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到教师的素质提升,许多人就想到组织教师去听公开课,去听师范大学里的教授讲解专业知识与课程。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当然重要。但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那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教师对职业、对学生的态度,一个教师面对未成年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事实告诉我们,后者往往更决定一个教师是否能快速成长,是否能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否能感受到教育生涯的幸福。
  一颗善待孩子的心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你一听到孩子的喧闹声,不是感到欣喜而是感到烦躁,那你最好不要选择做教师。已当了教师的可以尽快想法转行。只有那些一看到活蹦乱跳的孩子,就感到欣喜,感到兴奋的人,才是最适合当教师的人。
  72行,行行有自己的要求与特性。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不是人面对物的工种。当教师最可贵的,可能就是多少带一点童心,幼儿园、小学教师尤其如是。这种童心,使他能够比较容易了解与理解孩子,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能原谅孩子的一些小过失,不会苛刻地对待孩子,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得到孩子的信赖与认同。应该说,做过妈妈的女老师,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
  有人说,但凡做教师做到一定层次,在世俗眼中看来都是有点傻的人。一些教师做到最后,往往会离不开孩子,离不开班级,离不开讲台,大约就是一种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过一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教育人。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师德要求教师爱孩子,一视同仁地爱着全班五六十个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其实,能够善待孩子,不伤害孩子,应视为为师的底线。
  善待孩子,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它对教师的成长进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简言之,爱孩子,会让教师变得更智慧。
  与爱孩子相反的是,现实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简单是十分冷血,令人不耻。山东那个说学生冻“死得舒坦”的老师,那个喝酒后忘了学生还站在室外挨冻从而造成惨剧的老师,在他们身上,不仅没有“师味”,连“人味”也不多。类似这样的教师,不仅不能善待孩子,反而伤害孩子,这样的人,理当清理出教师队伍。
  北京大学文学院的曹文轩教授曾组织编写过一系列的《新人文读本》,有教师读本,有学生读本,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性,享受人生的幸福。这美好的人性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爱,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爱。这既是成年人的义务,也是成年人的责任。
  我觉得有兴趣的教师,不妨一读,也不妨推荐给自己的学生阅读。培育美好的人性,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一点耐心一点宽容
  所有的校园师生冲突都缘起于小事,但有些不善处理的教师,或一些个性冲动的学生与家长,往往将这种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大事故,个别的甚至引发校园血案。
  这样的惨痛事例,报上常有报道,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处事简单粗暴,情绪失控、行为冲动、个性倔强、爱走极端,差不多是这种种事故后可以分析出来的双方性格上的原因。
  往往,师生冲突以青年教师与后进学生之间居多,而中老年教师则少,为何?后者经历了长期的个性打磨,变得更冷静、理智,也更有耐心和宽容。
  未成年人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末成年人是“少年壮志当拿云”,面对处于第二断奶期的未成年人,我们的教师真的需要好好修养个性,变得更有耐心,更宽容一些。 千万不能牛不喝水强捺头,哪壶不开提哪壶,更不能急功近利,一口想吃成个胖子,把昨天的后进生今天就变成优等生。
  如何修炼耐心?多听听古典音乐,练练书法,养心修性,学会冷静、从容处事;少一点急功近利,多念几次“欲速则不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想想八年持久抗战;明白“优等生考验的是教师的智商,后进生挑战的是教师的情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作为教师的你,要有应对良方(包括说 “向你请教”“对不起”),要能挺住、忍住不赌气不乱阵脚;要有直面失误、失败的勇气;学会享受慢生活。
  如何变得宽容?多角度看问题,不要非黑即白;多想想自己年少时的经历,便能体会学生心理之一二;明白问题学生是教育不当所致,不是学生天生如此;明白末成年学生永远有希望,重视其点滴进步的积累;少一点功利心,少一点苦干蛮干,多一点巧干。
  一点睿智一点悲悯
  有一种说法,大城市学校是素质教育,小城镇学校是应试教育,农村学校里是野蛮教育。
  还有一种说法,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考完后一切拉倒。
  这种种做法与说法,离教育的本质,离真正的美好的教育,相距甚远。但有人说,它特别管用。
  是啊,它管用。所以我们的一些重点中学,只拿得出高高的考分与一大堆教辅资料;所以,我们的学生,考试天下无敌,创新甘居人后。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也拥有世界排名百位之后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往全世界,我们中国创造的产品还在襁褓之中。
  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论到教育,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师缺少一种担当,一种睿智,一种悲悯。
  以素质教育的方法,能不能考出应试教育的高分?答案是显然的,能,但一开始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于是,很多教师放弃尝试,宁愿让学生累着。
  以素质教育的方法,能不能考出应试教育的高分?答案是显然的,能,但有风险。于是,许多教师放弃冒险,宁愿一年又一年地山重水复。
  但可喜的是,还是有人在尝试,在探索,在思考。
  魏书生,大胆教改,把高教的内容放进自己的中学课堂。
  李镇西,早在十几年前就重视学生个性,民主管理班级,培养公民素养。
  任小艾,为管好乱班,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曾包了两架飞机搞班级活动。
  ……
  他们是智者,他们看到了现行教育的一些弊端,但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落实在自己积极改进的行动上。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以后的成功。真个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他们是具有悲悯情怀的人。魏书生和任小艾带的都是乱班,但他们都把乱班带成了先进班、优秀班。真个是明知不可为而积极为之。
