(2000)认为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育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陈永清(2000)认为广义的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1.2完全学分制理论
  学分制起源于德国大学的选课制,18世纪后期,该制度在美国逐渐推广开来,在此制度基础上,哈佛校长Charles W.Eliot正式提出了学分制的概念,即学生为得到毕业证书需完成一定的学习量。因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是其相对的概念。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均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学制内修读规定的课程,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学生修读规定的课程有无年限的限制(不是绝对),再则,完全学分制把课程用学分来量化,便于实行学分级点制。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自由的选课制度,有利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毕业,从而可以缩短在大学校园的修业年限,当然,完全学分制也允许学生推迟毕业。完全学分制强调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消除过去学生学习单纯靠教师教的弊端,强调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完全学分制让学生自行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具有学习过程的相对自主性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从2014—2015学年开始,笔者所在院开始进行完全学分制,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英语也在学生选课范围之内。虽然完全学分制的优势种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其弊端,例如:该种制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因学生自主选课,学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被削弱,容易造成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性,学习松懈,学习质量低下。总体来说,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因而在完全学分制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2.实验研究
  2.1实验研究对象
  2014年新学年伊始,新生开始自主选课。所有新生参加大学英语入学分级测试之后,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占70%、入学分级测试成绩占30%的比例,将新生分为2个A班(即快班),12个B班(即慢班),每班大致35人左右,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班级。本研究选择了B班作为研究对象,共394人。   2.2实验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实验前和实验后成果进行数据、信息收集,以期对实验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新学期初,笔者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认知程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在394名被调查对象中,大概有82%的学生并不完全清楚自主学习的概念,全部被访对象将通过各学期英语考试并最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目标。在被访者看来,学习主要内容应为教师课上教授的知识和布置的作业,他们认为能够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是作业的准确完成度和测试成绩。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刚刚进入大学阶段的新生还未从高中指导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习惯于被指导,等待心理比较强。针对该状况,项目组制订了如下的实验研究方案。
  2.2.1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分级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充分利用本院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网络学习。
  2.2.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并重。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但教授知识,还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例如:记忆、元认知、认知、情感和社交等策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策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加大课外指导的力度,引导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目标,根据自身水平和选课时间制订合理的英语学习计划,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3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内容。
  课堂教授的知识只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这一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完成的。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建立于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之上。项目组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补充材料作为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
  2.2.4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成果检验。
  鼓励学生记学习日记,定期进行利用网络学习系统进行自测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与教师与同学沟通交流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形成良性的自主学习循环。
  2.3实验研究结论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研究,项目组于2015年5月对实验对象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发现,67%的被调查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了清晰的认识;56%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积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43%的学生定期地使用课外网络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访谈对象60人(每班5人)中,48人表示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根据选课时间和水平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和进度,他们的学习档案显示出了英语成绩的提升。
  结语
  本项目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完全学分制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与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显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弥补了完全学分制下课程对学生约束力较小的不足。项目的不足之处在于受设备限制,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的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补充更多其他资料以弥补硬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郑茗馨,张帅.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高吉利,李秀萍.自主性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自主能力调查与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1(4).
  [3]朱炼红,李晓霞.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4]张谊波.大学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
  [5]蔡先金.大学学分制的形成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6]葆乐心.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及亟需改进的实质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以天津音乐学院申报成功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岳飞》为例,通过该剧目的制作和排演,从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创新艺术教学理念、引导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艺术人才 培养模式  由天津音乐学院申报的大型原创歌剧《岳飞》项目经过初评、复评和终审程序的层层遴选,从4124个符
摘 要: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中常常出现比喻性命题作文,大多数学生对这类题目束手无策,经常出现离题、偏题或者顾此失彼的现象及作文主题较浅、内容太单薄等问题。  关键词: 比喻性 命题作文 写作教学  在我国中小学语文课里,几乎没有一套系统的写作教材。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仅是蜻蜓点水、空乏无力,使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经常出现比喻性命题作文,例如,《一道风景》(08年南通),《我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而且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掌握好问题的设计技巧尤其重要。这里的技巧,实质就是一种方式、一种策略,教师需要深钻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以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语言实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
摘 要: 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两个反面讲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长的体会:一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课后教学总结;二是如何吸取前辈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过程 教学经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技术过程中大量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如在金融工程、经济管理、保险精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它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
摘 要: 日本空海大师来唐期间曾几次到开封大相国寺修行,拜方丈澄晖为师,学习天台宗密法,现相国寺内设有空海大师堂作为纪念。他精通汉文,创立日文字母平假名,并做《伊吕波歌》传世;他学习唐密,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在书法方面,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合称平安时代三笔。本文以空海大师曾在开封大相国寺修行为缘起,试论空海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关键词: 空海大师 中日文化交流 真言宗 开封相国寺  
童话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适合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阅读特点,以童话这一文学体裁为媒介,许多道理也容易传达给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可以说,童话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它与小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总会隔着一道门,如何推开通往童话世界的门,感受童话般美妙的语言交织起的故事的精彩性,并如临其境地获得切身感受?这是许多教师致力寻求探索的。有教师认为童话教学要创设童话色彩的情景,用童话般的教学
摘 要: 研究表明,亲子阅读有助于婴幼儿视觉和听觉系统能力的发展,不断开阔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加强与大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情感生活。亲子阅读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择适当的圖书或读本,并且要针对幼儿设计科学的阅读方案,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以期在最佳的时机培养幼儿的兴趣,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0—3岁 亲子阅读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最美最温馨的体
摘 要: 案例教学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效果显著。本文总结分析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堂在传统教学和引入案例教学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和行为不同。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案例教学 教师 学生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是以生物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加工等各种技术为关注点的一门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教
摘 要: 反拨效应指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是检测四六级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此不够重视,由此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级测试对教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高校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指出测试应尽量减少对教学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正面效应,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文言教学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更无法实现文言文教学深层理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随着文言文学生用书的泛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遇到了重复教学、无效教学的尴尬。基于此,本文试从吟诵、探究、迁移、归纳等教学方法入手,谈如何由此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吟诵 迁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