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导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言的艺术,导语作为课堂的开始,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丰富,语文课程对导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重视这一领域的思考实践,真正发挥语文导语的重要作用。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导语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原则,以及导语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原则和策略
  知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这从侧面说明了语文课堂上导语的含义和作用。作为教学的开场白,它虽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却能在课堂开始后使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求学欲望;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揭示后文高潮和主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教学成功打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导语的设计作为语文课堂设计的一部分,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成败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导语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始严肃认真的学习历程,因此,导语的设计可以要发挥风趣幽默的风格,使学生在轻松和乐意接受的心态中开始学习,进入到一种“乐学”的境界。同时由于兴趣的激发,学生们容易集中精力、心智大开。教师应该本着真诚、亲近的立场,采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关注的题材,来进行导语引入。
  2.针对性原则
  导语是为开启课堂而设,其设计应该始终遵循教学的目的,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服务。导语的内容选择应该与授课文章息息相关,风格选取也应该与文章的基调相符合,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注意力集中而勉强拼凑,削足适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给出提问,例如《孔乙己》一课,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事例——鲁迅的好友曾问他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哪个,鲁迅回答是“孔乙己”,这样引起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鲁迅的情感。
  3.启发性原则
  导语在引发兴趣的同时,也应该尽力起到思路导入的作用,要针对文章教学内容,使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等,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师预定教学设想中,顺利地展开教学实践。
  4.共鸣性原则
  导语一定要本着与学生情感共鸣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导语的作用充分发挥,避免成为教师开始课堂的形式化、教条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细心发现并及时总结,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调查谈话等,不断纠正导语设计中与学生认知能力不适应的部分,设计受学生欢迎的导语。
  二.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策略浅析
  1.设计悬念,引起后文教学
  悬念是最能捕捉听众和观众兴趣的工具,它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收到出色的教学成果。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悬念运用,是说书人的有意“避而不谈”,在下一段情节开始之前,通常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候,留下悬念,吊人胃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悬念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一种刨根问底、水落石出的心态。比如在朱自清知名散文《背影》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当我们蹒跚学步、脆弱娇小的时候,觉得父亲是高大和万能的;但是当长大成人之时,偶尔会感到父亲的弱小和平庸。伟大的作家朱自清,就曾对自己的父亲有过偏见,但是就在一瞬间看到父亲一个背影,他却突然泪流满面了是怎么样的一个背影呢?这样的故事引入不仅与授课内容贴近,更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联系,是他们急于了解朱自清和父亲的故事,教学就能够顺利开启。
  2.游戏互动,思维发散
  初中学生对游戏还有一种本能的爱好,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激发思维、调动气氛,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诗经或者古诗词的教学中,就可以令学生們分组竞赛,进行诗歌接龙的游戏,可以是教师说上句,由学生抢答说下句;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顶真接龙。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课程导入方式。
  3.运用音乐、视频等,引起听觉视觉共鸣
  语文的素材都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的课文都能在相关的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加以展示,或者能够搜到相似情感和风格的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备课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导语。比如一些典故的教学,以《田忌赛马》为例,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影视作品资料,在课前放映;在讲授一些诗经的名篇时,也可以搜索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和视频的形式要比板书和课本更加的生动和受欢迎,如今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4.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虽然课文的语言造诣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但是学生和作者却有着共通的情感内容,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情动情、以情染情,引发学生对于具体情感的联想和共鸣。比如在教授一些表达情感类的文章,如亲情、友情、家国之情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等,首先调动他们的情感认知,再深入到具体文章的教学工作中,这样能使学生准确地领会文章。
  结语: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意义毋庸置疑,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运用,不断改善,真正发挥导语的作用,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饶金龙.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小技巧[J]. 文学教育(上).2011(08)
  [2]纪卓虹. 导入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2011(12)
  [3]蒋学丽.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方法[J]. 成功(教育).2011(10)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环境下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的提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语感,在阅读学习中接受熏陶等一系列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中读是最为关键的一种学习方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书本材料,缺乏实质性的创新。阅读是个性化提升个人能力的行为,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摘要】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点问题,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重点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其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其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应用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探究式是现代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交流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本文主要强调分析在目前语文教学的新环境下,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具体方
期刊
【摘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 激发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关键。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主要方法有:(1)激发学习兴趣。(2)注重问题教学。(3)重视讨论式教学。  【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我主要从一下两大方面去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第一,
【摘要】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而“乐学”的关键在教师的“善教”。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师“善教”的条件。  【关键词】善教乐学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情境教书育人  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可谓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可台下学生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开小会,有的睡大觉,甚至有的逃课。当老师发现这一情况时,为了整顿课堂纪律,往往会采取“强制”的
棉革菌Tomentella是北温带、温带和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特别是针叶林和阔叶落叶林中,很常见且占主导地位的菌根真菌类群,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