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垂体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糖尿病足病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有一种痛,让人痛不欲生
康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反面人物,最终恶有恶报被阿紫折磨致死。临终时伤口密密麻麻爬满了蚂蚁,使她深刻体会到了生不如死的痛苦。
当然,这是武侠小说中的描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痛与此相似,经常出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身上。除了蚁行、虫咬感外,还有火烧火燎、皮肤发烫、触电刀割等各种各样奇怪诡异、令人痛不欲生的感觉,严重干扰着这些患者的正常生活,往往让他们夜不能寐、烦躁不安,时间长了,情绪或激动易怒或低落抑郁,变成了类似精神疾病的“作天作地”的患者。更多的患者起初感觉手脚发麻,尤其是双侧手指、脚趾,以后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手臂,从麻到木、从针扎样不适到不痛不痒,最后感觉完全丧失。由于感觉减退,患者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会发生烫伤、割伤、磕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容易引起足病的发生。还有一些患者,以痛觉过敏为主要特征,受到很轻微的刺激就感觉到明显疼痛,严重时碰哪儿哪儿痛,穿衣服及盖被单都难以忍受。这种痛一般人难以体会,简直要命,有病友形容“足部灼烧疼痛就像光着脚在炭火上走一样”。
那么,这些病友究竟怎么了?答案是:他们因为糖尿病引发了一种慢性并发症,叫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六成“糖友”,伴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家都明白了糖尿病可以引起肾脏、眼底、心脏、足等并发症,但是对于周围神经病变还了解得比较少,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出现手麻脚麻都不重视,以为忍忍就算了。殊不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正是导致糖尿病足的元凶之一,神经痛还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间接增加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并不少,而且其发生率随患糖尿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神经病变的比例高达60.3%,其中1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4.9%,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1.8%;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
三方结合,诊断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表现最多样、机制最复杂、治疗最棘手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那么,具体如何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呢?
1.典型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为双侧对称性的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缺失。最初的部位一般在足趾,然后缓慢向上蔓延,先下肢后上肢,双足病变后,双手也会累及,从对称性手指麻木开始,逐渐扩散至前臂。麻木、疼痛很好理解,感觉异常指哪些异常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异常包括灼热感、针刺感、如踏棉垫感、皮肤上有虫爬蚁走感、如触电感,有时伴以痛觉过敏,手一碰即痛,或手脚发凉、冰冷。
2.各种检查 医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给患者做体格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用10克尼龙丝点压足趾,如果患者没有感觉,说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过,用这种方法能检测出来的都是晚期患者,如果想早期发现,可以检查震动阈或温度觉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3.肌电图 理论上讲,肌电图检查是判断四肢神经功能的金标准,然而肌电图检查的是大神经,对小神经纤维的损伤无法显示。因此,肌电图的结果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并不一定相符,有时候患者症状很重而肌电图结果正常,说明病变尚未波及大神经纤维。
十项措施,保护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病变能不能治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起到良好疗效,需要早检查、早诊断。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呢?根据近些年临床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此给病友们一些建议。
1.控制好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或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而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神经病变的发生。
2.调节好血脂 有血脂异常者,可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将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
3.控制好血压 血压升高与神经病变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80毫米汞柱以下。
4.规律地锻炼 每天坚持餐后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运动时间要适中:餐后活动30~45分钟即可,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量要适当:特别是老年患者,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5.戒烟 吸烟是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敌,对神经病变也是如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6.做好防护,加强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皮肤尤其是足部的护理:出现皮肤瘙痒时,要小心处理,不要抓破皮肤;泡脚或冬季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穿鞋要舒适,最好穿厚底平跟鞋,袜子要松软,尽量选择棉袜、羊毛袜等天然面料,不要穿不透气的丝袜和尼龙袜;加强足部护理,尽早处理脚部干裂、真菌感染等问题。如果脚不慎受伤或磨破、裂开,应及时处理。对于小的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或盐水清洗后轻轻拭干,然后用酒精消毒,再医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在1~2天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7.补充维生素 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对神经组织有营养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呋喃硫胺(新维生素B1)、甲钴胺(维生素B12)等。
8.用些抗氧化剂 α硫辛酸有确切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发生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症状明显者需要静脉滴注。
9.改善微循环 有下肢血管斑块的糖尿病患者,可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前列腺素制剂等药物,增加神经血液供应,防止因微循环缺血引起神经损害。
10.必要时止痛 疼痛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止痛是治疗的重要一环。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疼痛感觉的药物,如阿米替林、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等异常,一定要警惕周围神经病变。为了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筛查,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脏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3~6月复查一次。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擅长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和足病、垂体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糖尿病足病特需门诊:周二下午
