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i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由此可见,全国上下普遍开花的新课改活动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回顾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工作历程,总结这些年来自己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我知道,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积极应对新课标、新课改的全新挑战。
  一、把握中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中普遍认为,历史是“死”的,是枯燥乏味的,是考试之前要“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所以他们普遍对历史这门学科不感兴趣。通过这些年我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得知,中学生学习历史主要有以下三种心态:
  第一种学生非常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因为中考、会考,甚至高考都对历史学科有要求,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升学,所以,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历史;第二种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豆芽学科”,在中考当中的分值远远比不上语数外,在高中阶段的理科学习上也用不上历史,所以他们认为历史可有可无,只埋头于其他重点学科的学习;第三种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他们对历史人物、文化成果、王朝兴衰充满兴趣,求知欲旺盛。
  我的经验告诉我,上述第一种学生大概占30%,第二种学生大概占60%,而第三种学生大概只有10%。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他们会为了升学而努力学习历史;大部分学生都对历史不感冒,对历史学科敷衍了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是从内心里喜欢历史,并能轻轻松松地学好历史。针对这样的现状,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的名言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不仅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更主张提问要问在点子上,也就是说,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当前,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摒弃“灌输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体现了课堂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相对不受重视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问的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历史知识的自主探究活动。因为,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可能这样问,学生会懵住,不知所以;但换一种问法,学生可能会颇感兴趣,柳暗花明。只有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讲究其艺术性,精心设计科学、新颖、易于激发兴趣和发散思维的问题,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思考,自发地解决问题。
  所以,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上,老师都不应该随便提问,而应该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问,慎重提问,通过精巧而有吸引力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思维,提高能力。唯有这样,方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加强阅读指导,教会学生记笔记
  因为历史也属于一门文字学科,对于学生,阅读量很大,很多同学考试之前都会拿起课文狂读、猛背,但往往事倍功半。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记笔记。做历史笔记就是将课本上要掌握的知识加以整理,将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可能出现的考点加以整理。做历史笔记的过程就是阅读历史教材的过程,对教材内容加以归纳、概括、提炼的过程;所以也就是记忆、理解的过程,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课堂上教会学生记笔记,可以方便学生回忆知识点、知识层次、知识的应用注意点,缩短他们的思考时间,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达到训练巩固的效果。笔记做得好,在复习的时候,学生不必拿起厚厚的教材背课文,只需要翻开以往的笔记,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就会非常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现在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笔记正好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中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那些不善于记笔记的同学,往往只能胡乱地翻翻书,望书兴叹、效果甚微。
  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教材内容,整理学习思维;教会学生记笔记,把教材理清理透,使教材在头脑中变薄、变简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加强巧记速记训练,减少死记硬背
  要想学好历史,良好的记忆能力必不可少。有人认为,记忆力是先天性的,是与生俱来的。其实不然,记忆力也能够通过后天的训练,不断加以提高的。大家都知道,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巧记速记训练,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历史知识的记忆是有技巧可言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巧记速记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地采用字头法或谐音法,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编为顺口溜、三字经或者是歌谣,让学生有趣地朗诵这些顺口溜、三字经、歌谣,从而加深记忆,达到巧记速记和减少死记硬背的目的。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内容和结构的现代化改革,教学的进度和深度必然不断增加,而教学时间和教材总量却不允许膨胀,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努力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历史教师在新课改活动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作为中学历史新课改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我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加以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以上四个方面也是我继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是每一位教师的目标。美术学科如何适应课改需要,这是许多美术同行正在困惑和思索的问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高效课堂的实施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效率提高  高效课堂因符合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美术高效课堂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学校体育教学如果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本文,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谈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练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完善,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取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预结算管理。文章论述了进行工程预结算管理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可行的预结算管理措施。    关键词:施工;预算;结算;管理;    随着国家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对我们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僵化,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现象,导致师生在课堂上面搞空架分析,强输硬灌,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如何使用新的客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成为课改的核心问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又是一次严峻性的考验。下面我谈谈
【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和谐教学情感交流和谐愉快生动活泼自由评价  一、和谐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现试从初中美术这个侧面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教学实效的优势。所谓“美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育。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