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开发支出蹊跷下降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以来,信立泰(002294.SZ)的开发支出一路大幅攀升,金额最高达到8.57亿元(2019年上半年末)。然而,这种趋势却在2019年三季度被终止,当季开发支出环比显著下降,部分项目终止资本化金额转入费用化。这种蹊跷的会计处理,结合经营状况来看,信立泰存在业绩大洗澡之嫌。
  信立泰是一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及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18年实现收入46.52亿元,其中医药制剂、医药原料药、医疗器械收入分别为38.8亿元、7.45亿元、2063万元。制剂作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营产品包括泰嘉(药品通用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信立坦(药品通用名:阿利沙坦酯片)、泰加宁(药品通用名:注射用比伐芦定)、泰仪(药品通用名:替格瑞洛片)。

开发支出蹊跷下降


  2014年以来,信立泰在研发投入会计处理上,采用了较为激进的方式。
  往年财报显示,公司账面上从2009年开始出现开发支出,一直到2014年期间金额均在千万级别,2014年年末时也不过6274万元。而在2014年之后,公司开发支出开始快速大幅增加,2015-2018年年末分别达到2.02亿元、2.78亿元、3.83亿元、7.7亿元。
  2014-2018年,信立泰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分别为15%、44.16%、25.25%、25.53%、49.32%。显而易见,公司2014年之后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显著提升,尤其2018年达到近年来最高,接近半数的研发投入进行了资本化处理,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处于非常高的水平。
  恒瑞医药(600276.SH)是A股医药行业中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2018年其研发投入26.7亿元,完全进行了费用化处理,没有任何的资本化处理。
  如果从细分领域来看的话,信立泰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研发和生产,这个领域内的医药上市公司有京新药业(002020.SZ)、德展健康(000813.SZ)、乐普医疗(300003.SZ),前两家上市公司2018年年末账面上均没有任何开发支出,第三家账面上虽有开发支出,但是2018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只有20.54%,要远远低于信立泰。
  信立泰在2018年年报第179页称,本公司资本化开始时点系获取临床批文,资本化项目均已取得临床批文,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研究阶段分为临床I期、临床Ⅱ期、临床Ⅲ期,整个研发过程都是高风险活动。有关研究显示,从临床I期到最后通过批准上市的总成功率仅为9.6%,10个进入临床的药物,仅有1个能最终上市。即便是进入临床试验Ⅲ期,最终成功概率也不过60%左右。
  从现实操作中来看,医药行业中存在研发投入资本化情形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均是以临床Ⅲ期作为资本化起点。比如安科生物(300009.SZ)在2018年年报第132页称,公司开发阶段支出是指药品研发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的可直接归属的开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以有关文件为准。这表明,安科生物是以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作为资本化起点。
  多种迹象均表明,信立泰在研发投入会计处理上采取了激进的方式。申银万国分析师龚浩在《苹果比苹果,再做投资决定》一文中指出,开发支出资本化会夸大企业的资产、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使企业多缴所得税,损害企业的内在价值。
  2019年8月27日,信立泰发布2019年中报,公司账面上的开发支出继续攀升至8.57亿元。
  然而,蹊跷的是,到2019年三季度末,信立泰开发支出持续攀升的趋势突然遭终止,相比二季度末减少1.61亿元至6.96亿元。
  一般而言,开发支出减少往往是因为研发项目达到预计状态转入无形资产。但是,信立泰开发支出突然下降并非因此所致。
  信立泰在2019年的三季报中表示,公司研发费用本期較2018年同期增加2.96亿元,增长98.73%,主要是本期公司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以及部分项目终止,资本化金额转入费用化所致。
  照此来看,信立泰开发支出减少的金额被计入了研发费用,公司当季研发费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单季度来看,2018年三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信立泰各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3亿元、1.08亿元、1.19亿元、1.14亿元、3.62亿元,2019年三季度研发费用要远远超过其他季度,明显异常。
  受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影响,信立泰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7.66%至7.17亿元,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降76.58%至8438万元,两者均创下历史最大降幅。