有一种痛,让人痛不欲生
康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反面人物,最终恶有恶报被阿紫折磨致死。临终时伤口密密麻麻爬满了蚂蚁,使她深刻体会到了生不如死的痛苦。
当然,这是武侠小说中的描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痛与此相似,经常出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身上。除了蚁行、虫咬感外,还有火烧火燎、皮肤发烫、触电刀割等各种各样奇怪诡异、令人痛不欲生的感觉,严重干扰着这些患者的正常生活,往往让他们夜不能寐、烦躁不安,时间长了,情绪或激动易怒或低落抑郁,变成了类似精神疾病的“作天作地”的患者。更多的患者起初感觉手脚发麻,尤其是双侧手指、脚趾,以后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手臂,从麻到木、从针扎样不适到不痛不痒,最后感觉完全丧失。由于感觉减退,患者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会发生烫伤、割伤、磕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容易引起足病的发生。还有一些患者,以痛觉过敏为主要特征,受到很轻微的刺激就感觉到明显疼痛,严重时碰哪儿哪儿痛,穿衣服及盖被单都难以忍受。这种痛一般人难以体会,简直要命,有病友形容“足部灼烧疼痛就像光着脚在炭火上走一样”。
那么,这些病友究竟怎么了?答案是:他们因为糖尿病引发了一种慢性并发症,叫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六成“糖友”,伴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家都明白了糖尿病可以引起肾脏、眼底、心脏、足等并发症,但是对于周围神经病变还了解得比较少,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出现手麻脚麻都不重视,以为忍忍就算了。殊不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正是导致糖尿病足的元凶之一,神经痛还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间接增加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并不少,而且其发生率随患糖尿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神经病变的比例高达60.3%,其中1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4.9%,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1.8%;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
三方结合,诊断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表现最多样、机制最复杂、治疗最棘手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那么,具体如何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呢?
1.典型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为双侧对称性的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缺失。最初的部位一般在足趾,然后缓慢向上蔓延,先下肢后上肢,双足病变后,双手也会累及,从对称性手指麻木开始,逐渐扩散至前臂。麻木、疼痛很好理解,感觉异常指哪些异常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异常包括灼热感、针刺感、如踏棉垫感、皮肤上有虫爬蚁走感、如触电感,有时伴以痛觉过敏,手一碰即痛,或手脚发凉、冰冷。
2.各种检查 医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给患者做体格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用10克尼龙丝点压足趾,如果患者没有感觉,说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过,用这种方法能检测出来的都是晚期患者,如果想早期发现,可以检查震动阈或温度觉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3.肌电图 理论上讲,肌电图检查是判断四肢神经功能的金标准,然而肌电图检查的是大神经,对小神经纤维的损伤无法显示。因此,肌电图的结果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并不一定相符,有时候患者症状很重而肌电图结果正常,说明病变尚未波及大神经纤维。
十项措施,保护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病变能不能治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起到良好疗效,需要早检查、早诊断。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呢?根据近些年临床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此给病友们一些建议。
1.控制好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或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而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阻止神经病变的发生。
2.调节好血脂 有血脂异常者,可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将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
3.控制好血压 血压升高与神经病变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80毫米汞柱以下。
4.规律地锻炼 每天坚持餐后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运动时间要适中:餐后活动30~45分钟即可,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量要适当:特别是老年患者,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5.戒烟 吸烟是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敌,对神经病变也是如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6.做好防护,加强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皮肤尤其是足部的护理:出现皮肤瘙痒时,要小心处理,不要抓破皮肤;泡脚或冬季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穿鞋要舒适,最好穿厚底平跟鞋,袜子要松软,尽量选择棉袜、羊毛袜等天然面料,不要穿不透气的丝袜和尼龙袜;加强足部护理,尽早处理脚部干裂、真菌感染等问题。如果脚不慎受伤或磨破、裂开,应及时处理。对于小的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或盐水清洗后轻轻拭干,然后用酒精消毒,再医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在1~2天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7.补充维生素 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对神经组织有营养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呋喃硫胺(新维生素B1)、甲钴胺(维生素B12)等。
8.用些抗氧化剂 α硫辛酸有确切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发生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症状明显者需要静脉滴注。
9.改善微循环 有下肢血管斑块的糖尿病患者,可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前列腺素制剂等药物,增加神经血液供应,防止因微循环缺血引起神经损害。
10.必要时止痛 疼痛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止痛是治疗的重要一环。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疼痛感觉的药物,如阿米替林、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足麻木等异常,一定要警惕周围神经病变。为了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筛查,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脏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3~6月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