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工艺课教学是幼师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图案和手工两个部分,两者既可独立又相互联系。工艺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山区 幼师 工艺课
工艺课教学是幼师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图案和手工两个部分,两者既可独立又相互联系。工艺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习惯。几年来,我结合学生实际,勤于实践,努力探索开展山区美术工艺课教学的新路子。做法如下:
一、转变陈旧观念,树立全新意识
过去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上工艺课既要花钱买材料,又要带各种各样的工具,实在太麻烦了,显得很不情愿。尤其是学生听到要购买材料准备上美术工艺课,虽不敢“怒”,但闻钱已“色”变了。要他们掏腰包去买美术材料上工艺课,学生也确实艰难,因为他们是消费者,既无积蓄,又难以启齿向家长申手。往往到了上课时有材料的学生了了无几,真成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师生要切实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树立新意识,做到结合实际,变废为宝,就地取材,让学生“有材可施”。
1、“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山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是来自下岗工人家庭,他们的经济比较薄弱,按照美术课本课程一成不变上工艺课,要他们购买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上课,许多家长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结合山区情况,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发动学生从收集身边的生活废品做起,鼓励学生从生活垃圾中收藏各式各样的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旧挂历、糖纸、包装盒、泡沫塑料、布头布碎等等归类存放,以作为学生以后上工艺课的材料。这样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使学生在课前就能从生活“百宝箱”中找出老师布置要带的材料了,上课时便能充满信心“因材施工”了。如在上《面具制作》一课,我就让学生找旧的挂历纸作面具的主体模型,那学生就不用花钱买卡纸了。这样,既发扬环保精神,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2、就地取材,发掘工艺素材。山区里的学生总是羡慕大城市里的学生有无穷无尽的高科技美术材料,但实际上作为山区的孩子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发掘很多很好的工艺制作素材,如2010年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亲亲大自然”书画大赛中我就辅导学生用泥巴做泥塑、用石头雕篆刻、用树叶做拓印画、用沙子做粘贴画材料辅导学生进行工艺制作,其中学生制作的《瓶花》(铅笔削)、《沙子画》、粘贴画《搬家》、用树叶做拓印画《猫、海底城市》、用石头雕篆刻《海底美容师》均获得奖励;让学生体会到“山鸡”也会变凤凰。
二、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的确,学生一旦对所学的材料发生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自觉求索的强烈欲望。工艺课要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就必须从“趣”入手,以“趣”的方法和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内容产生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心理倾向,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
1、渗透游戏,诱发兴趣。游戏是普遍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它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诱发他们学习的潜在动能。如在上《环保服装设计》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使学生容易理解童装的特点,就请几位学生配上音乐来个环保服装SHOW的游戏导入。学生们不但兴趣浓郁还从中领悟到环保服装色彩、图案、款式等风采,自然就为学生的环保服装设计添上成功的一笔。如上《树叶拓印画》,因为每个学生所带回来的树叶的形象、种类都不同为了更能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我就让学生任意组合成若干组进行树叶的拓印小组比赛,在课堂里,学生可以来去自由,自由讨论,完全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结果每一小组的树叶拓印成果都令我出乎意料之外,既生动活泼,又趣意盎然。
2、直观示范,引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三边共进法”。即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材料上学着制作。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描绘的技法技巧,学生全部掌握后,再次自练就不难了。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都不同,我就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制作步骤图象分解慢动作一样,一步一步示范,根据重点难点还有必要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折叠制作。这样有老师扶着学生“过河”,学生自然就不怕“水深”了。如上《纸制手提袋》,课前有部分学生尝试自己跟着书本的图例完成制作,但设计的纸袋既不整洁又装不了东西。而在上课时,学生跟着示范制作,他们就不由大叹一口气:“原来如此”!最终,学生们制作出了既美观大方又实用的手提袋。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3、作品展评,增添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内心有一种希望被认同,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处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这种需求,作为教育者应适时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让这种需求与求知欲望相结合,充分得到满足。诸如让学生参加美展,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作品讨论,设计校园信息海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体验成就感,这些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工艺的强烈兴趣。因此,每一节工艺制作课我都展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美术工艺作品给学生相互观摩学习,相互评议优劣,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又促使学生相互竞争,不断激发学生共同进步。使学生增加制作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心里很自然有一份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添对美术工艺课的兴趣。
三、张扬工艺个性,推动自主创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创造者,一张纸、一块布、一堆沙、一根木头、几粒石子,都能成为他们的创造材料,引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欲望。而作为富有艺术个性的美术工艺课更应张显其独特的个性品质,用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创新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更多的工艺品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1、诱发好奇之心,激发创新热情。“好奇”是大部分人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而美术工艺课正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创新热情。如上《剪纸》,我把一张有色的普通纸反复折叠,然后,就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植物、小人物的图案作二方连续的基本单位,剪了数幅作品欣赏导入新课,学生看到一个个重复相同的图案显刻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充满了好奇,每欣赏一幅作品都睁大双眼——“哗!怎样剪的?”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动手创作的热情。
2、引导操作实践,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鉴于此,我在美术工艺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如在上《生日贺卡》一课时,我先讲解了贺卡的基本制作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贺卡工艺制作,力求新颖别致,不拘一格。作业完成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制作的贺卡工艺作品精彩纷呈,个性凸现,有泼彩吹画,有实物镶嵌,有树叶拓印,有布贴,还有图案绘制等,这些综合材料的选择运用,记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又促进了学生工艺制作技能的应用与提高。
