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影像工作者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中等渡船-选自《江》 王远凌 摄

  我觉得职业摄影师在面对一个拍摄项目时,即使没有所谓的感觉,也应该知道怎么进入,怎么拍以及拍什么,这是方法论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在学校里老师教授的不应该是一些所谓的感受或者灵感,不应该把结果交给偶然性,这么多年的拍摄经验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方法论。
礁石-选自《江》 王远凌 摄

  我现在搜集的范围已经延伸到重庆的开埠时期,可以很系统地从影像的角度讲述重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如果说《北京银矿》是一个影像上的横向研究,那我做的更像是一个纵向的影像梳理。重庆对我来说太熟悉了,以这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尽可能把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影像全部搜集过来,最终形成一个研究体系,我觉得这是可以留给后世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No.6


  这些工作并不是由你一人完成,你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什么会从单枪匹马转变为团队合作?
  我之前会问自己:做摄影,拍照片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只有传播起来才有意义,根据传播对象的不同,拍摄的立场和内容也会不一样。如果面对的是买家或者画廊,作品可能会浮华一些,但是一旦要进入消费市场,受众变成了普通的观众或者一些有需求的甲方,那整个工作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单打独斗会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我尝试构建一个团队,以项目小组式的方式工作,这样拍摄的内容会显得更丰富,因为每个人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现在手上有很多的牌,面对不同的工作我可以拿出不同的牌。我觉得做摄影师这么多年获得的最大财富不是拍照的能力,而是我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No.7


  2005年至2011年你一直都在报社做摄影记者,这段经历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是对摄影的理解会更加职业化,其次是让自己的见识和见地得到了迅速扩充。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师都是从报社、媒体出来的,真的应该感谢媒体。我进报社时正好是都市报最为繁盛的时期,特别重视视觉影像这部分。做媒体后能迅速帮你屏蔽掉很多的事情,比如说好奇心,让你不再被表象吸引,迅速抓到事情的本质,这时再面对生死离别或者重大灾难时才能沉着清醒地进行判断和分析。当然做记者还会让人养成一个良好的拍照习惯,使拍照渐渐地变成身体记忆的一部分。

No.8


  你好像在有意地降低摄影中的偶然性,希望整个过程都是可控制的?
  是的,我觉得做作品和做产品是一样的,产品不可控怎么能叫好产品呢?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把摄影当成一个文创产品,产品的形态、购买的对象和前期预算等,这些肯定都要提前确定,可一旦换成摄影产品,大家觉得就不需要这些思考了吗?其实这两件事情的原理是一样的,除非你的照片就是拍给自己看的,但大部分人拍照还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可以兑换相应的经济价值。
  其实艺术不感性,也没有偶然性,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哪一个不清楚自己要走的路线?他们可能一年甚至几年内的作品都被画廊预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要做的就是产品,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识别度更高,给自己设定一个Logo或者符号,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No.9


  大多艺术家都多多少少有些英雄主义或者理想化,而你对待艺术的态度却非常的理性和现实?
  是的,早些年很多摄影师顾不上考虑花费、输出的问题,拿起相机先拍了再说吧,这种方式放在商业市场中是完全不可行的,也缺乏对项目整体的构架。现在有很多摄影的基金可以申请,但是好多摄影师连作品的项目说明都写不清楚,怎么可能要到钱呢?换个角度来说,你的项目说明写不清楚,其实是你对这个项目根本没有想透彻。

