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中学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各学科逐渐渗透、整合,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为形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课改;学习成果;地理
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关注得少。学生的研究成果一般只是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图片不仅要成为学生本人的评价材料,更要视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宝贵资源。若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开展实践和探索。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等途径,深入了解南县农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就具有乡土气息,有实效性。并且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将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会大大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教材中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看似简单,容易理解,但内涵丰富,如果由老师按部就班组织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且课堂效率不高。只有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时候,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学生自己拍摄的有关南县本地农业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水稻田、棉花、洞庭湖渔业、养鸭场、南茅运河旁种植的杨树等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说出:什么是农业?这些图片或视频展现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看到的,非常熟悉且有一定的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有一定的实效性,真实性,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在地理新课程“一标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的。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全国文综开始分省自主命题的改革,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结合乡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使地理教材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使地理教材更具本土气息,地理老师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调查资料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在分析中体现区位因素。
家住城郊的陈燕说:我们这里原是大片土地,那时人们种棉花、麻、水稻等,现在却是大棚蔬菜、西瓜、葡萄等。
家住浪拔湖镇驿马头村的小军说:“我家有十五亩棉花地、五亩水田。前几年由于没有修路,卖粮难,卖棉花难。去年村公路修好了,棉花贩子、粮贩子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棉花、粮食,而且棉花价格上涨,最高时达到6.8元每斤,很多农户受益。今年我家扩种了4亩棉花地。国家规定棉花最低征收价,每年还给农户补助100元每亩,农民朋友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住在城区的刘灿说:南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被定为国家水稻、棉花、油菜高产示范片试点县,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丛生竹原料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这些材料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找得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得出一个一个的农业区位因素,最后把所有的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归纳,得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经济等因素。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找得知,这些材料和信息的获得有一定的新颖性,而我们的教材内容一般以学科普遍理论为主,与现实的联系往往也并不很紧密,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有的案例陈旧,不太符合生产实际。课堂上采用新颖的案例,强调书本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提出新问题,相互质疑,解答疑惑,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如学生在分析南县发展水稻生产条件优越:南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种植业发展。依照这样条件,南县适合发展双季稻,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地只种植一季水稻?问题的提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激烈探讨。这样由现象到结论的处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分析出结论的成功喜悦感,进而激发兴趣,增加自信。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教条地运用教材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同时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有很多知识如: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商业区位、人口迁移、环境问题等,在地理教学中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小课题,将学生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既体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也是应对新高考的一种教学策略,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运和. 湖南省南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
[2]余培刚,王幼俊. 澳门地理资讯教学的特点及其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教学,2011(18).
【关键词】课改;学习成果;地理
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关注得少。学生的研究成果一般只是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图片不仅要成为学生本人的评价材料,更要视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宝贵资源。若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开展实践和探索。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等途径,深入了解南县农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就具有乡土气息,有实效性。并且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将它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会大大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教材中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看似简单,容易理解,但内涵丰富,如果由老师按部就班组织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且课堂效率不高。只有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时候,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学生自己拍摄的有关南县本地农业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水稻田、棉花、洞庭湖渔业、养鸭场、南茅运河旁种植的杨树等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说出:什么是农业?这些图片或视频展现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看到的,非常熟悉且有一定的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有一定的实效性,真实性,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在地理新课程“一标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的。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全国文综开始分省自主命题的改革,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结合乡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使地理教材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使地理教材更具本土气息,地理老师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调查资料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在分析中体现区位因素。
家住城郊的陈燕说:我们这里原是大片土地,那时人们种棉花、麻、水稻等,现在却是大棚蔬菜、西瓜、葡萄等。
家住浪拔湖镇驿马头村的小军说:“我家有十五亩棉花地、五亩水田。前几年由于没有修路,卖粮难,卖棉花难。去年村公路修好了,棉花贩子、粮贩子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棉花、粮食,而且棉花价格上涨,最高时达到6.8元每斤,很多农户受益。今年我家扩种了4亩棉花地。国家规定棉花最低征收价,每年还给农户补助100元每亩,农民朋友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住在城区的刘灿说:南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被定为国家水稻、棉花、油菜高产示范片试点县,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丛生竹原料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这些材料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找得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得出一个一个的农业区位因素,最后把所有的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归纳,得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经济等因素。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找得知,这些材料和信息的获得有一定的新颖性,而我们的教材内容一般以学科普遍理论为主,与现实的联系往往也并不很紧密,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有的案例陈旧,不太符合生产实际。课堂上采用新颖的案例,强调书本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提出新问题,相互质疑,解答疑惑,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如学生在分析南县发展水稻生产条件优越:南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种植业发展。依照这样条件,南县适合发展双季稻,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地只种植一季水稻?问题的提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激烈探讨。这样由现象到结论的处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分析出结论的成功喜悦感,进而激发兴趣,增加自信。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教条地运用教材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同时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有很多知识如: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商业区位、人口迁移、环境问题等,在地理教学中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小课题,将学生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既体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也是应对新高考的一种教学策略,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运和. 湖南省南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
[2]余培刚,王幼俊. 澳门地理资讯教学的特点及其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教学,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