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适切任务,让“小老师”尽情表现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课前思考】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关于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方法是比较数量的多与少,即比较两个数量的差,也就是常说的差比。在比较两个数量关系时除了差比,还可以将一个量确定为标准量,通过判断另一个量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量,来比较两者的比率关系,即我们常说的倍比。比率这一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比例的基础。实际上,倍、分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史上叫好又叫座的一部电影,观影过程中,我的心随着剧情而跌宕起伏:时而为影片呈现的讽刺笑点欢笑不已,时而为影片营造的悲情气氛落下泪来,时而为影片无声的提问陷入沉思。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喜剧电影,带给我无尽的思考——教育,该以怎样的面目对待一个个鲜活的、未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生命?  这部影片用3个多小时的光影故事,描画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人性画卷。三位青春不羁、勇于思考的大学生
【摘要】循证教学是指凭借证据实施教学,能弥补传统的依据个体经验进行教学实践的偏失。以“圆柱的侧面积”学习为例,介绍对循证教学中的“四循三学”(循证准备、循证过程、循证教学、诊测循证;前置学习、课堂学习、矫正学习)的思考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循证;四循三学;圆柱的侧面积  精准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流
【摘 要】要实现算理贯通,就要促进多种表征贯通;要实现理法相融,就要促进算理走向算法。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探查了有利于算理贯通、理法相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学习路径。该加法的本质与关键是“进位”,即“满十进一”,这为加法竖式的“进位”做好了铺垫。优化的学习路径包括3个层次推进的认知任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每个任务充分呈现算理的直观表征、
余潮波是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自1996年他从副厅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以来,以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教育的责任意识,带领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努力进取,使基金会的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了配合省教育厅改造薄弱学校的工作部署,支持我省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发展教育事业,近十年以来,余潮波同志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同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广泛发动我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善长人翁捐赠教育基
【摘 要】“上、下、左、右、前、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小学数学原先是将其放在“数数”活动中,现在单独学习,教学目标更新了。教材,作为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是如何安排的?新近两轮数学课标相隔十年,相应的教材又做了哪些调整,提供了哪些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选取了现行比较常用的6种教材,试图通过比较与分析,借鉴彼此,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这6个方位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设计教
自杀班主任给  教育留下遗书  毕 舸  4月份,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见《新京报》)  老师号称人类灵魂工程师,当肉身在格式化教育中奄奄一息,无处安放的灵魂就会化为一缕香烟随风
缘起:教育是“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工作。因为爱教育,更爱思考教育,又想把这种爱和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教育在线”这个独立博客。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哲学”“教育政经”“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和“教育评论”,意在“培养聪明的好人”。    昨天上午,W博士给校长作报告,分析美国的基础教育。洋博士给人的印象是特别自信,让人感觉报告者对美国教育了如指掌。  其间谈到美国的特殊教育——美国式的“一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推理,然后寻找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容易在解决问题时出现诸多错误。因此,教师从归纳学生易犯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发生的成因及规避方法、挖掘错题的“药用价值”三方面入手来探讨解决问题中的典型错例就显得容易多了。  【关键词】数学错误;错例资源;诊治利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出错纠错的地方,在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成为专家、教师、家长以及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较往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江苏一家依然坚守命题作文,其余16份高考试卷竟然清一色皆为“材料作文”。而且这些材料也一改往年多取自经典的做法,大多数材料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甚至取材于草根阶层。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事进入到了命题专家的“法眼”,进而成为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