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小切口无线结缝合固定治疗IOL脱位玻璃体腔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小切口无线结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因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治疗9例9只眼的患者资料,手术行23G玻璃体切割取脱位人工晶状体于前房,由上方2.8 mm透明角膜切口行人工晶状体攀眼外结扎,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应用无线结的巩膜层间埋线方法固定。观察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散光、眼压、前节炎症及眼底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缝合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6~0.7者5例,0.8~1.0者4例;术前角膜散光(-0.85±0.43)D,术后3个月(-0.97±0.3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术前3例患者因玻璃体疝高眼压,术后9例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前节炎症不明显,眼底稳定。术中除1例虹膜根部出血外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无人工晶状体倾斜或再次脱位,无巩膜变薄、溶解及缝线暴露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改良的小切口无线结巩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安全有效,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好,无缝线有关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无锡市九院眼科确诊的21例21只眼,患者行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
【关键词】 胆囊癌晚期病人;胃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3-01  营养支持治疗是在现代外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技术,但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常导致肠粘膜萎缩及肠道菌群异位及导管并发症。经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有更好的优点:操作简便、快捷、费用低、无创伤、并发症少等,被认为是目前营养
目的探讨严格血糖控制与视网膜病变关系,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3个月内新发生视网膜病变及其自然转归过程。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或血糖>13 mmol/l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前、后血糖达标和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采用Wisconsin scale分级,DR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