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粉色的小男孩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咨询室来了位愁眉苦脸的妈妈,没等落座,就抛了个问题出来:“我儿子越来越娘娘腔了,怎么办?”
  原来,以前因为儿子皮肤白,她觉得适合粉色系衣服,就专门给他那样搭配,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可爱的。谁知后来长大了买玩具,他就开始盯着粉色的不放。前几天,儿子扎在一堆文具里,挑选文具盒,妈妈默默地祈祷“别选粉色”,可他再次精准地拿起了粉红色的那个文具盒!无论妈妈怎么劝说,他都不肯换别的颜色。
  “老师你不知道,那笔盒只用了一上午,他就哭着回家了,我不得不大中午重新去给他买个蓝色的,因为他被其他男生笑娘娘腔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陈述,我反而缓缓地舒了一口气,在我看来,这事好办着呢。
  懂点儿色彩心理学
  一般来说,儿童大多喜欢鲜艳的颜色,但具体的偏好,与年龄有关。
  比如4~9岁最喜欢红色;9岁以上则喜欢绿色。
  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通常认为象征热情自信,绿色象征自由、和平、健康,而粉红色是暖色系,具有安抚情绪的效果。在美国西雅图的海军禁闭所、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青年之家、洛杉矶退伍军人医院的精神病房、南布朗克斯收容多动症儿童学校等处,都能观察到粉红色安定情绪的明显效果:把一个狂躁的成年人单独关在一间墙壁为粉红色的房间内,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一群小学生在内壁为粉红色的教室里,心率和血压均有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看出,一个孩子特别偏爱粉红色,其实是因为喜欢粉色带来的甜蜜、安全、和缓的情绪作用,换言之,是孩子在无意识地寻求自我安慰。
  既然粉色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这位妈妈会如此焦虑?小男孩在班上又为什么会遭到嘲笑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色彩另一层面的象征: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意义。
  在长久的社会文化发展中,我们对性别也赋予了一些特征暗示,比如女性的温柔平和,与暖色系给大家带来的舒缓感觉类似,人们便渐渐形成思维定势:粉色是适合女性的颜色。小男孩刚好就处于这个尴尬节点——社会习俗默认他应该选择偏男性的颜色(比如蓝色),而他偏偏喜好粉色。于是才有了前文中妈妈的矛盾:心理上需要,社会上又不宜,怎么办?
  症结到底在哪里
  要解决问题,就要寻因溯源:小男孩为什么喜欢粉色?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家长的引导。年幼的孩子白嫩可爱,性情温和,确实与暖色系服装搭配更为和谐,因此许多父母都会无意识地给孩子穿粉色,久而久之,孩子便会熟悉并认可这种专属颜色,形成固定喜好。所以在此特别提醒一下各位父母,给孩子买衣服或用品时,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喜好(尤其添置衣物多由妈妈负责,带有女性角色的偏好烙印),还要考虑性别认同的培养。有研究发现,真正性别认同异常的成年人,小时候都有被父母亲故意打扮成异性的经历。
  另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刚才所提到的“心理需求”。听我分析到粉色的功能时,那位妈妈当场反省了一下,说她平时在家确实容易发火,比较暴躁,在亲子互动时,也常采用强烈的命令与高压政策。结合他们二人这种相处方式,很容易判断出:妈妈为了更高效的管理和养育,采取了严格高压的态度;当孩子难以承受时,生命的智慧便促使他自动寻求心理庇护,比如用粉色的生活用品体会 “温暖的呵护、安全的怀抱”。
  解决压力,而非色彩偏好
  说到这里,相信面临同样困扰的妈妈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此顺便分享一些给孩子解压的小招:
  先消除爸妈的压力孩子的压力除了学习外,基本都是家庭所导致的。这里分两点:一是调整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孩子需要在和睦的环境中感染快乐情绪;二是不要把工作上、社会上的不良情绪带回家,以免孩子感受到他的小世界无法消化的沉重压力。
  不要光盯着颜色要着眼于色彩背后的动力潜台词。除了家庭氛围外,还要分析一下孩子最近是否碰上了社会压力或同伴交往困难,给予孩子心灵上的真正支持。要相信,你的怀抱比一个粉色的铅笔盒更温暖、更可靠。
  调整亲子关系高期望不代表着高收获,成长急不来。建议从暴力要求转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温和地对待孩子,增加亲子互动,真正放松孩子的身心。
  如果以上都未能解决问题,也可以为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比如沙盘游戏。
其他文献
《胖胖猪婴儿爱心故事》共10册,包括《周周和红雀妈妈》、《一只斑点狗》、《开开心心过小桥》、《大笨猫》、《小房子和小小房子》、《妈妈想你啦》、《跷跷板》、《花脖子》、《小豆丁去旅行》、《小鸟的家》。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当然是妈妈啦!妈妈的模样,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抚触,甚至妈妈身上那种特有的气味,都是孩子最最熟悉的东西,它们融会成一种母乳般香甜的情感——爱。  俗话说“三岁看老”,婴幼儿时期形成
长年累月地玩沙玩水玩玩具,孩子也会感到厌倦。还不如开发大脑的想象力,一起来创造游戏呢。  你还别说,我家的想象力游戏,还真的十分有趣哦。  汤碗与桌子的对话  平时无论我怎么说,豪豪就是没有保护家具的意识。终于有天让我逮到机会了。见豪豪把放在碗垫上的热汤挪到了桌面上,我灵机一动,对豪豪说:“宝贝,其实家具也会说话的哦,我们来玩一个叫做‘家具的对话’游戏吧。从现在开始我是桌子,你当这个汤碗,好不好?
