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净环保的财务待解之处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净环保(600388.SH)长期以来是市场中环保领军企业的形象,是资本市场中的“白马股”。然而,龙净环保存在着不少财务谜团,需要进一步详细的披露才能得以解惑。

存贷双高还要发债


  2019年11月6日,龙净环保表示,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拟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含发行费用)。
  然而,截至2019年三季度,龙净环保的财务报表上有高达27.20亿元的货币资金。再仔细查看历年财务报告,龙净环保从2018年开始产生了目前市场上非常警惕的双高问题:高货币资金、高银行贷款。从表1中可见,龙净环保2018年度的有息债务为25.16亿元,货币资金为26.94亿元;2019年三季报的有息债务为35.37亿元,货币资金为27.20亿元。

表1:龙净环保的货币资金与有息债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表2:龙净环保的营运资产效率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表3:龍净环保的利润现金含量(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 资讯以及自行计算

  也许,龙净环保会以公司业务模式为理由解释上述双高问题,但是,在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为什么2018年之前不存在双高问题?这非常值得思考。要知道,2019年存贷双高的上市公司暴雷的,可谓比比皆是。
  在利息支出大幅攀升、有息债务率高达接近40%、手握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公司申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将会导致公司有息债务率进一步升高、财务负担进一步加重。
  按照2019年9月30日龙净环保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静态测算,在发行可转换债券后,其有息债务率将达到61%,资产负债率则高达83%,利息负担则有待公司可转换债券具体发行利率确定后可以进行计算。

提前支付的华泰保险股款项


  2019年8月6日,龙净环保公布,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朗净天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下称“朗净天”)向武汉天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盈投资”)收购其持有的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泰保险”)4.9043%股份,收购总价约17.65亿元,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向交易对手方支付约14.12亿元股权转让款。此次股份转让事项尚需经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审核。
  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和公司情况,公司对此次投资方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内容主要是,变更了投资主体,减少了收购华泰保险股份的数量及比例(由收购4.9043%下调为3.9236%),并在转让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了收购总价(由17.65亿元下调为14.12亿元)。

表4:龙净环保的研发投入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从财务数据看,龙净环保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已经提前支付了14.12亿元的华泰保险股权收购款项。公司尚且需要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却在股权没有过户的前提下大大方方地向交易对方支付巨额的款项,实在是不符合一般常理。难怪有投资者在上交所e互动留言提问:“贵公司去年提出的收购部分华泰股权为何迟迟不见动静?预付的十多亿元投资款是否有利息收入?”而龙净环保的回答则显得含糊不清:“华泰保险股权目前正处在银保监会的申报过程中,如有进一步的进度公司将及时公告。”
  在支付了如此巨额的款项后,要么约定交易对方在股权过户之前应当向龙净环保支付相应利息,要么约定在此期间相对应的股权的收益权归龙净环保所有,如此简单的道理,一般投资者都明白,难道龙净环保不懂?实在是令人有点匪夷所思。14.12亿元巨款,一年的理财收益超过5000万元。上市公司除了大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的利益如何能够得到保证?
  从一些公开信息来看,龙净环保的上述操作,有可能是为了配合实际控制人的资本运作。
  2019年12月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显示,华泰保险股东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出清所持的1.64%股份,接盘方为龙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龙净实业”),交易完成后,龙净实业持股比例将由2.61%上升至4.25%。龙净实业为龙净环保的控股股东,经过股权穿透,其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林腾蛟和吴洁。那么,龙净环保为了配合实际控制人的运作预付了巨额款项,如何切实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营运资产效率下滑 利润现金含量过低


  在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预付巨额股权收购款项外,龙净环保同时存在着营运资产效率不断下滑的现象。
  最近几年,龙净环保营运资本需求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升高,意味着每100元营业收入占用的营运资本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龙净环保的营运资本周转率不断下降,营运资本需求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明显。其中原因,从龙净环保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看出:应收款项的金额不断增加,预付款项不断增加,存货不断增加,而其收入则没有同比例增加,表明龙净环保的营运资产效率在不断下降。
  与营运资产周转效率下降相对应的是,龙净环保2017年以来的利润现金含量很低,2017年为0.47,2018年为0.514,而2019年前三季度则为-1.103,表明龙净环保的利润质量不够高。

