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不是教科书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onego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我从网上一次次地买书,同事禁不住问:“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怎么就找不到像我们儿时那样的故事书。”
  我好奇地问:“你觉得我们儿时哪些书好呢?”
  同事理直气壮地说:“比如寓言故事,像《愚公移山》、《三个和尚》,每个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再比如经典童话,像《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看了总让人明白许多道理。”
  我侧头想了想,问:“你小时候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这些故事多美啊,但是它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告诉了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同事一下子答不上来,挠挠头皮笑着说:“呵呵,反正就觉得它们很动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很多父母在为孩子选故事书的时候,常常进入我同事这样的误区:目的性太强。他们选的不是故事书,而是教科书,要求既有故事性,又能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最好还能顺便学个汉字、认个数字。
  父母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给孩子补充最多“能量”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他们忘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若学习的压力盖过了故事的魅力,孩子们又怎能养成汲取“能量”的兴趣呢?
  “一书多用”的童书不是没有,市面上的许多绘本图册都具有上述的“综合功能”:故事一共二十几页,每一页都有几个汉字要求孩子认识;随着故事的发展,还会不时冒出几个游戏,请孩子对故事中的物品做连线或加减;到了最后,总不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要成为怎样怎样的人。
  我不能说这样的童书有什么不妥,但我很怀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
  为此,我对女儿进行了试验——
  试验一:在讲故事过程中,我严格按照书中的指导,按部就班地和女儿一起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女儿表现:比较配合,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任务,但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几次主动翻书“快进”以逃避与我的问答。
  完整的故事情节被几个知识点分割得七零八落,成人也许能理解,孩子却非常抵触。情节才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支离破碎的故事怎么可能有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更不要说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了。此后,女儿再也不要求我讲这个故事,因为觉得“不好听”——我想,她也许是根本就没听明白这个故事,就选择放弃了。
  试验二:我选择了同一系列套书中的另外一本,吸取教训,没有按照书中要求的步骤做,而是先把故事讲完,然后回过头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女儿表现:听故事时专注了很多,听完后基本能回答有关情节的问题,但对于识字与学数的任务非常抵触,要求继续讲其他故事。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目的非常单纯,喜欢有趣的东西,享受快乐的感觉。如果阅读这件事被附加了太多条件,那么他们宁可放弃,女儿的选择就是明证:因为故事吸引人,女儿事后又要求我讲了几遍,可是由于每次结束时我都坚持提问,结果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故事,把它列入“黑名单”。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老师曾在博文里说:“真正好的故事,不是让孩子增加知识量,也不是让孩子复述出某个情节,而是像温暖甜蜜的泉水一样,流入孩子的内心,给他们的灵魂提供丰富的滋养。”
  很多美妙的故事,的确只有孩子的“慧眼”能看透,“慧耳”能听见,“慧心”能读懂。《格林童话》、《爱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经典故事,都是我们儿时美味的精神食粮。从来没人问过我读后感,也从没人用心良苦地帮我总结故事的现实意义,但读完后,我一样意犹未尽地回味,一样对下一个故事殷殷期盼,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孩子最初的阅读启蒙。
  童书不等于教科书,请还给孩子简单纯粹的阅读享受吧,那些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故事,很可能将孩子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直接扼杀。
其他文献