明星大单品遭重创


  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准则规定了5个条件,但判断主观性较大。实践中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的主观选择。
  信立泰将部分项目终止资本化金额转入费用化的做法,被不少投资人士质疑业绩洗澡,即上市公司有意压低坏年景的业绩,将利润推迟到下一年度集中体现,以达到下一年度业绩大增的会计操纵手段。
  毫无疑问,信立泰如今正处于历史上最坏的年景。
  信立泰的创始人叶澄海是个传奇人物,1983年,年仅39岁的叶澄海就成为广东省委常委,前景大好之际,一年后突然从副省级降职为副处级,随后离职创业成立信立泰。20年前,信立泰凭借对中国专利法的洞察,抢在医药巨头赛诺菲公司的抗凝血原研药波立维之前,在中国上市了波立维的仿制药“泰嘉”。这次成功的操作,给信立泰赢得了12年的幸福时光,一直到2012年5月,波立维的专利期结束,国内才出现第二个仿制药帅泰。
  信立泰的泰嘉2000年获批上市之后,凭借相近的疗效和一半的价格,和波立维在国内分庭抗礼,形成寡头垄断。2009年,泰嘉在全国公立医院销量占比超过波立维,当年销售额大约有3.64亿元,按照光大证券预计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32亿元,10年之间足足增长近8倍,从而成就了信立泰过去的高增长神话。   自始至终,泰嘉一直是信立泰最核心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成就了叶澄海家族的百亿身家。然而,这种躺着赚钱的日子,在医药集采政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11个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的联合采购办公室在同年11月15日发布了《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
  根据采购文件,4+7带量采购是指国家在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和7个其他城市(广州、深圳、厦门、成都、西安、沈阳和大连)试点推行新招标模式,对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一并进行招标采购,并保证给予50%左右的市场份额,采购周期为1年。这个设计的关键在于将试点城市50%以上投标药品的量给到最低价厂商,客观上会造成投标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的激烈价格竞争。
  2018年12月7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试点城市招标结果公布,中选品种25个,信立泰的泰嘉(氯吡格雷)成功入围,但是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公司规格包装为75mg×7片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拟中选价格为22.26元,相对于该产品2018年最低中标价而言,价格下降约58%。
  受此消息影响,信立泰二级市场收盘价从当年12月6日的25.71元一路下跌至2019年1月4日的20.65元,期间跌幅达到19.68%。
  1年之后,信立泰再度遭受非4+7区域集采重创。
  2019年9月24日晚间,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指导下,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的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出炉,本次联盟采购共有77家企业,产生中选企业45家,中选产品60个,价格平均降幅59%。
  此次集采允许不超过三家企业中选,参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集采的企业共有四家,分别为信立泰、乐普医疗和石药集团,另外还有原研赛诺菲。四家选出三家本来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信立泰的剧本发展。
  最终,此次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的公司为石药集团、赛诺菲和乐普药业,拟中选价格分别为2.44元/片、2.55元/片和2.97元/片,原研药的意外低价让信立泰出局。这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9月24日,信立泰股价跌幅9.44%,次日股价继续大跌9.05%。
  2019年成为信立泰自创立以来最为艰难的年份,而在上述集采结果出炉1个月之后,信立泰便向投资人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的成绩单,10月29日披露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5.64亿元,同比微增0.82%;净利润7.17亿元,同比下降37.66%。再结合公司研发费用在2019年三季度蹊跷大增来看,信立泰存在业绩大洗澡之嫌。