看着我从网上一次次地买书,同事禁不住问:“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怎么就找不到像我们儿时那样的故事书。”  我好奇地问:“你觉得我们儿时哪些书好呢?”  同事理直气壮地说:“比如寓言故事,像《愚公移山》、《三个和尚》,每个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再比如经典童话,像《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看了总让人明白许多道理。”  我侧头想了想,问:“你小时候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灰姑娘》《白
带着儿子出去散步,常有相识的家长一边夸奖我们家儿子学习好,一边感叹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埋怨这,埋怨那,却很少有检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学习自觉性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家长心中有计划有要求,能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并不难养成。笔者以为,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家长不妨试试这些招儿:    第一招
恒儿快5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兴趣的话题不再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开始对事物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难度,经常把我问得哑口无言。  也曾恶补《十万个为什么》,只是有些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每当那时,恒儿爸就成了我最后的救星。  男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不一样,不像我常常纠结于问题本身,最终把自己困死在思维的死角。他一会儿逻辑引导,一会儿发散性启发,左右开弓,
在儿童教育中,提及最多的是9岁之变。事实上,6岁也是非常重要的转型期,甚至被称为“第一个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会面临许多转变。  在朋友的聚会上,妈妈问女儿,为什么不去桌子那儿拿吃的。小女孩回答:“我想去拿,又不想去拿。”  面对孩子的回答,妈妈可能会大为光火:想去拿又不想去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要么责备孩子没有主见;要么怪她给大人找麻烦。育儿专家看到后,会忍不住站出来为孩子伸冤:这的确是
在家附近遇到带着女儿散步的朋友,小姑娘5岁左右,怯怯地躲在母亲身后,不吵不闹,静静听我们聊天。我怕她受冷落,便蹲下身问是否觉得无聊。女孩看了看妈妈,朋友开口帮着说:“她最近很喜欢直排轮,但家中没有足够空间练习,所以带她出门找合适的地方。”  此时我们正站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我对小姑娘说:“这里地方很大,许多小朋友傍晚都在这里溜冰,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话音刚落,我分明看到小姑娘眼里流露出胆怯和惶恐
Q:儿子现在4岁,从3岁半开始,他就不太爱吃东西,每次吃饭哄了大半天也没吃上几口,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他现在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很多,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厌食症并且开了药,现在看起来效果也不明显,请问我还能做些什么来恢复孩子的胃口呢?     A:厌食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病症,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除了去医院去化验、吃药、打针,简单的捏脊疗法也能有效治疗厌食,让宝宝不药而愈
自从放权给豆豆自己选择袜子后,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每天穿不一样的袜子去上学了。而且两只袜子的颜色差别都很大,比如,绿色配红色,灰色配绿色,总之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潮流,而是纯粹的乱搭。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全身上下都“包装”得挺好的,一抬脚就“露馅”了。但是,每天早晨,我还是由他自己乐吱吱地跑到柜子前去选袜子,高兴地和他讨论今天袜子的颜色,然后还夸奖一句,今天选的袜子很好看。  其实,豆
给宝宝送新年礼物时,新衣、新玩具通常是父母最先想到的。年年如此,新意少了,礼物也流于公式化。今年,不妨试着给孩子的新年礼物换个新花样,也许,来自心灵的温暖,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欢乐。  给宝宝更多的拥抱  最近,乐乐妈发现6岁的儿子不太愿意在分别的时候亲她的脸颊了。是孩子大了,没有从前那样亲近妈妈了?细想一下,不对,是一年到头忙工作、忙接送、忙三餐,乐乐妈自己也疏忽了与孩子的亲近。于是,乐乐妈决定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