作为当家主妇,妈妈们每天流连最多的购物天堂莫过于食品超市。但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食品安全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很难不担心有害食品就此从超市流入宝宝的口中。到底该如何从把握好源头关卡,最大限度地减少买到有害食品的几率呢?让我们细细参详一下超市采购的学问吧——  对妈妈们来说,到超市购物首先要遵循四大总原则:  ★ 看生产日期,绝不买过期产品。  ★ 看成分,添加剂越少越健康。  ★ 选择大型正规厂家
每天晚上,我都要和闺蜜通一会儿电话。但是最近,只要到了铁锤睡觉的时间,我就会对她说:“不能和你说了,铁锤要睡觉了,我得陪他!”  几次过后,闺蜜开始质问我:“你儿子也不小了,怎么老要你陪?而且连睡觉也要陪?”  其实,铁锤一直是自己睡觉的。我要陪的,只是他睡前的10分钟。  打从铁锤刚刚能够阅读的那会儿,我就开始给他讲睡前故事了。时间为10分钟,内容大都由他来选择,一般是200页左右的小说,由我每
在公园里的一个小亭里,一位小女孩正兴致勃勃地做手工——制作眼镜。突然小女孩一不小心,将光滑的眼镜边剪得参差不齐。她感到一阵慌乱,用惊恐的眼神望着妈妈。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妈妈不但没指责,反而微笑着说:“没事。动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小女孩歪着脑袋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眼镜,非常投入地将眼镜边剪成了锯齿状,原本规规矩矩的镜面一瞬间竟让她搞得面目全非。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直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一
点 滴  ●文/刘继荣     小孙子感冒,正在输液。爱喝酒的爷爷来看孙子,问孙子输的是什么。孙子指着架子上一红一白两袋液体说:“葡萄酒和五粮液!”    过几天   ●文/张金初    妈妈给4岁的女儿穿新鞋。新鞋有点儿小,挤脚,女儿不愿穿。  妈妈说:“听话,过几天就不会挤脚了。”  女儿一听,大声嚷嚷道:“那我过几天再穿!”     白 发  ●文/张金初    一天,4岁的孙子问爷爷:“爷
偶然和朋友聊起了孩子看电视的话题。朋友说,只要孩子在家,那电视就谁也别想看,全成孩子的了。接着朋友问我:“你家的孩子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她:“溪溪在这件事上很听话,说看几分钟就看几分钟,到点就会主动关掉电视。”朋友睁大眼睛看着我,满是惊讶与羡慕。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痴迷电视”这个问题确实令不少家长头痛,为什么我家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毛病呢?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    看就看了,放了再收
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增强记忆力、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还可以预防小儿佝偻病,是孩子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但这样的佳肴,却有个难以避免的潜在危险——鱼刺卡喉!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被鱼刺卡喉时,紧张之下容易乱了手脚,各种乱七八糟的偏方轮番尝试,无形中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要避免此类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了解应对方法,等到事情发生时,就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鱼刺容易卡在哪里  鱼
和学习上吃了不少苦头。我担心桐桐遗传我这个缺点,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对她进行记忆力训练。以下是我家经常玩的几个记忆力小游戏。  翻牌配对  对于平时喜欢玩flash小游戏的人来说,这个游戏应该不陌生。  不过,我跟桐桐玩的并不是电脑,而根据这个小游戏改造而来的纸牌游戏。那天,桐桐裁剪了一些小卡片,都是一对一对的,于是我想起了这种玩法。  我选了6张卡片(3对),随意摆放成两排,和她说明玩法:看两分钟,
很多妈妈曾经跟我说,孩子越来越大了,越来越“淘气”了,常常干出一些让妈妈抓狂、崩溃的雷人事儿。比如:用“童子尿”冲奶粉;在妈妈身上堆砌“鸡蛋壳长城”;把妈妈的手机藏到冰箱里;在电视机屏幕上乱涂乱画;拿棒棒糖在电脑键盘上敲击“弹琴”;拿着戏水玩具在马桶里疯狂玩水……  每个孩子“淘气”的方式不一样,这也说明孩子的性格、爱好、兴趣、潜质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孩子的淘气,来挖掘他的潜能呢?
《胖胖猪婴儿爱心故事》共10册,包括《周周和红雀妈妈》、《一只斑点狗》、《开开心心过小桥》、《大笨猫》、《小房子和小小房子》、《妈妈想你啦》、《跷跷板》、《花脖子》、《小豆丁去旅行》、《小鸟的家》。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当然是妈妈啦!妈妈的模样,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抚触,甚至妈妈身上那种特有的气味,都是孩子最最熟悉的东西,它们融会成一种母乳般香甜的情感——爱。  俗话说“三岁看老”,婴幼儿时期形成
长年累月地玩沙玩水玩玩具,孩子也会感到厌倦。还不如开发大脑的想象力,一起来创造游戏呢。  你还别说,我家的想象力游戏,还真的十分有趣哦。  汤碗与桌子的对话  平时无论我怎么说,豪豪就是没有保护家具的意识。终于有天让我逮到机会了。见豪豪把放在碗垫上的热汤挪到了桌面上,我灵机一动,对豪豪说:“宝贝,其实家具也会说话的哦,我们来玩一个叫做‘家具的对话’游戏吧。从现在开始我是桌子,你当这个汤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