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胆囊癌晚期病人在胃镜介导下插入鼻肠管的配合及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胆囊癌晚期病人;胃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3-01
  营养支持治疗是在现代外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技术,但长时间应用肠外营养常导致肠粘膜萎缩及肠道菌群异位及导管并发症。经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有更好的优点:操作简便、快捷、费用低、无创伤、并发症少等,被认为是目前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为配合我院外科治疗,在内镜介导下已成功插入鼻肠管数例,下面介绍一位胆囊癌晚期的特殊病人在内镜介导下成功插入鼻肠管的配合及体会。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8岁,胆囊癌晚期,进食困难、消瘦、恶液质貌,生命體征尚平稳,鼻肠管已插入胃部,常规操作下欲进入十二指肠反复数次无效,肠内营养途径无法建立,遂入我科欲行胃镜介导下继续插入。
  2 配合过程
  21 术前准备 ①选用奥林巴斯GIFV-70电子胃镜、鼠齿钳、异物抓钳、圈套器等。②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等器具。③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内镜在插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嘱患者配合做好心理护理,过分紧张时可给予肌注安定和阿托品。
  22 胃镜成功插入后见十二指肠营养管紧贴胃底部,患者因病变导致胃粘膜水肿、隆起、解剖变异。幽门口被异常组织推挤变形难以寻见,在胃镜反复探查下发现幽门口已高度狭窄,此时尝试用异物钳从活检口入内欲夹持营养管头端送入幽门,但由于营养管壁较滑,内镜下又难以钳住其头端,无法送入。此时病人已出现刺激性呛咳虚汗、耐以耐受等症状,遂退出内镜,嘱病人放松,予吸氧,做好心理护理等,待病人平稳后,遂建议医生改用圈套器固定在营养管头部,随着胃镜一起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然后松开圈套器并推置鼻肠管至十二指肠降部。
  3 结 果
  经反复试插,终于把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送入,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置管时间共计18分钟,置管后病人无呛咳、呕吐、食物返流现象,妥善固定后,患者安返病房。
  4 体 会
  41 物品准备齐全,以应对特殊情况下能够随时调整操作,如在本例中病人改用圈套器顺利带入。
  42 随时观察病人在胃镜插入过程中的反应,发现不适及时处理,以防虚脱、窒息等意外发生,并做好急救准备。
  43 操作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医生密切配合必要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44 用圈套器固定营养管效果好,操作方便,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成功率,简便快捷,优于用活检钳钳夹送入的方法。
  45 本人认为此类病人更宜在无痛胃镜下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及其机体的应激反应,不致因为难以耐受而中断操作,效率及安全性也将大幅提高。
  46 及时回访病人,确定鼻肠管疗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技术,有效建立营养渠道。经回访,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21只眼(84%)。4只眼术后3~5个月视网膜脱离复位不佳,其中3只眼再次手术复位,1只眼未再次手术。术后视力
【摘 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 对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作用。了解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3例低孕龄早产儿于生后 5~ 15 min 气管内给药 (固尔苏) , 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 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
目的研究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无锡市九院眼科确诊的21例21只眼,患者行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