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朱慧(1974~):女,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学一级,工作单位:无锡市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摘 要:中职中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企业所需一线技术工人。为此,中职数学教学要淡化理论,强调应用,使之更符合中职培养目标。在这个前提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具备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出发,在构建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027-0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目前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让学生感到数学太难、太枯燥、数学无用,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笔者所在中职校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在对中职数学学科以及学生特点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深入浅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并紧紧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专业实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现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教。
1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实际讲解数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形式,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源头活水—生活化地引入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是生活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良好的生活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生活化导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真實的教学情境,这种富有趣味、灵活巧妙、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具有先声夺势的效果,然后抓住时机,及时转入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的生活化导入如:在讲解三角形知识前,先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广阔的天空、俊俏的高山、浩荡的河流、绵延的公路……在这一系列生活场景中,教师乘势而问:你知道怎么计算山有多高?河有多宽?电线杆有多高?如果想在山中开辟隧道,又怎么计算隧道的长度?这些实际问题让你们去解决,能完成吗?这样以生活问题激发求知欲望。于是教师再引导说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我们即将学习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有关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展示测量高山、河宽、电线杆、隧道等的几何示意图,根据不同地貌设计三角形,学生立即欣欣然地投入进去了;讲运用对数进行计算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三次后,高度不过1毫米,若对折50次,估计会有多高?学生兴趣盎然地估计了一番后,有的说课桌高,有的说一人高,有的“大胆”说楼房高。于是老师说它的高度可以使我们顺着它爬上月亮,去见嫦娥。怎么计算出来的,学了今天的新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讲等比数列求和时,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引入为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国王奖励的故事;讲《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先从钱江潮水、骆驼的双峰等具体特征入手,抽象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研究内容,再讲述正弦函数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起到了有效地教学效果。
2.2 深入浅出—生活化地生成
中职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教师利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为知识的生成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定理的推导、知识的应用时都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知识的生成及能力的培养。例如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a,b,m∈ R+,并且a<b,求证。如果就题论题,丝毫显不出其特别之处,还使他们觉得枯燥无趣,很难吸引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但如果设计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吃的一杯糖水,设b克糖水中有a克糖,则为糖水的浓度,现在糖水中加入m克糖,其浓度为,这时,糖水变的更甜还是变淡?学生自然回答更甜。教师于是进一步问:“能否建立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这段内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就以生活常识激发数学热情,促进了知识的建构与生成。
又如讲解“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以“固定一扇门为什么用一个插销两个合页”;学习“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人们判定四角方凳的四个脚是否平整,常用两根线对角相连,看是否相交来判断……利用这些生活场景,促使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
3 对接专业—生活化地应用
中职中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企业所需一线技术工人。改革中的中职中专数学,必须根据其教学目标、人才目标来调整教学模式及内容,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可以略去一些抽象复杂的论证和技巧性强的计算,着重培养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把时间花在与今后就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上,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例如讲解初等函数应用时,结合财会专业的学生,可模拟建房、生产、销售、产值及财务管理、财产核算、再投资与储蓄等一系列情景,通过解决问题与提炼方法,把各种函数知识融入到专业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确实有用,就会进一步的去钻研、去探索。
4 回归生活—生活化地延伸
生活空间是数学活动最大的实践基地。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了把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或由学生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对于节假日商场促销打折时,布置学生经过调查研究,思考哪种促销手段对商家更合适?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这种生活数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如何使中职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要做好创新教学、服务专业、提升质量。所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可以消除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弊端,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慧芬.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
摘 要:中职中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企业所需一线技术工人。为此,中职数学教学要淡化理论,强调应用,使之更符合中职培养目标。在这个前提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具备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出发,在构建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027-0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目前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让学生感到数学太难、太枯燥、数学无用,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笔者所在中职校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在对中职数学学科以及学生特点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深入浅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并紧紧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专业实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现抛砖引玉,以期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教。
1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实际讲解数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形式,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 源头活水—生活化地引入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是生活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良好的生活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生活化导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真實的教学情境,这种富有趣味、灵活巧妙、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具有先声夺势的效果,然后抓住时机,及时转入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的生活化导入如:在讲解三角形知识前,先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广阔的天空、俊俏的高山、浩荡的河流、绵延的公路……在这一系列生活场景中,教师乘势而问:你知道怎么计算山有多高?河有多宽?电线杆有多高?如果想在山中开辟隧道,又怎么计算隧道的长度?这些实际问题让你们去解决,能完成吗?这样以生活问题激发求知欲望。于是教师再引导说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我们即将学习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有关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展示测量高山、河宽、电线杆、隧道等的几何示意图,根据不同地貌设计三角形,学生立即欣欣然地投入进去了;讲运用对数进行计算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三次后,高度不过1毫米,若对折50次,估计会有多高?学生兴趣盎然地估计了一番后,有的说课桌高,有的说一人高,有的“大胆”说楼房高。于是老师说它的高度可以使我们顺着它爬上月亮,去见嫦娥。怎么计算出来的,学了今天的新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讲等比数列求和时,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引入为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国王奖励的故事;讲《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先从钱江潮水、骆驼的双峰等具体特征入手,抽象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确定研究内容,再讲述正弦函数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起到了有效地教学效果。
2.2 深入浅出—生活化地生成
中职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教师利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为知识的生成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定理的推导、知识的应用时都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知识的生成及能力的培养。例如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a,b,m∈ R+,并且a<b,求证。如果就题论题,丝毫显不出其特别之处,还使他们觉得枯燥无趣,很难吸引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但如果设计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吃的一杯糖水,设b克糖水中有a克糖,则为糖水的浓度,现在糖水中加入m克糖,其浓度为,这时,糖水变的更甜还是变淡?学生自然回答更甜。教师于是进一步问:“能否建立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这段内容?”学生跃跃欲试。这样就以生活常识激发数学热情,促进了知识的建构与生成。
又如讲解“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以“固定一扇门为什么用一个插销两个合页”;学习“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原理时,人们判定四角方凳的四个脚是否平整,常用两根线对角相连,看是否相交来判断……利用这些生活场景,促使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
3 对接专业—生活化地应用
中职中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企业所需一线技术工人。改革中的中职中专数学,必须根据其教学目标、人才目标来调整教学模式及内容,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可以略去一些抽象复杂的论证和技巧性强的计算,着重培养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把时间花在与今后就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上,对学生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例如讲解初等函数应用时,结合财会专业的学生,可模拟建房、生产、销售、产值及财务管理、财产核算、再投资与储蓄等一系列情景,通过解决问题与提炼方法,把各种函数知识融入到专业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确实有用,就会进一步的去钻研、去探索。
4 回归生活—生活化地延伸
生活空间是数学活动最大的实践基地。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为了把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或由学生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对于节假日商场促销打折时,布置学生经过调查研究,思考哪种促销手段对商家更合适?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这种生活数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如何使中职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要做好创新教学、服务专业、提升质量。所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可以消除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弊端,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慧芬.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