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w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工会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工会在学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工会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工会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参与和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人本化,不断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主要体现在:
  
  一、与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工会工作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却是与中心工作紧密相连的;不是全局工作,却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就当下而言,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号召在学校的具体实践,可以说是今后较长时期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良性健康的发展软环境,通过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为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创设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笔者认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净化人际关系,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来,把教职员工的兴奋点、关注点吸引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工会要紧密联系这一长时期的中心工作,主动思考,努力创新,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参与和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人本化建设,使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更加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是校内矛盾“调节器”和职工生活“减压器”的作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和主题活动,诸如“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寻找身边的榜样”等,化解各种矛盾,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建议;少一些紧张,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与邻为壑,多一些与人为善,促进教职员工将个体追求与学校办学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使和谐校园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与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目标相一致
  
  民主办学、依法治校是和谐校园建设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有效的运作机制。工会在推进民主办学、依法治校方面大有作为,例如继续完善教代会制度,强化教代会职能,特别是在畅通民主渠道、促进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实施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动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通过这些工作来丰富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提升和谐校园建设的层次。教代会是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和实施监督的主要形式,要在提案征集处理、校长行政报告审议等环节上倡导民主、科学的精神,既积极建言献策,又努力沟通和协调各方关系,做到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调节各方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有利。校务公开的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做到制度化和常态化。工会作为学校民主建设的排头兵,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务公开对于推动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领导集体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的内容与形式,听取并及时反馈教职员工对校务公开的要求与反应,真正使校务公开成为平衡校园内的行政权、学术权、教育权、学习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种权力之间关系的杠杆和润滑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各种权力之间的和谐。
  
  三、与教职员工的文化需求相一致
  
  学校教职员工是现实社会中具有高智慧、高品味也最有活力的文化群体,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远远大于社会一般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高品味的也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包括各类技能竞赛等),是学校工会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题中之义。学校工会应以“建家”为契机,把开展文化活动与建设和谐校园结合起来,努力在文化活动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品行修养,让教职员工在文化活动中联络感情,净化心灵,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只有追求文化活动的高品味和高附加值,才会使教职员工感受到“家”是温暖心灵的港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乐园,是拓展能力、提升层次、促进全面发展的大课堂。工会在文化活动的设计策划上,一是要尽可能地与学校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相联系,做到既娱乐身心,又促进工作,服务大局。二是要努力把文化活动纳入到大学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去,用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阐释和彰显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使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三是要力求有针对性,根据教职员工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处理好特殊性需求与一般性需求的关系,处理好传统项目与时尚项目的关系,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对文化活动的认可水平和参与程度。
  
  四、与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和谐校园建设的落脚点之一,就是为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工会在这方面可做的工作很多,例如,创造师生沟通与对话的平台,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师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为教职员工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好事;配合学校探索并推行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等等。总之,在这些活动中要始终把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乐教善教和爱学会学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人才培养营造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环境。要着重提出的是,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始终要把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出发点,通过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的工会工作,使教师感受到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奔头,生活有甜头,感受到这里是成长进步的沃土,施展才干的舞台,开心生活的乐园。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多金属氧酸盐与有机化合物间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光化学和光致变色过程的研究日趋活跃[1,2],但迄今这类电荷转移配合物中的多金属氧酸盐基本上为Lindquist结构的同多酸或Keggin结构的杂多酸
陕南的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陕南水源地面临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贫困,而大力推动生态发展,则是破解贫困的根本路径。  陕西南部的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既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肩负着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以及本省的关中地区提供优质水源的重
期刊
从宪政经济分析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制度方面的差异,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就是制度竞争.就中国的实际来讲,地区之间也存在竞争,
[摘 要]“精气神”文化是赣南师院办学实践中不断培育和创造的具有赣南师范特色的大学精神。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的支柱——班级文化的建设入手,探讨“精气神”文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和途径等。  [关键词]精气神文化 班级文化 建设    “精气神”文化是赣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精神,即是师院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师院在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品格特征,是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激励大学发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引发文化冲突和对抗是一种普遍现象。两种异质文化的沟通、了解,必然会在超出媒体的更大范围内发生作用。双向
中国西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西部叠合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勘探潜力巨大。西部盆地埋深超过4500米的深部油气资源占到了总资源量的79%左右,近十年来发现的油
我国对湿地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很多城市都在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态质量.但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与湿地保护存在明显的矛盾,如何在更好保护湿地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湿地
(88)1106页: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又1114-1115页校勘记:江夏又有曲陵县杨守敬云: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无江夏县.不知何人遂以江夏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在信息资讯的获取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等方面也随之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网络进行信息
“大数据”如今在互联网行业被人津津乐道,感觉拥有大数据就拥有整个互联网的春天.然而我们身边不知从何时起不断发生的“电话诈骗”造成的悲剧,告诉我们“大数据”,它并非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