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时代之万象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人类?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虽说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究竟为何物”这样的问题,人们多少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范畴正越来越集成化。尤其是在科幻领域,当机械义肢与上载记忆备份的大型服务器成为家常便饭,当智能机器人拥有完备的人类意识模式后是否应该享有“人权”这样的问题无法再回避时,“人类”这个概念将不可避免地被拓展。
  自然人的肉体将不再被当成区分人类个体的判定标准。届时的人类就如套上了螺壳的寄居蟹,其衍生出的外部加载软硬配件与原生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肉躯则仅仅是各色“器官”的其中之一。
  闲话不多说了,在后人类时代,人类社会到底将发生哪些方面的演化?根据当下的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我们不妨来揣摩一二。
  被置换的人体
  平凡一天的清晨,一对老夫妻早早地起了床。老头儿戴上老花眼镜读着报纸,老太太则佩戴着助听器欣赏着早间音乐。当可口的早点送到面前时,老两口安好了假牙,心满意足地笑着享用起来。餐后茶余,老先生拄起拐杖打算出门走走,老伴儿赶忙递上一张便签:“记得回来时买些东西,可别忘咯!”
  从上述的生活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功能逐步退化,越来越多的辅助性器械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维持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道具:老花眼镜、助听器、假牙、拐杖、便签……其功用从强化感知到辅助运动、帮助记忆,各种小用品弥补着人体衰弱的器官所欠缺的功能。我们的肉躯一点点地被置换着,而正是这样的置换,让人类得以抵御“衰老”这一残酷的自然法则,让“支配自己的身躯”这样的简单愿望得以突破时间的枷锁,日渐延续。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老者将与青年一道在街上健步如飞。人们不会对身穿辅助性外骨骼的老年人投去新奇诧异的眼光。公共交通工具中,给老人让座这一问题将被渐渐淡忘。没有人再需要担心是否会撞到摇摇晃晃的老太太。
  当一个人上了六七十岁之后,孝顺的子女便会送上一套外骨骼。“配架”将代替“拄拐”成为上了年岁的标志。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外骨骼所需要的智能配件也逐年增加。部分老人或许会因为气短力衰而无法顺畅地发音交流,这时候便需要智能微表情捕捉技术,通过鉴别口唇、眼眸以及肢体的细微动作,像经验丰富的居家阿姨那般熟练地判断出老人想表达的大体意思,转而以电子语音播放。
  诸如此类的挂件不断地加载,以至于发展到最终,高龄乃至超高龄老人身上携带的功能性配件的数量往往会大于人体当下可用器官的数量。人类是否会因此而演变成半机械生物,或者干脆一鼓作气地升级为灌注了人类意识的金属生命体?以目前的技术程度来看,那样的未来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但在肉体寿终正寝之前,将老年期的生命阶段置换为“机壳期”,这样的生存模式的可能性看起来却无比地自然而然。   斑纹,不一样的斑纹
  但随着山寨技术的日新月异,这种外挂式的身份识别标记难免存在被复制的风险。人们所需要的理想中的身份证理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它与主体不可分割,因而不会遗失;与产品同期形成,一旦产生后期便不可篡改,从而避免了外源盗版信息的覆盖加载。
  随着基因技术的成熟,让农产品自身出现身份斑纹以取代当下的激光打印并非遥不可及。动物的黑色素、植物的花青素,这些生物自带的天然物质在基因编码师的设定下,排列出形形色色的二维码。或许在后人类时代的市场上,你会购买到蓝绿斑纹相间的卷心菜,或者以彩色鱼鳞清晰地拼凑出养殖户企业LOGO的水产品。这样的斑纹并不一定局限于生物体表面,动物的骨膜、植物的内芯……身份斑纹将无处不在。即便是表层斑纹被人为刻意涂改或破坏,也无法掩盖产品的真实信息。更有甚者,可将身份斑纹制作得微妙精致,却又遍布全身,宛若豹子的花斑毛皮,给制假仿冒带来极高的难度。
  这样的身份验证技术同样可用于人类。在后人类时代,形同胎记的先天性斑纹将出现在每个人的躯体之上。手腕、脊背、足心、舌头、颅骨的内侧,不同部位的斑纹可单独运用,也可交叉验证,分别使用于不同级别的身份验证场合。这些斑纹好似DNA的快捷图标,取代着传统身份证,将生物人的基因信息与电子数据中的公民注册信息紧密相连。往后的人类只需伸出手臂,随意地将体表的斑纹暴露于扫描仪之前,便可轻松方便地提交自己的公民验证信息,再也不必为身份证件的遗失而操心令人头痛的补办手续了。
  亲子鉴定与遗体辨识的工作也将因此得以简化。只需扫描二维码,【父系家族编码】-【母系家族编码】-【父亲身份编码】-【母亲身份编码】-【本人身份编码】,诸如此类的信息都可以从斑纹二维码的各个部分提取而出。法医们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气了,从今往后,纵然发觉一具被焚烧得焦黑、再无半点活组织的残缺尸骸,或许也可以通过扫描牙齿横截面犹如树木年轮状的斑纹查询出尸主的身份。
