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词汇、句子结构以及语篇布局三方面来探讨影响英语写作的文化因素,以及在网络条件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旨在对今后的英语写作教学环节有所启示或帮助。
关键词:网络;英语写作;文化导入
一、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以听、说、读、写为主。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组织中的顺势影响,而忽视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这显然是违背英语教学本质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普遍较少,但遗憾的是,因缺少跨文化知识及意识,对本土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认识比较浅薄,导致大部分学生的遣词造句不准确,句子结构和篇章布局不规范合理,论证缺乏深度,使作文整体上显得比较苍白,甚至滑稽可笑。而令整篇文章流于肤浅。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仅是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评价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之一。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由于汉语和英语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思维方式,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文化规约,因此,当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文时,他们多多少少都要受到自身思维模式和汉语修辞写作模式的影响,无法正确使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运用的修辞写作模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英汉语言修辞写作中文化差异的比较,向学生展示英汉文化在修辞写作结构上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尽快地熟悉汉语中所没有的写作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地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社会规范,尽量地克服文化差异,将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汉语的思维、汉语的写作框架在英文写作中的出现。
1.英汉语言修辞写作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1).词语的文化差异
我们来分析一下写作的基本构成单位——词语的文化内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本身就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英汉文化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再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民族组成和社会习惯也不同,因此两种文化差异很大。作为两种文化载体的语言对各自的文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词汇的文化差异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反映。 首先,词汇空缺方面的问题。如“风水”一词,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它是我国自古遗留于今的独特产物,是祖先因生产生活和消除对自然恐怖的需要而逐渐创造出来的。从巫术走向实践并在民俗与乡土中滋生,蔓延,最终又融于民俗,形成一种奇特的乡土文化。从古至今,从帝王到百姓都对之顶礼膜拜。而英语文化中就没有这一概念。他们崇尚科学和理性,“风水”在他们的意识中,只不过是天地万物中两种自然现象罢了。 其次,词汇的文化含义不对等。英语中的大量词汇,在汉语中虽有其对应的词语,但其对应词的数量不等。如一词,汉语里其对应词有“堂姐”,“堂妹”,“堂兄”,“堂弟”,“表姐”,“表妹”,“表哥”,“表弟”。其确切的含义只有靠语境来判断。另外,还有许多词汇其对应词的文化联想不同。
(2).句子结构的文化差异
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隐蔽”文化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则是更为深远的,汉语思维模式极易在英语写作时构成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形成负迁移,以至造成作文中的汉语思维、英文表达现象。写作教学不仅仅是靠单词、语法的正确使用,还应在思维模式的差异上加强对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行文中句子结构和篇章布局两方面。就书面语言交际而言,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注重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对英文写作中关于句子结构及篇章布局方面的分析。其实,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研究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学会象英语本族人那样组织篇章、条理思路、贯通脉络、遣词造句,这是一个复杂、却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大学英文写作中常见的句子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七点:指代方面、修饰方面、平行方面、语法方面、搭配方面、赘言方面、汉化问题,其中受到中英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产生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最后三方面。
(3).篇章布局的文化差异
篇章布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英文写作的优劣具有致命的影响。英民族非常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并且通常把它置于句首,这是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观点清晰,主题突出,其后内容按直线展开,层层深入,辅助句紧扣中心思想。段落的直线性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先陈述中心思想,后分点论证说明,使主题句的内容展开。层层推进,向纵深或高峰发展,具有流动感。汉语的段落设定与英语不同,汉语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其思维模式呈螺旋型,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的外围问题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段落语言倾向于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重复。但是在英语环境中会让人觉得是废话、离题、中心思想不突出,忽略了段落的精髓———主题句。
2.网络条件下的文化导入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英语教师已认识到其在学习及教学上的潜力, 文化导入越来越需要开放的、流动的、新颖的教学平台和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源,借助于国际互联网的优势和多媒体技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仅可以挖掘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而且可以利用这种网络资源的优势促进、改善或提高文化导入方法。
通过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文化导入教学。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解决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模式过于单一、过于机械的弊端,解决文化导入课程纸质图书资料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 [J];现代外语; 1995年04期
