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追求、探求与物理客观事实相符的真实思维活动,做到重实践、重理性,不固守传统、不迷信权威,勇于对真理追求探索,并不畏任何的困难挫折,这种求真精神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育的倡导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物理核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求真精神;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求真精神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向,而物理学科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物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对学生培养求真精神中彰显出了独特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求真意识和求真精神,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发展是有长远裨益的,有助于实现核心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一、 以教师自身榜样引领学生求真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身为师表,要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只有教师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率先垂范,讲究求真,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求真,因此有以下两点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到的: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物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确保自身时刻走在知识的前沿,這样才能将最为科学、准确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保证教学治学上的务实求真。第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风品格上的求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园丁精神,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影响学生,教师要说到做到,切实地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处处实事求是、处处尊重科学,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不可以师为尊,不可强词夺理,这样才能真正地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从而用自身求真的教风品格,带领学生不断求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求真精神培养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正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若是初中物理教师弄虚作假、言行不一,又怎能引领学生求真?
  二、 以质疑探究方式推动学生求真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大胆质疑的批判意识,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求真精神的精髓。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与其他学科不同,物理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抽象幻想构建出来的,因此任何物理学说的真实性都需要经受逻辑和试验的双重检验,而物理学科发展就是不懈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所有的主观判断,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原则。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还应该带领学生以质疑探究的方式,去验证物理知识,从而“不唯书”“不唯师”,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学生“求真”。如在学习《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节课程教学中,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U/R,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直接将这一公式概念告知学生,或许学生可以强硬地记住这一概念,或者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知识概念进行解题,但是学生心中永远都会存在这样一个问号,就是欧姆定律是如何推算出的?I=U/R符合事实根据吗?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让学生莫名其妙地学习知识,不如让学生以质疑探究的方式大胆求真,自行去验证前人物理学说的真伪,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的一种体现,也可以从本质上推动学生物理学习成长。
  三、 以物理学科发展激发学生求真
  物理学科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都体现在一部物理史中,在物理发展史中,不仅集结了物理思想与方法,同时还记录了物理学家不懈探索求真的故事,这其中不仅蕴含着智慧,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鞭策和引导,在初中物理渗透求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以物理学科发展历史激发学生求真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时,教师除向学生讲解F浮=ρ液gV排原理知识外,还应该将这位伟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及其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告知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这样的物理故事告知学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会被阿基米德善于发现、善于验证的精神所感染,从而争做物理学习中的有心人,得到求真精神的培养。而像这样的物理学史故事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物理学史讲解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们勤奋进取、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献身物理学科的远大志向。
  四、 以科学方法掌握内化学生求真
  求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过程中,若是想让“求真”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教师就必须要传授学生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确保学生“得渔”而非“得鱼”,才能确保求真教育真正得到渗透。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使学生懂得任何确定观察的目的,并且可以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观察和记录的文字数据不会出现误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求真,并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是学会验证和调查,教会学生如何确定调查方向、如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形成大胆推断的能力,这也是求真精神培养的保障。最后当观察、验证结果和自身的预想不一致时,不可固执己见,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才是追求求真。此外运用他人的资料能够注明资料的来源也是求真的一种体现,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身的尊重,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只有将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确保求真教育得到更好的渗透。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在摩擦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并让学生进行亲身的感受,从而总结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上的求真。又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在家带一个小灯泡,带领学生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这样学生在求证的过程中不断地求真,实现了对求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物理学习上不断地进步。
  五、 以探索实验开展带动学生求真
  初中物理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抽象的物理知识讲解,都要透过立体的物理实验呈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带动学生求真的关键。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主义严重,教师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进行教材实验流程操作,学生多数已经知道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毫无新意,因此也无法带领学生求真。为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物理实验的安排体系,设计以探索性为主的实验主线,从而带动学生求真。如在《物体的浮与沉》这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索“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展开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跳脱出了教材的桎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想象和预测。如有的学生利用海绵、木块等进行实验设计,还有的学生利用砝码、肥皂、水盆等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设计,学生自行地验证出了F浮>G、F浮=G、F浮  六、 总结
  在核心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除传授学生物理知识外,进行求真精神培养也十分必要,为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物理学习长远发展提供保障,这是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阳.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4).
  作者简介:
  涂振接,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奇韬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安排初中政治教学任务过程当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以初中教学过程当中的情感教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教育;政治教学  相对来说,素质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们普遍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理想教学,即情感教
摘 要:“历史文学”一词是白寿彝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中国通史·导论》中说:“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字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关键词:历史文学;甲骨文;诗经  简单来说,历史文学就是如何描述历史的问题。远古的传说多是依靠口耳相传,在传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所遗失。所以历史必然要
摘 要:当今我国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为了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继承传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合理适度地渗透乡土地理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传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教育;教学方法
摘 要:实践证明,高中地理教学要与课堂实际相结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和策略。  关键词:活动设计;教学策略;意义  一、 引言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的基础,现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由原来的注重对题目的讲解到现在对题目的拓展与反思。老师们运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合作能力,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进而提高了学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施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时,可以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内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的地理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构建有效性课堂。还应注重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地理知识理解的更深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