No.10


  你很清楚摄影艺术和资本运作的关系,而且你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可以这样理解吗?
  可以这么说,迄今为止我人生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跟摄影有关的。首先,我对不可控的问题不感兴趣,我不买股票就是因为我搞不懂,我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可控的事情上。其次,我非常喜欢茨威格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当你找到自己的使命又恰好有精力和能力去完成这个使命的时候,就会特别有使命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摄影可能就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吧。
杀年猪-选自《栖息地》 王远凌 摄
觀景台-选自《栖息地》 王远凌 摄
旅游线路-选自《栖息地》 王远凌 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影视音乐的特质、构成、表现形式等,并举例分析,说明影视音乐的好与坏,关健取决于与画面的契合,以及怎样做才能与画面达到完美的契合。  【关键词】契合 影视音乐 (影视 音乐 画面)    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音乐应该存在于影视作品之中。的确,如果没有了音乐这片绿叶的衬托,即使是再好的影视作品,也不能成为一朵光彩照人的鲜花。那
[摘要]琵琶在电影音乐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分析琵琶在电影音乐中运用的共性和自身的个性,可以看出这源于琵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技法、具有亲和力的音色等因素。随着电影音乐的发展,借鉴琵琶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琵琶在电影音乐中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琵琶 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感受,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庞大家族的主要成员,逐步成为电影创作元素中举足轻重
[摘要]影视文学中大量街道叙述是一种现代叙述,表达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情绪。在街道中,被刺激的欲望、无法相遇的孤独、心灵家园的缺失,无人知晓的黑暗与秘密都以一定的内在特征反映出来,显示电影人与作家们以一种疏离的姿态对待都市,在感觉和情绪化的世界里他们维持着自我的统一性,而把精神的家园寄托在遥远的他乡。  [关键词]影视文学 街道 后现代主义 叙述    街道,是普通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公共空间,虽是一个空
[摘要]影视剧中的“感觉强化”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强化影视剧对受众的心理震撼与吸引,这是目前影视剧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倾向,“感觉强化”的手段大致分为感官强化,题材强化,主题强化,市场强化;“感觉强化”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外在原因是影视剧的市场化,内在原因是广大受众精神状态的变化。  [关键词]感觉强化 手段 受众    一、影视剧创作中的“感觉强化”倾向    对比一下现在的与十几年前的影视剧,会发
[摘要]本文从电影符号学的角度分析金基德电影镜头语言的美学特色。金基德偏好用一系列的符号来诠释思想甚至表达情感,在他的电影中,一些视觉符号频频出现,例如水、镜子、动物。金基德正是通过这些视觉符号及其之间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镜头语言,使得其影像世界充满着哲思和隐喻色彩,显得凝练而意味深长。  [关键词]金基德 镜头语言 电影符号学 美学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以其主导性美学理念否定了
[摘要]中国动画正在走向复兴,但是与国外动画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原创动画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动漫人才,必须加速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动画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关键词]动画 教育 人才 体制 艺术    由于动画的高科技、高品位、高投入、高风险、高淘汰和成功
[摘要]电影《东京审判》确如电影大师谢晋所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一部难得的思想艺术水平均为上乘之作的电影。尽管东京审判的许多内幕并没有得以完全地披露,电影《东京审判》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关键词]真实 审判 艺术    《东京审判》以纪录片般的影像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历时两年零5个月、开庭达817次的世纪大审判。从整体来看,《东京审判》是部大历史小架构的影片。东京审判过
黑白摄影强调影调的作用,黑白灰影调的分布与过渡至关重要。所以,如何有效控制影调的变化,以此满足摄影作品表达的需要,最好的比照就是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统”。  对于区域曝光系统,我们需要一改胶片时代明室的“曝光预想”和暗室控制,为前期向右曝光,通过后期的“后制曝光”达到需要的曝光及影调状态。  19世纪诞生黑白摄影,黑白灰尤其是黑与白,具有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所以人的眼睛对黑白灰的敏感程度远
[摘要]与当代的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当前戏曲剧本优势在于对传统语言艺术的继承,劣势则在于其题材、内容、思想深度的偏于浅俗,戏曲的衰弱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其大部分剧本艺术水平落后于时代所致。而如果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中国的国民教育普及即为戏曲的复兴提供了最好的未来受众。  [关键词]戏曲剧本 创作困境 戏曲复兴    戏剧剧本作为文学的基本样式之一,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世界文学史上,古希腊悲剧、印
[摘要]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以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呈现了中国从民国到文革结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并在史诗格局之下细腻地刻画了敏感的男性情谊。程段的每一次离合都与成为小楼妻子的菊仙密切相关,如果说堞衣的人戏不分、雌雄难断代表着对京剧艺术的高度尊崇,那么菊仙的声音就是世俗生活的化身,影片中她的每一次呼唤都试图将正在入戏的小楼拉出来,从而使得菊仙与蝶衣的冲突在影片中较之其它矛盾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