回购给员工发红包


  在2019年史上最差三季报披露之前不久,信立泰还抛出了回购计划。
  10月8日,信立泰发布回购方案称,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回购资金总金额不低于2.5亿元,不超过5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22元/股,按最高回购规模、回购价格上限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227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2.17%。
  而这份史上最差三季报的出炉,显然对股价是负面影响,这反而有利于回购计划的顺利实施,上市公司可以用最少的钱回购最多的股份。
  这份回购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给员工派发红包。信立泰在回购公告中称,本次回购的股份拟用作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其中回购股份的30%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回购股份的 70%擬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该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如果是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可以立即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这种方式对全体股东公平合理。
  反之,如果回购来的股票不注销,而是用作它用,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比如,回购股票用作股权激励,本质上是用上市公司的钱来给员工发红包。激励效果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激励成本将由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来承担。如果信立泰管理层确实看好当前价格,完全可以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直接增持,以向投资者传递出更加强烈的信号。
  12月2日,信立泰发布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08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29%,最高成交价为18.8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7.86元/股,成交总金额为5609万元。
  回购计划实施完毕之后,信立泰会推出怎样的股权激励计划值得关注。
  回购可以在短期内起到维护股价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信立泰能否涅槃重生,还将取决于产品线。
  泰嘉目前依然是信立泰最核心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该款明星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32亿元、15亿元,占同期全部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79%、63.67%。
  这款产品在连续遭受集采政策重创之后,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会出现大幅度下滑,销售额可能会下滑至10亿元左右,相比2018年减少20亿元左右。泰嘉未来减少的销售额,能否由其他产品线弥补上值得重点关注,这也是判断信立泰能否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
  在集采政策下,仿制药价值已经被大幅压缩,创新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信立泰其他产品线的价值,关键在于其创新药布局。
  信立泰目前有两款创新药上市在售,分别是信立坦和欣复泰(药品通用名:注射用特立帕肽)。
  信立坦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1类新药)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规格为240mg/片及80mg/片,制剂专利保护期到2028年。
  信立坦于2017年7月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范围,2019年医保谈判成功续约,医保支付标准:2.62元(80mg/片)、6.08元(240mg/片)。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2018年全年,信立坦销售近1亿元。
  2019年10月16日,信立泰公告称,子公司信立泰(苏州)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欣复泰?)《药品注册批件》。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欣复泰?)适用于有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特立帕肽是目前唯一已经上市的能调节新骨合成从而增加骨量、改善骨结构的药物,被公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物之一。
  此外,信立泰还有多款在研创新药。2019年中报披露,比较值得关注的有:创新化学药S086已完成 I 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召开I期临床总结暨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讨论会;降血糖药物苯甲酸复格列汀II期临床研究完成,准备开展III期临床;在生物药领域,公司与美国FDA就抗心衰创新药SAL007召开Pre-IND会议,并计划申报IND;“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已启动I期临床,“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Fc融合蛋白注射液”完成工艺转移,即将开展I期临床,“重组SeV-hFGF2/dF注射液”正开展I期临床。
  因此,判断信立泰未来业绩走势的关键点在于,信立坦和欣复泰两款在售创新药的销售情况,以及在研创新药试验进度,这将直接决定其能否涅槃重生。
  对于文中疑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给上市公司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上市公司方面回复。
其他文献
程实  中国经济外需改善、内需边际企稳,阶段性筑底概率加大,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的积极变化则可令外需前景更加乐观。  近期,在历时近22个月的谈判后,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标志着贸易摩擦迎来从逐步升级向渐次缓解的关键拐点。中美双方就分歧在经贸领域的降维处理,这一方面将边际上缓释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获取长期制度收益。
期刊
近几年,结构性存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各类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于10月1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 号),旨在规范当前结构性存款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健康稳健发展。  要降低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和债券市场等债务渠道融资的实际融资成
期刊
12月11日,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决定将2019年当代经济学奖授予林毅夫、魏尚进,以奖励他们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当代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林毅夫在中国农业生产组织与生产效率关系以及制度变迁两个领域对于发展经济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前在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期刊
随着上市公司经营战略更加多元,借助分拆实现业务聚焦和均衡发展的需求逐步凸显,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在境内上市,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经营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备受A股市场关注的分拆上市制度终于落地了!  12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明确了分拆试点的条件,规范了分拆上市流程,加强了对分拆上市行为的监管。  2
期刊
目前,随着智能安防、人机交互等需求的提出,人脸检测已经成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基于嵌入式视频监
12月11日,三一重工(600031.SH)发布关联收购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持有的三一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三一汽车金融”)91.43%股权,标的作价39.8亿元。  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回暖,2017年以来,三一重工经营业绩连创新高,2017-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73.67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在上一轮景气周期中,三一重工也曾采用现金方式大举收购控
期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5%,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等结构性影响。当月,食品价格上涨超过10%,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倍。  2019年是猪价近几年涨幅最猛的一年,但是猪价的大幅上涨并没有给天邦股份(002124.SZ)带来更好的业绩增长,其业绩反而出现大幅下跌。猪肉上涨业绩跳水  2007年,天邦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中国工厂化养猪的代表企业之一,目前已拥
期刊
2019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与年初预估的销售目标相比,富力地产(2777.HK)前11个月的销售结果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存在债务压力的富力地产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为了储备更多的现金,富力地产要么加大销售从而带来更多的现金回款,从目前的合约销售增幅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另一个途径则是继续增加借款。富力地产新增的借款规模不小,其中境内债券和境外优先票据等渠道贡献不菲。  除了债务压力外,富力地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