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标志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正式开始实施。深入了解湖南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地位,分析其在武陵山片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为实现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地位;作用;责任
一、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地位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群体。而高校知识分子是指在高校里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教职工以及正在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大学生。教职工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培养知识分子;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要承担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那么高校知识分子不仅是这个群体中科技水平最高的一个阶层,而且是直接培养年轻科技文化高级人才的教育工作者。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主要以湖北民族学院、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贵州铜仁学院等为代表的本土本科高校。
武陵山片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作为片区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武陵山片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片区开发进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要实现“将继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民教育的理念下,提高本片区各民族的素质和修养;全力支持本片区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实现片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特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最终实现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目标”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加速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
二、武陵山片区发展进程中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作用
1.人才支撑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知识分子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工作,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人才,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比如吉首大学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办学5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9万余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性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没有吉首大学培养的这些人才,就没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的今天。
2.专业支撑
高校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吉首大学的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把教学科研运用到指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上,提出了“三带”理论,即湘西处于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该理论的提出,为认识湘西、发展湘西,特别是建立扶贫产业、带动广大老百姓脱贫指明了方向。如今,在“三带”理论指导下的湘西产业企业正在蓬勃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三带”产品、“三带”品牌和“三带”农民已成为湘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决策支撑
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决策的研究、论证、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高校知识分子的参与。他们对国家政策和地方具体政策的科学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高知识、高素质的优秀的知识分子队伍有助于国家制定出正确、科学、高效的决策。
总之,能否充分重视和发挥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作用,关系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为了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土高校知识分子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成为称职的、优秀的“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更好地为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国家栋梁之才,有志于为武陵山片区摆脱贫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三、武陵山片区发展进程中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责任
(1)本土高校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高校是通过汇聚各种社会资源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才优势、设备优势,这些资源源于社会,理应为社会服务。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在四省省(市)委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研究成果到教学质量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鼓励一个中心城市建立一所特色高校。”这将会极大地促进武陵山片区高校的发展,为片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培养更多更适应地区需要的人才。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有能力、有条件承担起传承发展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将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和研究中,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输送新鲜的血液,使得受教育者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规律,认同和接受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2)尊重和传承区域文化的特色,是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凝聚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的责任与有效途径。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它是高校的个性体现和社会名片,同时也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武陵山片区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部,不是东部,也不完全是西部。历史上武陵山片区曾长期处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边缘,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遗留下来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厚重的历史积淀为当代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定位在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上,是武陵山片区的高校培养自身办学特色的捷径,同时依托于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保证了办学特色的质量和文化层次以及今后发展的可拓展性,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路。立足于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合理规划利用武陵山片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人文资源和经济基础,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也理应成为学校增强自身实力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同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打造特色品牌、提高自身实力、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
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在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服务于本片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高校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获得培育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双方的健康发展都大有益处,能够促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坚良.当前高校知识分子的新变化与对策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6):92—95.
[2]罗?旭.新时期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转变[D].郑州:郑州大学,2006.
[3]吉首大学校报电子版.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大学应如何履行使命?[DB/OL].http://jsunews.cuepa.cn/show_more.php?tkey=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地位;作用;责任
一、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地位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群体。而高校知识分子是指在高校里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教职工以及正在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大学生。教职工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培养知识分子;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要承担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那么高校知识分子不仅是这个群体中科技水平最高的一个阶层,而且是直接培养年轻科技文化高级人才的教育工作者。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主要以湖北民族学院、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怀化学院、邵阳学院、贵州铜仁学院等为代表的本土本科高校。
武陵山片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作为片区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武陵山片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片区开发进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要实现“将继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民教育的理念下,提高本片区各民族的素质和修养;全力支持本片区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实现片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特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最终实现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的目标”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加速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
二、武陵山片区发展进程中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作用
1.人才支撑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知识分子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工作,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人才,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比如吉首大学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办学5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9万余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性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没有吉首大学培养的这些人才,就没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的今天。
2.专业支撑
高校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吉首大学的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把教学科研运用到指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发展上,提出了“三带”理论,即湘西处于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该理论的提出,为认识湘西、发展湘西,特别是建立扶贫产业、带动广大老百姓脱贫指明了方向。如今,在“三带”理论指导下的湘西产业企业正在蓬勃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三带”产品、“三带”品牌和“三带”农民已成为湘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决策支撑
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决策的研究、论证、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高校知识分子的参与。他们对国家政策和地方具体政策的科学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高知识、高素质的优秀的知识分子队伍有助于国家制定出正确、科学、高效的决策。
总之,能否充分重视和发挥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作用,关系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为了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土高校知识分子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成为称职的、优秀的“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更好地为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国家栋梁之才,有志于为武陵山片区摆脱贫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三、武陵山片区发展进程中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责任
(1)本土高校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高校是通过汇聚各种社会资源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才优势、设备优势,这些资源源于社会,理应为社会服务。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在四省省(市)委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研究成果到教学质量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鼓励一个中心城市建立一所特色高校。”这将会极大地促进武陵山片区高校的发展,为片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培养更多更适应地区需要的人才。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有能力、有条件承担起传承发展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将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和研究中,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输送新鲜的血液,使得受教育者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规律,认同和接受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2)尊重和传承区域文化的特色,是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凝聚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的责任与有效途径。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它是高校的个性体现和社会名片,同时也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武陵山片区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部,不是东部,也不完全是西部。历史上武陵山片区曾长期处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边缘,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遗留下来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厚重的历史积淀为当代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定位在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上,是武陵山片区的高校培养自身办学特色的捷径,同时依托于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保证了办学特色的质量和文化层次以及今后发展的可拓展性,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路。立足于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合理规划利用武陵山片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人文资源和经济基础,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也理应成为学校增强自身实力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同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打造特色品牌、提高自身实力、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
武陵山片区的高校知识分子在武陵山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服务于本片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高校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获得培育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双方的健康发展都大有益处,能够促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坚良.当前高校知识分子的新变化与对策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6):92—95.
[2]罗?旭.新时期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转变[D].郑州:郑州大学,2006.
[3]吉首大学校报电子版.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大学应如何履行使命?[DB/OL].http://jsunews.cuepa.cn/show_more.php?t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