  宠物也来凑热闹
  “我儿子就是太淘气,老喜欢啃拖鞋。不过用报纸卷成纸筒抽他就老实了。”
  “我女儿也是,总爱和沙发过不去。这不,新买的沙发又让她给挠烂了。听人家说,得在沙发边沿贴上双面胶才行……”
  千万不要以为谈话的两人是在交流育儿经。在当今社会,习惯于将宠物称为“子女”的饲主还真不少。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社会发展,人们在经济水准日益提高的同时,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家子人同住一所大院的场景将越来越难见到,分居各地的父母、兄弟、子女通过网络电话彼此联系的纽带模式慢慢成为主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再局限于带孙子,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涌入了夕阳社会。缤纷而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在让人们感到充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他们体会到这种繁华的忙碌所带来的疲惫。一份简单清淡的情感生活需求,就如夏日里解暑的绿豆汤,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宠物这种亲密却单纯的生活伴侣所吸引。
  这种现象在西方社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人们给宠物植入芯片,编排完整的身份注册信息。专业的宠物学校与经验丰富的宠物训导老师,将负责改正调皮宠物的坏习惯;随处可见的宠物医院为宠物们提供最及时的医疗服务;而超市中触手可及的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香波等全方位的宠物用品琳琅满目。或许人类自身还未意识到,我们已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一场变革之中——那就是将宠物这个非人类的角色彻底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运转体系之中。人类社会正不断地扩容,这不仅体现在满足宠物需求的物质设施这些硬件设备上,还体现在宠物管理法案的完善化、宠物身份认识的观念改变(不少西方家庭认为宠物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将宠物的名字记录在家庭成员名单上),以及宠物职业的逐步开发上,而这些软件设施的发展也预示着——宠物的定义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被人饲养的供玩耍观赏用的动物”。
  事实上,宠物对人类的实际功劳也着实不少。一个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每夜都有窒息而亡的风险,家属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病人的安危。然而,无论再怎么尽心尽责的保姆也无法忍受长年累月的陪夜监控。因此,诸如此类的看护型保姆的薪酬是相当昂贵的。然而,一条敏感、忠诚、训练有素的宠物犬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不需要高额的工资,仅仅是发挥动物的天性,便可夜夜守护主人。不得不承认,与人类成员相比,宠物在某些工作上存在先天性的巨大优势。
  近些年,美国社会为不少“英雄犬”与“英雄猫”颁发了奖章。这些萌宠或是及时发现了主人的糖尿病,或是救主人于水火灾难之中,抑或打退了入宅伤人的侵犯者。人们看待这些动物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朋友”或者“亲人”的感情。
  一个交融的社会体系中,各色人等都能获得法律给予的同等社会地位。在科幻作家的脑海中,人们甚至构想过不同星球上的外星种族共聚一堂,互为联邦公民的和谐社会结构。但或许,最先介入人类社会并获取公民权的异族,并非某个来自遥远星系彼端的智慧种族,而是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共同发展、经历了时代磨合的那些宠物。
  届时,公民户口本的家庭成员会多出一栏——宠物。这些陪伴着人类的动物将获得法律赋予的“亚公民权”(在法律上被当作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看待),享受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拥有受教育权和就业权,并且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和薪水。当它们违法犯事之后,宠物代理律师将出庭为其辩护。
  动物世界的阶级分化由此开始。当不具备“宠物”身份的动物被人合法猎杀的同时,它们的同族却可以高枕无忧,大摇大摆地在人类社会中穿行。哪怕只是一只臭名昭著的褐家鼠,只要其体内埋有宠物芯片,脖子上佩戴着宠物项圈,它的生命也将得到法律保障——当然,它还是得提防“目不识芯”的猫咪……
  这样的社会看起来有些荒诞和滑稽,但绝非没有可能。一方面,宠物加入人类社会在客观上弥补了人类自身功能的不足,也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这让社会的管理体系和伦理道德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过正如“人类机械化”或者“机械人类化”这些不可避免的时代问题一样,“宠物公民化”也将是后人类时代不得不面对的一块试金石。
