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导语作为课堂的开始,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丰富,语文课程对导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重视这一领域的思考实践,真正发挥语文导语的重要作用。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导语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原则,以及导语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原则和策略
知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这从侧面说明了语文课堂上导语的含义和作用。作为教学的开场白,它虽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却能在课堂开始后使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求学欲望;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揭示后文高潮和主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教学成功打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导语的设计作为语文课堂设计的一部分,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成败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导语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始严肃认真的学习历程,因此,导语的设计可以要发挥风趣幽默的风格,使学生在轻松和乐意接受的心态中开始学习,进入到一种“乐学”的境界。同时由于兴趣的激发,学生们容易集中精力、心智大开。教师应该本着真诚、亲近的立场,采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题材,来进行导语引入。
2.针对性原则
导语是为开启课堂而设,其设计应该始终遵循教学的目的,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服务。导语的内容选择应该与授课文章息息相关,风格选取也应该与文章的基调相符合,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注意力集中而勉强拼凑,削足适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给出提问,例如《孔乙己》一课,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例——鲁迅的好友曾问他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哪个,鲁迅回答是“孔乙己”,这样引起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3.启发性原则
导语在引发兴趣的同时,也应该尽力起到思路导入的作用,要针对文章教学内容,使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等,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师预定教学设想中,顺利地展开教学实践。
4.共鸣性原则
导语一定要本着与学生情感共鸣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导语的作用充分发挥,避免成为教师开始课堂的形式化、教条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细心发现并及时总结,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调查谈话等,不断纠正导语设计中与学生认知能力不适应的部分,设计受学生欢迎的导语。
二.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策略浅析
1.设计悬念,引起后文教学
悬念是最能捕捉听众和观众兴趣的工具,它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收到出色的教学成果。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悬念运用,是说书人的有意“避而不谈”,在下一段情节开始之前,通常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候,留下悬念,吊人胃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悬念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一种刨根问底、水落石出的心态。比如在朱自清知名散文《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当我们蹒跚学步、脆弱娇小的时候,觉得父亲是高大和万能的;但是当长大成人之时,偶尔会感到父亲的弱小和平庸。伟大的作家朱自清,就曾对自己的父亲有过偏见,但是就在一瞬间看到父亲一个背影,他却突然泪流满面了是怎么样的一个背影呢?这样的故事引入不仅与授课内容贴近,更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联系,是他们急于了解朱自清和父亲的故事,教学就能够顺利开启。
2.游戏互动,思维发散
初中学生对游戏还有一种本能的爱好,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激发思维、调动气氛,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诗经或者古诗词的教学中,就可以令学生們分组竞赛,进行诗歌接龙的游戏,可以是教师说上句,由学生抢答说下句;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顶真接龙。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课程导入方式。
3.运用音乐、视频等,引起听觉视觉共鸣
语文的素材都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的课文都能在相关的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加以展示,或者能够搜到相似情感和风格的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备课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导语。比如一些典故的教学,以《田忌赛马》为例,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影视作品资料,在课前放映;在讲授一些诗经的名篇时,也可以搜索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和视频的形式要比板书和课本更加的生动和受欢迎,如今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4.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虽然课文的语言造诣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但是学生和作者却有着共通的情感内容,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情动情、以情染情,引发学生对于具体情感的联想和共鸣。比如在教授一些表达情感类的文章,如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等,首先调动他们的情感认知,再深入到具体文章的教学工作中,这样能使学生准确地领会文章。
结语: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意义毋庸置疑,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运用,不断改善,真正发挥导语的作用,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饶金龙.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小技巧[J]. 文学教育(上).2011(08)
[2]纪卓虹. 导入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2011(12)
[3]蒋学丽.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方法[J]. 成功(教育).2011(10)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原则和策略
知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这从侧面说明了语文课堂上导语的含义和作用。作为教学的开场白,它虽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却能在课堂开始后使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求学欲望;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揭示后文高潮和主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教学成功打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导语的设计作为语文课堂设计的一部分,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成败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导语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始严肃认真的学习历程,因此,导语的设计可以要发挥风趣幽默的风格,使学生在轻松和乐意接受的心态中开始学习,进入到一种“乐学”的境界。同时由于兴趣的激发,学生们容易集中精力、心智大开。教师应该本着真诚、亲近的立场,采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题材,来进行导语引入。
2.针对性原则
导语是为开启课堂而设,其设计应该始终遵循教学的目的,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服务。导语的内容选择应该与授课文章息息相关,风格选取也应该与文章的基调相符合,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注意力集中而勉强拼凑,削足适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给出提问,例如《孔乙己》一课,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例——鲁迅的好友曾问他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哪个,鲁迅回答是“孔乙己”,这样引起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3.启发性原则
导语在引发兴趣的同时,也应该尽力起到思路导入的作用,要针对文章教学内容,使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等,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师预定教学设想中,顺利地展开教学实践。
4.共鸣性原则
导语一定要本着与学生情感共鸣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导语的作用充分发挥,避免成为教师开始课堂的形式化、教条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细心发现并及时总结,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调查谈话等,不断纠正导语设计中与学生认知能力不适应的部分,设计受学生欢迎的导语。
二.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策略浅析
1.设计悬念,引起后文教学
悬念是最能捕捉听众和观众兴趣的工具,它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收到出色的教学成果。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悬念运用,是说书人的有意“避而不谈”,在下一段情节开始之前,通常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候,留下悬念,吊人胃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悬念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一种刨根问底、水落石出的心态。比如在朱自清知名散文《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当我们蹒跚学步、脆弱娇小的时候,觉得父亲是高大和万能的;但是当长大成人之时,偶尔会感到父亲的弱小和平庸。伟大的作家朱自清,就曾对自己的父亲有过偏见,但是就在一瞬间看到父亲一个背影,他却突然泪流满面了是怎么样的一个背影呢?这样的故事引入不仅与授课内容贴近,更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联系,是他们急于了解朱自清和父亲的故事,教学就能够顺利开启。
2.游戏互动,思维发散
初中学生对游戏还有一种本能的爱好,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激发思维、调动气氛,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诗经或者古诗词的教学中,就可以令学生們分组竞赛,进行诗歌接龙的游戏,可以是教师说上句,由学生抢答说下句;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顶真接龙。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课程导入方式。
3.运用音乐、视频等,引起听觉视觉共鸣
语文的素材都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的课文都能在相关的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加以展示,或者能够搜到相似情感和风格的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备课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导语。比如一些典故的教学,以《田忌赛马》为例,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影视作品资料,在课前放映;在讲授一些诗经的名篇时,也可以搜索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和视频的形式要比板书和课本更加的生动和受欢迎,如今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4.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虽然课文的语言造诣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但是学生和作者却有着共通的情感内容,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情动情、以情染情,引发学生对于具体情感的联想和共鸣。比如在教授一些表达情感类的文章,如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等,首先调动他们的情感认知,再深入到具体文章的教学工作中,这样能使学生准确地领会文章。
结语: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意义毋庸置疑,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运用,不断改善,真正发挥导语的作用,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饶金龙.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小技巧[J]. 文学教育(上).2011(08)
[2]纪卓虹. 导入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2011(12)
[3]蒋学丽.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方法[J]. 成功(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