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途径探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结合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于2013年开始构建“431”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科研体系,紧紧围绕主干课程统一规划开发、开设选修课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方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431”校本课程科研体系的构建
  在“431”校本课程科研体系中,“4”是指小课题、小团队、小阶段、大覆盖的三小一大四位一体模式;“3”是指立足学生、立足教师、立足发展的三个立足点;“1”是指一个推进,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紧紧围绕各学科主干课程,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开发选修课程,制订校本课程选修计划和学分认定,实施网上报名选课,探索出了一条校本课程管理的新路子。
  二、完善校本课程评审认定制度,
  规范校本课程管理
  学校于2013年初成立了校本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评审、开设和管理。
  1.开发与设置校本课程
  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开发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获、有所长。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中心立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管理理念,结合各科主干课程,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其中,语文学科组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读经典诗词,品苏轼仙风》《高考作文技巧与素材》等10门课程及相应教材。数学学科组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方法》《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方法》《高考数学专题(圆锥曲线之椭圆)》等13门课程及相应教材。英语学科组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高中英语初级翻译》《英语听力教程》《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等11门课程及相应教材。理化生组分别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科学态度,以及责任生命观、实验探究为理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巧解物理题》《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报告》《生活中的物理》《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等44门课程及相应教材。政史地组以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历史时空观、史料佐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以及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为文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经济生活计算题讲解》《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国选)》《时政聚焦》《时间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地理要素的地理环境意义探索》等52门课程及相应教材。其他学科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为综合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实用电子制作》《二维动画作品欣赏及制作》《网站设计与制作——Frontpage Photoshop Flash》《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书法创作与欣赏》等32门课程及相应教材。经过认真评审,有150余门课程被纳入选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分别设置8至24课时轮次进行选修教学。
  2.实施校本课程网上选课
  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网上选课系统,开通网上选课模式,在提高学生选课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校本课程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学校专门开发的学生网上选课系统,实现了全员选课,以及课程安排、学生选课、课程编班的自动化。
  3.实施选修学分认定
  一百多门校本课程紧紧围绕主干学科而开发、开设,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尊重学生个性和多元发展。校本课程的选修与其他主干课程一样都实行学分制。学生每选修一门课程经考核合格后便获得1学分,最少要获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通过学分认定、网上自主选课、走班选修、等级评价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选课的积极性,推动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二者相互推进,相得益彰。一方面,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高中课程改革;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1.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及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业成绩为基础,使校本课程既满足了素質教育理念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实施课程三级管理,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而校本课程却是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是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且还规范、有序地推进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3)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拓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科素养的积累和内化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同时,必将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缩短了年轻教师成长的周期,也有效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2.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已实行了四年多,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选修课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有效性;课程整合没有找对路径,课程实施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课程开发追求数量,缺乏质量上的把控。这些问题是学校下一步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颈。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体制、机制;二是在课程整合上要不断改革创新,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三是要严格把控校本课程的质量,走精品化路线,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陶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的现代化演绎,在器乐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将陶笛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小乐器种类,帮助学生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实践能力,感受乐器背后所蕴含的中华音乐历史文化。  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在2017年浙江省“器乐进课堂”培训中提到:“无论这件乐器
教师的话语(口头语言)是一种无可代替的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心灵施加影响的工具。为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话语的运用,要恰到好处,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良好关系。不要因为话语不当而伤害学生,打击学生,甚至造成师生敌对,事倍功半。  根据教师话语的作用,可将教师的话语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学生喜欢听到的,并且能够起到教育作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浙江省杭州市段云成德育名师工作室汇集多地优秀班主任,多管齐下,分享、传递温暖和幸福,合力创新,唱响“浙江好聲音”。  一是唱响培养幸福学生主旋律。以爱导航,让学生对教育充满新鲜感和幸福感;运用共情,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尊重和期待;借助创新,让学生自主管理,提高执行力和领导力,领悟到读书的意义。  二是唱响幸福班主任主和旋。通过段云成德育名师工作室QQ群两周一次的班级管理微
摘要: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差别很大。职高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开展难度大,搞好职高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关键词:职高语文 思想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多样化     笔者以前一直从事普高语文的教学,后来因为学校体制改革,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在一年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我感受到职高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差别很大。  职高生的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
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人文情怀的培养、实践探究精神的塑造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当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万春小学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核
摘要: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职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这门课,是值得广大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职业职业与职业指导 德育 把握特点 创新 提高实效    教師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
[摘 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小画家”,而是审美的评论家、社会实践的活动家和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家,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美术;想象力;审美  美术作为学校艺术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突出的学科特色。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
班级座位一直以来就是教学中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春晚小品《占位子》让家长们这根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再次绷紧起来。小品形象地刻画了一群为孩子占座位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家长们,这也让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家长感同身受。是呀,“好座位”太少了,占上好座位可真难!这个小品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解决的办法,但却引起了广大家长和教师们的深思。班级座位果真如此重要吗?究竟该怎样安排座位?怎样破解“一位难求”的问题呢?  一、理
山东省肥城市积极应对农村人口向城区大量转移的趋势,一手抓城区学校新建扩建,一手抓城乡学校、乡村学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全市教育持续高位均衡发展。  在城区,大力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工程,快速推进校舍园所建设。2017年以来,开建55个大班额项目、17个园所项目,所有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城区“东南西北中”五大教育园区将实现“幼小初高”衔接贯通的“一条龙”式就学服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写作难题,教师就必须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