  做教师,首要的,也许不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是你的心态。一位特区的教师对我说:那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孩子,只好放弃了。但要知道,在那些交通不便、求学条件差得多,学生基础差得多的山区,一些乡村教师也不会放弃一个孩子。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著?是悲悯,是责任,是担当。
  这一点在我们的一些教师身上,真的很欠缺。这种欠缺,是一种致命的欠缺,它让我们的教师提升不了境界,上不了层次。也让我们的教育,缺少了感人的力量。
  比比德国人卢安克,我们很惭愧,很不安。
  确实,知识丰富了,技能圆熟了,你就能教好书了,你的学生就能考高分了。
  但这离一个好教师,一个好学生,一种好教育的境界,还有很远的距离。缩短这种距离的办法只有一个——跨越那道叫做教师人格魅力的桥!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实现算理贯通,就要促进多种表征贯通;要实现理法相融,就要促进算理走向算法。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探查了有利于算理贯通、理法相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学习路径。该加法的本质与关键是“进位”,即“满十进一”,这为加法竖式的“进位”做好了铺垫。优化的学习路径包括3个层次推进的认知任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每个任务充分呈现算理的直观表征、
余潮波是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自1996年他从副厅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以来,以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教育的责任意识,带领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努力进取,使基金会的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了配合省教育厅改造薄弱学校的工作部署,支持我省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发展教育事业,近十年以来,余潮波同志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同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广泛发动我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善长人翁捐赠教育基
【摘 要】“上、下、左、右、前、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小学数学原先是将其放在“数数”活动中,现在单独学习,教学目标更新了。教材,作为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是如何安排的?新近两轮数学课标相隔十年,相应的教材又做了哪些调整,提供了哪些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选取了现行比较常用的6种教材,试图通过比较与分析,借鉴彼此,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这6个方位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设计教
自杀班主任给  教育留下遗书  毕 舸  4月份,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见《新京报》)  老师号称人类灵魂工程师,当肉身在格式化教育中奄奄一息,无处安放的灵魂就会化为一缕香烟随风
缘起:教育是“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工作。因为爱教育,更爱思考教育,又想把这种爱和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教育在线”这个独立博客。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哲学”“教育政经”“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和“教育评论”,意在“培养聪明的好人”。    昨天上午,W博士给校长作报告,分析美国的基础教育。洋博士给人的印象是特别自信,让人感觉报告者对美国教育了如指掌。  其间谈到美国的特殊教育——美国式的“一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推理,然后寻找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容易在解决问题时出现诸多错误。因此,教师从归纳学生易犯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发生的成因及规避方法、挖掘错题的“药用价值”三方面入手来探讨解决问题中的典型错例就显得容易多了。  【关键词】数学错误;错例资源;诊治利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出错纠错的地方,在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成为专家、教师、家长以及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较往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江苏一家依然坚守命题作文,其余16份高考试卷竟然清一色皆为“材料作文”。而且这些材料也一改往年多取自经典的做法,大多数材料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甚至取材于草根阶层。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事进入到了命题专家的“法眼”,进而成为每
【摘 要】“数字与信息”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径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可能。预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底气;研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人气;实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生气。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表现性任务设计;扮演小老师  【教学实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
“學什么”与“怎么学”是学为中心教育研究领域中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学什么”指向教育内容,“怎么学”指向学习方法。从关注知识习得到关注素养立意,从侧重低阶思维的仿学练答到倾向高阶思维的比联创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那么,我们该“学什么”,又该“怎么学”呢?  一、学什么  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发现),也有为了说清客观事实而存在的“人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