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其中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初始阶段,对学生日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尤其是小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和价值引领,对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沟通家庭、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枢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更要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家庭德育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与学校协作力度不够
  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小学生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代为照看,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使他们过于包容孩子犯下的错误。与此同时,许多家长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从而导致家长与班主任交流甚少。
  (二)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德育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教育那样,通过开设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就可以解决。比如有人认为开设了德育类课程就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严重忽视了其他学科在德育教育上的作用和地位。殊不知,德育教育是一项必须长期紧抓不放的事业,德育的渗透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德育的教育需要全员的参与,争取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理论实践脱节
  小学德育教育的形式相对比较单薄,没有与其他课程形成有效融合,导致每个教师独成体系。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固定,没有创新性,比如一般采用说教法、自我理解法等,在“唯分数论”大环境下,很少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导致德育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离。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形成“家庭—学校”联动机制
  家庭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环境,父母在这个环境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家长会、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同时也要主动进行家访,进行实地调研,加强家长与班主任的协作,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优良的思想可以在家庭的环境下及家长的引导下继续发扬和巩固。比如,小学生在学校会自觉地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进行班级卫生清洁,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形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然而,当其回到家中,由于父母或者长辈的溺爱,舍不得让其打扫卫生,这样就造成家庭—学校德育教育,不能形成有效衔接,这种情况在暑假和寒假过后显得更加突出。
  (二)提升班主任能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学校中,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最基层的执行者和引导者,只有拥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因此,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小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事迹、文章和歌曲,这样才能在与学生交流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同时,面对犯错的学生,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对学生当下的具体德育行为进行分析,和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改正。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这样才能担任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与人交往的指导者。
  (三)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德育教育同时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班主任要和每一个任课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制定学期德育教育的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点地讲解德育知识,避免大家都讲同一个内容,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作为任课教师,在講解德育知识时,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小学生,使其产生共鸣。比如可以开展角色扮演、个人经历分享等教学活动。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德育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德育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最后,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做好沟通,重点关注一些学生,帮助其改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态度。
  (四)结合时代旋律,树立德育模范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德育主旋律和英雄模范,班主任要多多关心时代热点,将时代热点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一线,舍生忘死地挽救生命。这种救死扶伤、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树立典型模范,甚至可以将一些参加抗疫的家长请到学校,和大家分享感动人心的抗疫故事。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讲得再好,也需要一些德育活动来进行实践,因此必要的德育活动是不可少的。比如班主任可在班级中开展“我为班级做贡献”“我是值日生”“小小助理班主任”“卫生达人”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养成爱护卫生、互帮互助等优良品质。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国庆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基地等,使学生缅怀先烈,感受英雄的气息,激发他们其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意识。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启发他们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义,教导学生发扬尊老爱幼的优秀中华文化精神。
  然而,小学生的天性还是喜欢“玩”,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将德育知识趣味化、形象化、通俗化,加入一些游戏竞争类的元素,帮助其理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六)评价体系多元化,适当向德育倾斜
  由于“唯分数论”的价值导向,造成学生、家长和教师重视学科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对学生评价进行适当的改革。比如在德育评价方式上,提出采用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家长、教师、学生、同学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目前这方面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格外重视学生的德育水平,面向高等教育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这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小学阶段处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格、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便能使其从小接受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正确的行为规范,对其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作为关键角色,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唯有如此,才能更好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岩.新时期习近平教育立德树人思想溯源及基本内涵探究——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2]刘水连.春风化雨,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J].读书文摘,2019(12).
  (广东省高州市石仔岭街道荔枝圩小学,高州525200)
其他文献
一位年仅16岁,移民加拿大才两年的花季少年,不因身居异国被林林总总的西洋影片所迷惑,而是专心传承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华夏民族文化,久而久之在他周围竟形成了一个强力的精神磁场,越来越多的华裔、亚裔及欧美的同龄人和成年人大受其影响。为此,加拿大华语时代电视公司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学说弟子规》专题栏目,邀他主讲。最近中国光华基金会以这位可敬少年事迹为蓝本,拍摄了一部电视片,不久将在全球公开播出。这位荣获加
摘 要:“微课程”作为一种现代化课堂模式,搭建了由已知到未知再到新知的链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翻转“教”与“学”的次序,变被动为主动,变外被适应为自适应,变学知识为学方法,翻出学生能力,转出课堂成效,有助于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智慧。  关键词:语文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  “微课程”的出现,将课改又一次向纵深推进。“微课”虽好,但也不能整节课都用,要发挥其“微”而“精”的特点,用
摘要:“微课”是指内容短小的课程。但是,对此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舍本求末…‘淹没主题”“得不偿失”等问题并不少见。如何利用微课促进小学品德地理题材教学,是每一位品德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设计中,从“小、趣、实、新”上不断完善和优化,能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品德;地理题材  电子书包实验的教学开展,提供了师生及生生交流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辅导
11岁的儿子罗布放学后回到家里,他双眼满含着泪水,告诉我们有几个比他大的男孩刚刚在公交车站打了他。  我和妻子很快就了解到事情已经酝酿好几天了。最初,他们互相挖苦讽刺,接下来是公开吵架,而现在,冲突已经发展到要用拳头来解决的程度了。罗布想待在家里不去上学,以免下次还会碰上那几个男孩。  我们马上给校方打了电话,请求学校能给予帮助。“我们会立即和那几个男孩的家长联系,”校方告诉我们,“必要的时候,你
摘 要:在小学生阅读活动教学中,只有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其拥有终身良好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阅读的正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法,采用教育技术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阅读力是
【摘 要】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语言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从阅读的三个时间——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开展有效的活动来开启、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品质培养  2014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摘要:文章借助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常见类型的祖辈,如强势型祖辈、包揽代替型祖辈、放任型祖辈,试图探究对祖辈这一群体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使祖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孙辈的方法和技巧,将两代人的两种教育优势加以互补,从而优化孩子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祖辈代管;家庭教育;教育环境  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八零、九零后已为人父母,这一群体
摘要:社团活动是学校学科教学的补充性和拓展性活动,对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可以获得很多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中掌握不到的知识、学习不到的技能等。社团活动作为国本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想象力、自学能力、成就感、执行力、全面发展和个性化这几个方面谈社团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用。  关键
◎译/朱孝萍 爸爸们总是很忙,不过,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新方法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和孩子们加强联系需要花上大把的时间——比如经常和每个孩子进行“晚上谈心”或周末和孩子们一起去野营。谈心和野营当然很不错,但是,带着爱随时去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其实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下面这些小技巧,爸爸们不妨试一试,并学着享受它们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创造的父子(女)情深。    发起交谈 
有个孩子,3 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困扰父母的一大难题。  只有拥有了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