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背诵不可无价值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从尊重学生的角度考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有些课文的背诵并不作统一要求,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然而,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却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挑选那些简短易背的段落来应付,让背诵失去了价值,没有真正起到积累优美语言的作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呢?
  
  一、比较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但并不是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的语句都是值得背诵的。由于文章内容的不同,作者所要突出的重点不同,所以,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就不同。有的文章侧重于景色的描写,那生动传神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文章侧重于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的语句是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有的文章侧重于道理的阐述,寓理于事,循循善诱的语言发人深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比较,感悟段落中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想积累这些语言的愿望,学生才会自觉地背诵文章中语句优美的段落。
  
  二、奖励法
  
  班级里肯定有一些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为了应付作业而去背诵那些简短的段落。教师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树立为榜样,并且给这些同学的“作业”加分。孩子们的背诵激情会在榜样的影响下异常高涨,他们不仅会主动地增加背诵内容,而且会背诵那些有价值的段落。
  
  三、指定法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那些自觉性差、背诵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为其指定较多的、内容较长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自觉性强、背诵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指定合适的段落背诵;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背诵全文;对于那些背诵能力特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定文章中有背诵价值的最短的段落(部分语句)背诵。指定法的使用应因人、因文而异,这种方法还应和奖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文字。
  教材中“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的要求,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有积累价值的段落,体现的是对语文目标的落实。采用“比较—奖励—指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既尊重了主体,又达到了积累有价值语言的目标,这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方法。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353500)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以为阅读总是应该先静静地走进字里行间,在徜徉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所带来的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从而感受阅读的快乐!多年来,我自身的阅读实践,就是这样做的。  回到教学中,我却发现让孩子如我这样去阅读整本书并非易事。首先带来几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如何让活泼好动的孩子能够静下来呢?靠纪律,靠说教?实践起来似乎都不理想。其次,就算孩子静下来读书了,如何让孩子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升表达出来
【摘 要】要有效激发学生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必须根据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借助图表、绘图讲解、知识竞赛、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就会由此被大大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才有可能。  【关键词】科普类书籍 阅读 交流策略  科普类书籍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和辩证的视角剖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一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切实地放到更高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尊重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说话、写话内容,尽情表达,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写话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  一、立足童心,科学选图,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在一年级写话教学中,看图写话是常见的一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它与感知、记忆、思维等一样,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但其实,想象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是生命之根,它可以让我们突破生活中诸多的有限性与必然性,获得心灵的超越、生命的释放。因而,有想象的生活才更具诗情画意,有想象的生命才更加飘逸美丽。  新颁布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在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在第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其生动凝练的语言和清新深远的意境,滋养着无数读者的精神世界。选入现行人教版小学课本的四十七篇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诗词经典。但小学生由于处在初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段,自身的人生阅历又尚浅,往往不能很好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美意境,造成对学习古诗的惧怕与反感。  在传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黑板上经常一半是古诗词,一半是字意。用红点注重点字,在旁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萧红曾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的确,回顾萧红短暂而又坎坷的一生,祖父是她精神的寄托,园子是她生命的圣地。祖父和园子,给了她完全的自由与
【背景分析】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合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发展个性、展示才华创造机会,而且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活思维的火花。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尝试。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
【教学目标】  1.以《我的儿子皮卡——尖叫》一书为载体,由表及里,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2.学习猜读、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  3.模仿文本的写法,学习间接描写,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运用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由词到句,轻松导入  1.看老师写字“叫”,组个词。如:哭叫、喊叫、尖叫……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皮卡,皮
庆幸有机会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茹茉莉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茹老师的课堂自信、从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灵动的教学艺术让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雷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茹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我们先来回味一下茹老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老师播放了一段自己画的
《陶行知文集》一书,讲述了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内容蕴含丰富。  陶行知的著述,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代表他“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我要就一个字不写;如果写的话,必是我思想里产生出来的和谐的系统”。  读《陶行知文集》,可谓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先生在《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等篇章中的阐述,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教学”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