除此以外,幼师工艺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无穷无尽,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期待更好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山区 幼师 工艺课
工艺课教学是幼师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图案和手工两个部分,两者既可独立又相互联系。工艺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习惯。几年来,我结合学生实际,勤于实践,努力探索开展山区美术工艺课教学的新路子。做法如下:
一、转变陈旧观念,树立全新意识
过去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上工艺课既要花钱买材料,又要带各种各样的工具,实在太麻烦了,显得很不情愿。尤其是学生听到要购买材料准备上美术工艺课,虽不敢“怒”,但闻钱已“色”变了。要他们掏腰包去买美术材料上工艺课,学生也确实艰难,因为他们是消费者,既无积蓄,又难以启齿向家长申手。往往到了上课时有材料的学生了了无几,真成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师生要切实转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树立新意识,做到结合实际,变废为宝,就地取材,让学生“有材可施”。
1、“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山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是来自下岗工人家庭,他们的经济比较薄弱,按照美术课本课程一成不变上工艺课,要他们购买各式各样的工具材料上课,许多家长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结合山区情况,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发动学生从收集身边的生活废品做起,鼓励学生从生活垃圾中收藏各式各样的材料,如矿泉水瓶、易拉罐、旧挂历、糖纸、包装盒、泡沫塑料、布头布碎等等归类存放,以作为学生以后上工艺课的材料。这样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创建“百宝箱”,使学生在课前就能从生活“百宝箱”中找出老师布置要带的材料了,上课时便能充满信心“因材施工”了。如在上《面具制作》一课,我就让学生找旧的挂历纸作面具的主体模型,那学生就不用花钱买卡纸了。这样,既发扬环保精神,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2、就地取材,发掘工艺素材。山区里的学生总是羡慕大城市里的学生有无穷无尽的高科技美术材料,但实际上作为山区的孩子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发掘很多很好的工艺制作素材,如2010年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亲亲大自然”书画大赛中我就辅导学生用泥巴做泥塑、用石头雕篆刻、用树叶做拓印画、用沙子做粘贴画材料辅导学生进行工艺制作,其中学生制作的《瓶花》(铅笔削)、《沙子画》、粘贴画《搬家》、用树叶做拓印画《猫、海底城市》、用石头雕篆刻《海底美容师》均获得奖励;让学生体会到“山鸡”也会变凤凰。
二、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的确,学生一旦对所学的材料发生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自觉求索的强烈欲望。工艺课要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就必须从“趣”入手,以“趣”的方法和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内容产生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心理倾向,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
1、渗透游戏,诱发兴趣。游戏是普遍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它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诱发他们学习的潜在动能。如在上《环保服装设计》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使学生容易理解童装的特点,就请几位学生配上音乐来个环保服装SHOW的游戏导入。学生们不但兴趣浓郁还从中领悟到环保服装色彩、图案、款式等风采,自然就为学生的环保服装设计添上成功的一笔。如上《树叶拓印画》,因为每个学生所带回来的树叶的形象、种类都不同为了更能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我就让学生任意组合成若干组进行树叶的拓印小组比赛,在课堂里,学生可以来去自由,自由讨论,完全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结果每一小组的树叶拓印成果都令我出乎意料之外,既生动活泼,又趣意盎然。
2、直观示范,引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三边共进法”。即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材料上学着制作。教学时,做到讲解、示范、练习同步。描绘的技法技巧,学生全部掌握后,再次自练就不难了。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都不同,我就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制作步骤图象分解慢动作一样,一步一步示范,根据重点难点还有必要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折叠制作。这样有老师扶着学生“过河”,学生自然就不怕“水深”了。如上《纸制手提袋》,课前有部分学生尝试自己跟着书本的图例完成制作,但设计的纸袋既不整洁又装不了东西。而在上课时,学生跟着示范制作,他们就不由大叹一口气:“原来如此”!最终,学生们制作出了既美观大方又实用的手提袋。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3、作品展评,增添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内心有一种希望被认同,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处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这种需求,作为教育者应适时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让这种需求与求知欲望相结合,充分得到满足。诸如让学生参加美展,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作品讨论,设计校园信息海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体验成就感,这些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工艺的强烈兴趣。因此,每一节工艺制作课我都展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美术工艺作品给学生相互观摩学习,相互评议优劣,相互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又促使学生相互竞争,不断激发学生共同进步。使学生增加制作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心里很自然有一份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添对美术工艺课的兴趣。
三、张扬工艺个性,推动自主创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创造者,一张纸、一块布、一堆沙、一根木头、几粒石子,都能成为他们的创造材料,引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欲望。而作为富有艺术个性的美术工艺课更应张显其独特的个性品质,用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创新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更多的工艺品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1、诱发好奇之心,激发创新热情。“好奇”是大部分人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而美术工艺课正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创新热情。如上《剪纸》,我把一张有色的普通纸反复折叠,然后,就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植物、小人物的图案作二方连续的基本单位,剪了数幅作品欣赏导入新课,学生看到一个个重复相同的图案显刻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充满了好奇,每欣赏一幅作品都睁大双眼——“哗!怎样剪的?”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动手创作的热情。
2、引导操作实践,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鉴于此,我在美术工艺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如在上《生日贺卡》一课时,我先讲解了贺卡的基本制作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贺卡工艺制作,力求新颖别致,不拘一格。作业完成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制作的贺卡工艺作品精彩纷呈,个性凸现,有泼彩吹画,有实物镶嵌,有树叶拓印,有布贴,还有图案绘制等,这些综合材料的选择运用,记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又促进了学生工艺制作技能的应用与提高。
除此以外,幼师工艺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无穷无尽,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期待更好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