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当今高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没有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只听,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我们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1.模特儿。要演示正确的、规范的、典型的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评论员和仲裁人。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同时以专家般的理论让学生折服。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把“怎样做”留给他们。
  3.欣赏者。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不论他们做得怎么样,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大加赞赏。如:
  【例1】求的值。
  极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常规的方法,如:
  此时我及时地肯定了他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对他也是极大地鼓励。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使其他学生体会很深,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4.顾问和朋友。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保持了正确性,并及时纠正错误。耐心地倾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想法和看法,有时哪怕错误是荒唐的。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没有意义了。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问题不同解法的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呼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要冲破已有观念的束缚
  我们的教学不能总是:先学原理,再举例总结运算步骤,也不一定是“讲清——总结——练习”的程序。虽然提出一定的运算程序,便于学生模仿操作,但过分强调程序,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呆板化。长期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依赖性。可以是“自学——讨论——总结”和“情景——活动——评价”等教学过程模式,让学生站到第一线来,打破传统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我们教师也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教育任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提及审美教育。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这就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在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体验美、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大忌。构建现代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都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呢?  一、教师要使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
【内容摘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课前的准备要着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理的教学设计;课中的实施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善于发挥期待效应的激励作用;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立足于“健
【内容提要】传统作文批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为的优先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从作文批改教学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教师在作文批改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阐述笔者的理解和尝试,以期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口诀作文批改细则作文批改三步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而作文批改则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如何推进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内容摘要】俗语说,医生是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值钱。暂且不谈这句话是否正确,但至少说明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教学的思路、方式和方法经验化了,喜欢套用固有的模式对待总是不一样的学生。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在09年教育新政之下,这种经验化,模式化的教学显然跟不上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要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创新意思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活动
【内容摘要】本文尝试从祥林嫂的问话来分析作者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人物语言描写的艺术性和批判力。  【关键词】人物语言 艺术性 批判力  祥:“你回来了?”  我:“是的。”  祥:“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祥:“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我:“啊!地狱?地狱
【内容摘要】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不仅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也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更重要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品质。数学学习品质培养我认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数学习惯;二、形成过硬数学学习心理素质。  【关键词】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素质  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现在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从一名中职普通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一点教学经验、思想和方法。在课程中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尤其针对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和中职学生学习内驱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实践教学法。并突出应用特色,强化实践环节,以求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特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