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满分作文”之害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也是许多考生最头痛的一道“坎”。每当高考临近,应对考试作文的书刊便会一下子多了起来,而高考一结束“优秀范文集”之类的书籍便开始充斥市场。其中最刺眼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满分作文”书。一些教师也在课堂上推介“满分作文”并让学生加以模仿,大批学生照背“满分作文”范文以应考,有的甚至准备好几个模式“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多大帮助。围绕“满分作文”出现的一些有悖于教学规律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近年教材、教辅图书占了所有图书销售份额的70%以上,打着“满分作文”标签的作文在作文类报刊、图书中随处可见。早在2006年6月12日,《光明日报》就报道过,高考刚刚结束,阅卷工作刚刚开始,某些擅长于“考试经济”的人便推出了今年的所谓《满分作文》。据一位近年来总是全国第一个编出当年《高考满分作文集》的中学语文教师透露,他编的满分作文没有一篇是来自考场。这不光时间赶不上,也没必要。安徽的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证实了以上说法,因为他每年也都向一些报刊和图书的主编提供“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全是根据高考作文题自己写的,图书主编们也知道这个情况。
  这种天方夜谭现象的出现,与当前应考中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提高考生作文的分数,许多老师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绞尽脑汁打起了“满分作文”的主意。他们一方面在教学中不断以过去各种考试中的“满分作文”作示范,要求学生刻意模仿;另一方面,他们选择一些所谓的“经典文章”让考生去背诵以期达到应考目的。由于有部分考生从中受益(例如前些年江西一考生曾把四川某报记者的文章基本照搬而获得了高考“满分作文”),这种死背范文的做法便不自觉地被一些语文教师推广。
  由于“满分作文”有广阔的市场,被“考试经济”盯上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扪心自问:这种“满分作文”应考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帮助吗?且不说那位“满分作文”的江西考生因此惹出麻烦,就从教育科学本身来审视这一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让学生死背“满分作文”应考,是一种短期行为。古人主张“授人以渔”,而不应该“授人以鱼”,说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范文可以学习模仿,但不能一字不动地机械照搬。如果不教会考生作文的方法,即使是蒙混过关混得高分,也是无益的;其次,“满分作文”的含金量值得怀疑。上文所披露的“满分作文”所产生的内幕,令人更加怀疑那些“满分作文”的水平。事实上,许多水平很一般的文章也滥竽充数成为“满分作文”,让学生当范文来死记硬背,只会误人子弟;再次,写作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文章才有价值。考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在文章中不断展示出自己的新意,才能获得高分。因此,死背“满分作文”照搬“满分作文”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靠平时多读多练,还要有生活的积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违背教学规律而迎合应试教育,更不应该纵容某些人玩“满分作文”的把戏。挤一挤“满分作文”的水分,该是给它“亮红灯”的时候了!
   (作者系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其他文献
教师的话语(口头语言)是一种无可代替的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心灵施加影响的工具。为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话语的运用,要恰到好处,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良好关系。不要因为话语不当而伤害学生,打击学生,甚至造成师生敌对,事倍功半。  根据教师话语的作用,可将教师的话语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学生喜欢听到的,并且能够起到教育作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浙江省杭州市段云成德育名师工作室汇集多地优秀班主任,多管齐下,分享、传递温暖和幸福,合力创新,唱响“浙江好聲音”。  一是唱响培养幸福学生主旋律。以爱导航,让学生对教育充满新鲜感和幸福感;运用共情,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尊重和期待;借助创新,让学生自主管理,提高执行力和领导力,领悟到读书的意义。  二是唱响幸福班主任主和旋。通过段云成德育名师工作室QQ群两周一次的班级管理微
摘要: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差别很大。职高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开展难度大,搞好职高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关键词:职高语文 思想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多样化     笔者以前一直从事普高语文的教学,后来因为学校体制改革,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在一年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我感受到职高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差别很大。  职高生的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
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人文情怀的培养、实践探究精神的塑造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当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万春小学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核
摘要: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职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这门课,是值得广大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职业职业与职业指导 德育 把握特点 创新 提高实效    教師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
[摘 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小画家”,而是审美的评论家、社会实践的活动家和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家,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美术;想象力;审美  美术作为学校艺术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突出的学科特色。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
班级座位一直以来就是教学中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春晚小品《占位子》让家长们这根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再次绷紧起来。小品形象地刻画了一群为孩子占座位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家长们,这也让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家长感同身受。是呀,“好座位”太少了,占上好座位可真难!这个小品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解决的办法,但却引起了广大家长和教师们的深思。班级座位果真如此重要吗?究竟该怎样安排座位?怎样破解“一位难求”的问题呢?  一、理
山东省肥城市积极应对农村人口向城区大量转移的趋势,一手抓城区学校新建扩建,一手抓城乡学校、乡村学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全市教育持续高位均衡发展。  在城区,大力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工程,快速推进校舍园所建设。2017年以来,开建55个大班额项目、17个园所项目,所有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城区“东南西北中”五大教育园区将实现“幼小初高”衔接贯通的“一条龙”式就学服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写作难题,教师就必须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结合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于2013年开始构建“431”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科研体系,紧紧围绕主干课程统一规划开发、开设选修课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方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