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从尊重学生的角度考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有些课文的背诵并不作统一要求,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然而,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却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挑选那些简短易背的段落来应付,让背诵失去了价值,没有真正起到积累优美语言的作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呢?
一、比较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但并不是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的语句都是值得背诵的。由于文章内容的不同,作者所要突出的重点不同,所以,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就不同。有的文章侧重于景色的描写,那生动传神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文章侧重于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的语句是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有的文章侧重于道理的阐述,寓理于事,循循善诱的语言发人深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比较,感悟段落中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想积累这些语言的愿望,学生才会自觉地背诵文章中语句优美的段落。
二、奖励法
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为了应付作业而去背诵那些简短的段落。教师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并且给这些同学的“作业”加分。孩子们的背诵激情会在榜样的影响下异常高涨,他们不仅会主动地增加背诵内容,而且会背诵那些有价值的段落。
三、指定法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自觉性差、背诵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为其指定较多的、内容较长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自觉性强、背诵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指定合适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背诵全文;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定文章中有背诵价值的最短的段落(部分语句)背诵。指定法的使用应因人、因文而异,这种方法还应和奖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文字。
教材中“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的要求,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有积累价值的段落,体现的是对语文目标的落实。采用“比较—奖励—指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既尊重了主体,又达到了积累有价值语言的目标,这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方法。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353500)
一、比较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但并不是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的语句都是值得背诵的。由于文章内容的不同,作者所要突出的重点不同,所以,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就不同。有的文章侧重于景色的描写,那生动传神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文章侧重于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的语句是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有的文章侧重于道理的阐述,寓理于事,循循善诱的语言发人深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比较,感悟段落中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想积累这些语言的愿望,学生才会自觉地背诵文章中语句优美的段落。
二、奖励法
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为了应付作业而去背诵那些简短的段落。教师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并且给这些同学的“作业”加分。孩子们的背诵激情会在榜样的影响下异常高涨,他们不仅会主动地增加背诵内容,而且会背诵那些有价值的段落。
三、指定法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自觉性差、背诵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为其指定较多的、内容较长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自觉性强、背诵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指定合适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背诵全文;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定文章中有背诵价值的最短的段落(部分语句)背诵。指定法的使用应因人、因文而异,这种方法还应和奖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文字。
教材中“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的要求,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有积累价值的段落,体现的是对语文目标的落实。采用“比较—奖励—指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既尊重了主体,又达到了积累有价值语言的目标,这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方法。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3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