研发投入效率成谜


  最近几年,龙净环保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一般来说,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多,专利技术越多,竞争壁垒越高,公司业务的毛利率也会越来越高。然而,龙净环保的毛利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那么,如此巨额的研发投入,到底给龙净环保带来了哪些竞争优势或者核心竞争力?
  目前来看,研发投入所获得的回报显然是不够的,这一方面可能是研发项目的技术含量不够高,另一方面,也许龙净环保为了获得税收政策的优惠以及政府补助,在会计核算中对部分模糊地带的支出也列入到了研发支出中。
其他文献
12月11日,三一重工(600031.SH)发布关联收购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持有的三一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三一汽车金融”)91.43%股权,标的作价39.8亿元。  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回暖,2017年以来,三一重工经营业绩连创新高,2017-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73.67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在上一轮景气周期中,三一重工也曾采用现金方式大举收购控
期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5%,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等结构性影响。当月,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0%,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倍。  2019年是猪价近几年涨幅最猛的一年,但是猪价的大幅上涨并没有给天邦股份(002124.SZ)带来更好的业绩增长,其业绩反而出现大幅下跌。猪肉上涨业绩跳水  2007年,天邦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中国工厂化养猪的代表企业之一,目前已拥
期刊
2019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与年初预估的销售目标相比,富力地产(2777.HK)前11个月的销售结果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存在债务压力的富力地产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为了储备更多的现金,富力地产要么加大销售从而带来更多的现金回款,从目前的合约销售增幅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另一个途径则是继续增加借款。富力地产新增的借款规模不小,其中境内债券和境外优先票据等渠道贡献不菲。  除了债务压力外,富力地产
期刊
2014年以来,信立泰(002294.SZ)的开发支出一路大幅攀升,金额最高达到8.57亿元(2019年上半年末)。然而,这种趋势却在2019年三季度被终止,当季开发支出环比显著下降,部分项目终止资本化金额转入费用化。这种蹊跷的会计处理,结合经营状况来看,信立泰存在业绩大洗澡之嫌。  信立泰是一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及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18年实现收入4
期刊
易见股份(600093.SH)2019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24.01亿元下降至99.23亿元,扣非摊薄净资产收益率由上年同期的9.63%上升至9.89%。2019年上半年,公司供应链分部的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2.62亿元下降至-503万元,保理分部的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11亿元增加至5.06亿元,信息服务分部的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2.16亿元下降至6767万元。前三季度,易见股份
期刊
2019年12月13日,长电科技(600584.SH)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星科金朋12日与产业基金、越城越芯、浙江省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就共同投资设立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下称“合营公司”)签署了《合资经营协议》。  产业基金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创立,曾在2015年协助长电科技“蛇吞象”式并购星科金朋。  长电科技是一家从事封装业务的公司,2015年,从资产总额到
期刊
荀玉根  盈利和估值双升促进股市长牛,A股将从交易型走向配置型。  经历了收益率较好的一年,逼近年末展望未来时,很多投资者对市场向上的空间也偏保守。回顾历史,在1970年代美股同样10年不涨,当时美国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偏悲观,然而现在回看,当时正是美股长牛的起点。  展望未来,经济转型的大幕已经拉开,股权投融资时代正在到来,很可能几年后再回看现在,目前的A股处于低位,我们终将俯瞰现在。  对比近1
期刊
康恩贝(600572.SZ)2004年4月上市,当年业绩下滑不小。但从2005年开始恢复快速增长,2007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大关、净利润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2009年下滑徘徊不前,之后又开始快速增長。2014年营业收入35.82亿元、净利润5.52亿元。2015年、2016年再度徘徊不前,但2017年又开始快速增长。  几度徘徊之后均是再度增长。2003年营业收入4.69亿元、净利润4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