[2]杨玉晨,闻兆荣.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句子类型及分析 [J];现代外语; 1994年01期
[3]王春娣,娜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02期
                        关键词:网络;英语写作;文化导入
一、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以听、说、读、写为主。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组织中的顺势影响,而忽视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这显然是违背英语教学本质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普遍较少,但遗憾的是,因缺少跨文化知识及意识,对本土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认识比较浅薄,导致大部分学生的遣词造句不准确,句子结构和篇章布局不规范合理,论证缺乏深度,使作文整体上显得比较苍白,甚至滑稽可笑。而令整篇文章流于肤浅。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仅是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评价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之一。
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由于汉语和英语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思维方式,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文化规约,因此,当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文时,他们多多少少都要受到自身思维模式和汉语修辞写作模式的影响,无法正确使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运用的修辞写作模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英汉语言修辞写作中文化差异的比较,向学生展示英汉文化在修辞写作结构上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尽快地熟悉汉语中所没有的写作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地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社会规范,尽量地克服文化差异,将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汉语的思维、汉语的写作框架在英文写作中的出现。
1.英汉语言修辞写作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1).词语的文化差异
我们来分析一下写作的基本构成单位——词语的文化内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本身就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英汉文化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再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民族组成和社会习惯也不同,因此两种文化差异很大。作为两种文化载体的语言对各自的文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词汇的文化差异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反映。 首先,词汇空缺方面的问题。如“风水”一词,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它是我国自古遗留于今的独特产物,是祖先因生产生活和消除对自然恐怖的需要而逐渐创造出来的。从巫术走向实践并在民俗与乡土中滋生,蔓延,最终又融于民俗,形成一种奇特的乡土文化。从古至今,从帝王到百姓都对之顶礼膜拜。而英语文化中就没有这一概念。他们崇尚科学和理性,“风水”在他们的意识中,只不过是天地万物中两种自然现象罢了。 其次,词汇的文化含义不对等。英语中的大量词汇,在汉语中虽有其对应的词语,但其对应词的数量不等。如一词,汉语里其对应词有“堂姐”,“堂妹”,“堂兄”,“堂弟”,“表姐”,“表妹”,“表哥”,“表弟”。其确切的含义只有靠语境来判断。另外,还有许多词汇其对应词的文化联想不同。
(2).句子结构的文化差异
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隐蔽”文化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则是更为深远的,汉语思维模式极易在英语写作时构成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形成负迁移,以至造成作文中的汉语思维、英文表达现象。写作教学不仅仅是靠单词、语法的正确使用,还应在思维模式的差异上加强对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行文中句子结构和篇章布局两方面。就书面语言交际而言,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注重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对英文写作中关于句子结构及篇章布局方面的分析。其实,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研究英语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学会象英语本族人那样组织篇章、条理思路、贯通脉络、遣词造句,这是一个复杂、却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大学英文写作中常见的句子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七点:指代方面、修饰方面、平行方面、语法方面、搭配方面、赘言方面、汉化问题,其中受到中英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产生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最后三方面。
(3).篇章布局的文化差异
篇章布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英文写作的优劣具有致命的影响。英民族非常注重主题句的明确设定,并且通常把它置于句首,这是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观点清晰,主题突出,其后内容按直线展开,层层深入,辅助句紧扣中心思想。段落的直线性发展围绕主题展开,先陈述中心思想,后分点论证说明,使主题句的内容展开。层层推进,向纵深或高峰发展,具有流动感。汉语的段落设定与英语不同,汉语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其思维模式呈螺旋型,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的外围问题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段落语言倾向于围绕主题进行螺旋式重复。但是在英语环境中会让人觉得是废话、离题、中心思想不突出,忽略了段落的精髓———主题句。
2.网络条件下的文化导入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英语教师已认识到其在学习及教学上的潜力, 文化导入越来越需要开放的、流动的、新颖的教学平台和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源,借助于国际互联网的优势和多媒体技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不仅可以挖掘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而且可以利用这种网络资源的优势促进、改善或提高文化导入方法。
通过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文化导入教学。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解决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模式过于单一、过于机械的弊端,解决文化导入课程纸质图书资料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 [J];现代外语; 1995年04期
[2]杨玉晨,闻兆荣.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句子类型及分析 [J];现代外语; 1994年01期
[3]王春娣,娜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