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快乐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和形式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可丰富体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快乐体育 游戏化 功效 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所崇尚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快乐体育”,而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见快乐的是游戏。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和形式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一、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的体育教学游戏化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它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体育教学游戏化它不是游戏的泛用、滥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能熟练、巧妙地运用游戏,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合理地创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去,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教学游戏化满足了体育课这样那样的不满足,满足班集体教学的实施和学生要求。在游戏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防止那种一律的、僵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功效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如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执行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有利于使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又如“救护伤员”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和行为美德。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游戏活动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等基本能力。如“障碍”游戏,它就是一种综合性游戏,它通过跑、跳、抛、钻等障碍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增进健康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游戏教学
(一)教师讲解示范的重要性。讲解主要是向学生讲清楚游戏名称、方法、动作要领、活动路线、交替信号、规则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是否能够激发兴趣,积极投入,这与教师的讲述和示范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应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生动、形象,富有情绪和感染力,教师的示范要逼真,动作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增强游戏的效果。
教师是进行游戏的指挥者,担负着组织者和教育者的任务,游戏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体育修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方面的必要知识,而且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活动性游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不同的年龄适合不同的游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次课的题,适当费穿带有况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有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做,做得不够充分。在室内课再三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也是觉得讨厌。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由于改变了这种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
(三)游戏不在多,贵在“精”和“变”。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中学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的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他们也会觉得没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因此,游戏应常变常新。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兴奋性,则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起不到积极作用,并且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以安排往返接力游戏,但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可能多次接触此类游戏,容易使之产生厌烦心理,这时如果将游戏稍加改变,则会产生新的效果。
总之,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熟练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各项功能,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育出版社
【2】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田麦久运动心理学【M】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快乐体育 游戏化 功效 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所崇尚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快乐体育”,而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见快乐的是游戏。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和形式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一、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的体育教学游戏化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它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体育教学游戏化它不是游戏的泛用、滥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能熟练、巧妙地运用游戏,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合理地创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去,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教学游戏化满足了体育课这样那样的不满足,满足班集体教学的实施和学生要求。在游戏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防止那种一律的、僵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功效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如在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执行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有利于使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又如“救护伤员”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和行为美德。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游戏活动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等基本能力。如“障碍”游戏,它就是一种综合性游戏,它通过跑、跳、抛、钻等障碍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增进健康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游戏教学
(一)教师讲解示范的重要性。讲解主要是向学生讲清楚游戏名称、方法、动作要领、活动路线、交替信号、规则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是否能够激发兴趣,积极投入,这与教师的讲述和示范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应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生动、形象,富有情绪和感染力,教师的示范要逼真,动作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增强游戏的效果。
教师是进行游戏的指挥者,担负着组织者和教育者的任务,游戏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体育修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方面的必要知识,而且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活动性游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不同的年龄适合不同的游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次课的题,适当费穿带有况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有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做,做得不够充分。在室内课再三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也是觉得讨厌。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由于改变了这种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
(三)游戏不在多,贵在“精”和“变”。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中学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的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他们也会觉得没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因此,游戏应常变常新。否则,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兴奋性,则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起不到积极作用,并且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以安排往返接力游戏,但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可能多次接触此类游戏,容易使之产生厌烦心理,这时如果将游戏稍加改变,则会产生新的效果。
总之,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熟练掌握动作的基本技术,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各项功能,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育出版社
【2】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田麦久运动心理学【M】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