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对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强调课堂“对话”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教者引导“对话”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巧妙对话体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
  
  语文课堂上的巧妙对话,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最后,与学生进行了这样一段对话:
  师:读完这篇课文后,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
  生:我也想回报父母对我的爱。
  师:说得真好,那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父母对你的爱呢?
  生:(思考了一会儿)等到爸爸妈妈过生日那天,我偷偷寄给他们生日卡。
  生:帮助妈妈做一天的家务活。
  生:我唱首歌绐爸爸妈妈听。
  生:准备一张小卡片,上面写上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师: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生:(思考了一会儿)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知道你们很辛苦,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你们。
  生:我想对爸爸妈妈说,虽然我经常惹你们生气,但我知道你们很爱我,我也爱你们。
  生:(插嘴补充道)就像老鼠爱大米。(全班哄笑)
  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思维异常活跃。当我问到他们准备如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父母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告诉大家自己的秘密行动。这样的对话教学,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平等对话刺激创新思维的多元性
  
  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应是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对于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进行思考、分析、探究,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元性。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六——父母的爱”时,同学们读完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后,纷纷谈起自己对故事中父母不同做法的一些看法,我班的陈科帆同学说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他们心甘情愿把最好的一切给予我们,想方设法为我们创造最优越、最舒适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但我觉得,其实父母不用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那么节省,过过苦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就像文中说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我正要对陈科帆的这一发言大加称赞时,一位平时爱插嘴的男生胡壹兵随口叫了起来:“穷人家的孩子也未必能早当家。”我有些意外,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停了下来,请他说说自己的看法。随即他站起来说:“父母辛苦工作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吃好、住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专心学习,可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因为穷而耽误了学业,即使他们是早当家了,却很难出人头地,使得他们一代穷、代代穷。更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钻父母忙着打工赚钱而没时间管教他们的空子,整天荒废时间,长大后一事无成。”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整个课堂上炸开了锅,我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小小即兴辩论赛的现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能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自由的、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创新潜能也自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我想:只有当对话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时,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最为壮美的和声,才能超越课堂、超越学习,变学习为一种真正鲜活的课堂生活。
  
  三、想象对话促进创新思维的开放性
  
  对话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能够大量而广泛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并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事物,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再造想象又是最活躍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一切的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上的提问设计,还是课后的作业设计,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应当使其具有培养再想象的功能,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往广处想、新处想、妙处想、趣处想,充分显示创新思维开放性之优势。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小组合作,任意选择文中某个片段,以不改变故事大意为前提,充分展开想象,将这篇课文用表演的方式演给大家看,各角色的动作及角色之间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己发挥、创造。表演时,学生喜出望外,妙语连珠。如此一来,既创设了一个情趣横生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的精彩对话,并不是简单的“舌头行为”,它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性和创造力得到自然展示和释放,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迅速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目的:1、应用AutoCAD软件在口内根尖片和同一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上测量同一牙位的牙槽骨吸收面积比值,分析两组面积比值是否具有一致性。2、通过比较完整牙列和模拟牙齿缺失的曲
目的:制作下颌缺牙区牙支持式导板,检测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术后种植体在颊舌侧、近远中向的角度和距离偏差,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制牙支持式种植导在下颌后牙区的应用推广价
一、拓宽素材获取渠道    1.从学科课堂上获取素材。学校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他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处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学生自然能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激情。  2.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感兴趣的生活现象,
近来许多公开课,尤其是一些名师大课,提倡“零起点”教学,把传统的课前预习安排到课内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保持一种新鲜感,导入时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教无定法,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倘若就此否定了传统的课前预习,那未免有失偏颇,甚至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众所周知,有些公开课往往不受时间限制,有的一节大课五六十分钟,有的是两节课连在一起上。教学内容也仅仅是
目的: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为病原微生物反复血行播散提供条件。当宿主妊娠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将会引发全身性的炎性反应,产生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随病情不断进展引
【内容摘要】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教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实施素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时代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内容极为抽象,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学生学的吃力,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兴趣不浓,这一切影响了思想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
摘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到六年级的148位小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小学儿童的尊重意识的现状。结果表明:(1)小学生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原因是平等重视。不同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小学生的尊重意识是不同的,并且认为长者更应该被尊重。(2)小学生的尊重意识是由单向尊重向双向尊重发展的,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对此结论的归因分析:(1)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 (2)文化现代化和社会变化的冲击 (3)社会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