  是福是祸?只能听天由命咯。
  【责任编辑:刘维佳】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照耀着湿漉漉的草坪和人行道,也让停在路边的汽车熠熠生光。办事员疾步向前,不停翻查着指令簿,他一边翻着书页一边蹙起了眉头。在一间绿色水泥拉毛墙面的小屋前他稍停片刻,然后抬腿进了后院。  狗正在窝里睡觉,背朝外。只有他那毛茸茸的大尾巴露在外面。  “老天啊。”办事员拍了拍狗屁股,用铅笔敲打着文件夹发出噪音,“醒醒,你这家伙。”  狗抖了抖身子,慢吞吞地从窝里探出脑袋,在清晨的阳
“她的生命线明显是由两股线拧在一起的,一股是绝对的快乐,一股是绝对的痛苦。”   有这样一位农村姑娘,她美丽、善良、朴实、聪明、勤劳,却在他人和社会的逼迫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就是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   如作者哈代所说,苔丝是个纯洁的女子。可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一个失去了贞操、杀了人、最后上了绞刑架的女子是纯洁的。这个冷漠的时代无法给予这个不幸的女子应有的同
作者: [日]村上崇  译者: 徐良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生病,失业,妻女离去,留下的,只有连车子后备箱都装不满的家当,以及一只狗。生命即将终结的他,带着小狗Happy踏上最后的旅程。故事通过小狗的视角展开,一点一点拼凑出主角平凡甚至有点悲惨的一生。故事不是喜剧收尾,一人一狗相互依偎而去令我动容,孤独终老是悲惨的,但生活中一定会有可以带来暖意的温情。  漫画《星
荐读人:疯丢子  “90后”知名网络写手,代表作有《同学两亿岁》《颤抖吧,ET》《战起1938》等,其中《战起1938》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可以说是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在我看来,刘慈欣的作品中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硬科技”,而是在那冷硬的金属和科学中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这情怀往往在世界末日或者
得分: 52分   ? 对于因为出身而引起的擅长应试、缺乏视野和资源的现象,我认为应试固然重要,但视野必不可少。   ? 应试教育从古沿袭至今。清朝科举制度十分完善,奠定了如今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人素质的重要标准。然而,擅长应试就一定有丰富的视野和资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究其根源,这种强应试弱视野是由社会决定的。贫富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出身的不同,人们所获得的视野和资源必然不同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鸡蛋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来的,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受众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从中得到安慰,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置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四十四 尉迟村的变迁  采访时间:2015年7月9日  采访地点:沁水县尉迟村  清早,我便在去往尉迟村的路上了。  一路始终有扯不掉的雾纱笼在车玻璃上,这是沁河两岸夏日独有的气象,偶尔能看到某个地方扑闪出一道水,不声不响地流淌着——“这就是沁河”,为我引路的小常说。小常性情开朗,喜欢说话,不时绘声绘色给我讲一些当地的民风民俗,一个小时的旅途因之变得愉快起来。特别是讲到老家农村,她无意中说出了一件
图像是属于我们的。幻想来自于鬼魂,那是属于北方的东西。而我们是具象的。地中海才是图像的起点。哈姆雷特多疑而寡断,但俄瑞斯忒斯从不迷茫。  —— 高 迪  安东尼·高迪绝不是第一个从体弱多病的幼小躯壳中挣脱出的天才。他在6岁时,被诊断出了当时并无有效疗法的类风湿关节炎。那双胶底帆布鞋里永远套着的两层袜子,是他对付脚踝以下关节疼痛的唯一利器。常人眼中的闲庭信步,是他必须骑着毛驴才能勉强达成的跋山涉水。
现代文阅读经常会考查标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解答这类试题。  ■ 理解标题内涵  标题好比作品的航标灯,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都有可能凝聚其中,想要真正从形式到内容“驾驭”作品,就必须认真读懂标题。  读懂标题,首先要理解标题的内涵。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一种美味》(见本刊2017年10月刊第44—45页)文后考查的:“‘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