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秉烛夜游者关于当代诗歌的言说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民族的一种精神现象。诗,当然地属于文学。诗,在我们的身边冷静地存在着。
  对于当代诗歌的写作,我视其为诗人一次次秉烛夜游的精神历程。这样的“夜游”是不轻松的,因为诗人在背负天空的同时,更肩负了来自诗歌本身的责任。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在黑夜里,他所看到的不单是俗世的种种,更多的是触及人类生存的安危,精神的扩张或萎缩。我曾在《一个秉烛夜游者》里写道:“必需的夜游,使你无法离开一片烛光安歇。大地,宁静在呼应:风中的灯火,雨中的跫音。一个被人遗忘的持烛者,最后,手捧微弱的光焰,独立于万物之上。”
  詩歌是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大量事实表明:当代诗歌正走向正午的阳光。她葳蕤的生命力,举世瞩目。“诗歌是盛开于灵魂之上的智慧之花,是人类最本真最光芒的精神之果,这是艺术的真理。还有什么比诗歌更哲学、更美丽地切入生命的真实?而且是最大限度地抵达人类精神之锋刃的艺术呢?”(萧萧语)
  当代诗歌以关注生存、思考人类精神的皈依为主旨。它一反那些陈腐的、停留在情感表面,而远远缺乏思想深度和新鲜血液的“非诗”“伪诗”。
  当代诗歌着眼于对客观事实作冷静、客观的叙写,以意象的并置和它们之间的对照及联系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想。抑或说,“写诗就是制造最多的空白,让好的读者在你设置的空白格上填出新的经验,并且要让不同经验的人在你的空白上填出不同于你和超出于你甚或你根本想不到的经验来,这就是你诗歌能指(即语言符号)所指的胜利。”当代诗歌写作最大的优势是:能对日常的现实生活,进行诗意的提炼,而进入生活本质的表达。在进一步加强主体意识的情况下,诗人努力进入“心理时间”,进入意识阈限以下的更为广大的精神空间,探索“水线下的冰山”。在写作技巧上,当代诗人更多地使用了象征、暗示、变形、反讽、戏拟、隐喻、通感及语言嫁接等技术手段,从而使诗歌作品具备了思想的深沉和流动的形式美。
  当代诗歌,有人曰“不懂”,有人曰“晦涩”,有人曰“朦胧”。其实,这不难理解。熟悉当代诗歌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当代诗歌的道路是坎坷的。它曾经走过一段时空的“空白地带”——那些铺天盖地、舍本逐末的口号诗曾充斥了艺术的殿堂。而现在,哲学、生命美学、人类学还没有广泛地被时下忙于为“物质生活享受”而奔走的人们所青睐、所接受。此外,单就中国古典诗歌来讲,也不见得人人都能读懂陶渊明、李白、杜甫、孟浩然……所以,我们是不能轻易以“好懂”和“难懂”来作为诗歌评判优劣的标准的,更何况,尚有一种令人可畏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令我们圆睁双目,那就是“越是超越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余秋雨语)但不管怎样,那光辉四射的诗性是无法磨灭的。
  今天,当代诗歌正悄无声息地远离了表层而深入到了内脏。它栖居在无声的号叫与沉静之中。“诗在我看来,是一种超出与返回,不断分裂循环的矛盾过程的统一。因此,诗人所追求的所能得到的只是过程而非终极之果。”(沈天鸿语)海德格尔也说:“诗人以神性衡量人生。”“诗把存在者带入存在。”我以为:当代诗歌写作有一个“转识成智”的过程。即:由形而下的知的层面,转移到形而上的思的层面。知是对物的超越,思则是对我的超越。诗人一旦进入这种境界,也就不会对中国古代诗人提出的“欲不死,生于诗”而感到惊讶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他决不会不认识到这一点:诗的质量取决于诗人的生命质量。过重的名利欲望大大减弱了诗歌的抵达力。坚持当代诗歌艺术的精神向度,就成了一种必须上升的动作。这不仅仅是因为诗人重要的品质是正直和独立,还是文化种性的坚韧和完整人格的张扬。由此“我们评判一位诗人的价值时,不仅据以他对个体生命之精神空间的探测深度,还要看他对人类整体精神空间的拓展有多深多广。写作是一种拯救,这拯救不仅指向个我,更指向整个存在”。(沈奇语)“对哲学思想的直接陈述也能成为伟大的诗。”(T·S·艾略特语)可以说,读优秀的当代诗歌作品,你不会有一脸轻松的笑容,因为填满你感官的只有一句话:“苍茫的人类何处皈依?”面对这沉重的命题,当代诗人都在苦苦地追寻。他们忧郁地行走在路途之中,有方向,但似乎永远寻不到答案。反之,“非诗”“伪诗”的情感泛滥、思想浅薄、轻佻浮躁,正是时下一部分读者所愿意吞食的文化垃圾。在这里,我要奉劝所有的诗爱者一句:对于那些类似一次性消费品及以次充好的“非诗”“伪诗”,最好是采取不屑一顾甚或拒绝的态度,因为,它不可能给你带来启悟心灵的光明。
  作者简介:王忆贫,笔名冷崖。安徽省望江县人,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星星》《散文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著有《王忆贫诗选》《笔茧》等。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致老爸  儿时,我爬过最高的山  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从小,心中最美的发型  是爸爸的短发  那时,在外公家的我  日子过得很慢  最大的惊喜,就是哪一天  能见到爸妈的身影  爸爸撑满了我理想的天空  种田、测量、书法、打灶,无所不能  村里村外有口皆碑  那时的我,虽不懂什么叫文化  却一心只希望  有一天,能像爸爸一样  做一个“锯树员”  如今,我早已人到中年  岁月改变了一切  也改变了
期刊
摘要 :顾太清,“清朝第一女词人”“清代词后”,善诗词,本文以顾太清的唱和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唱和词的种类及审美特征。  关键词:顾太清 唱和词 审美特征  顾太清有词333首,皆收录在《东海渔歌》中,其中,唱和类词作占顾太清全部词作的1/3,数量十分可观。  一、顾太清唱和词的种类  唱和之风在我国古代极其盛行,它几乎是古代文人交际往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顾太清以词著称,唱和词更是必不可少。顾
长久以来,风景摄影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而从事新闻摄影近30年的资深记者崔益军,退休后转战旅行摄影。面对大美风光,他如何用媒体人的敏锐拍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探索旅行摄影更深层次的意义?且听他的自述——   我做了近30年新闻摄影记者,与人打交道,拍的也大都是人物照片。从《解放日报》到《申江服务导报》,从文化界到教育界,虽然拍摄的题材一直在变,但那颗热爱摄影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前些年,趁着阳光正
期刊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文艺创作、视听空间,才能正本清源,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犧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舍本逐末了。一段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影视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影视剧的创作对我国民俗文化愈加重视,在许多影视艺术中都融合了民俗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也积极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主要探究影视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影视艺术 民俗文化 互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呈现了我国民俗文化,使得我国民俗文化愈加为人们所熟知,获得了更蓬勃、持久的生命力。民俗文化是传
“三活”艺术家,即被称为“江南活武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被称为“活美猴王”的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被称为“在世活关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盛麟。   盖叫天出身贫寒,幼年即被送往戏班学戏,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并不满足于此,主动学习书法、古典诗词,并将书法、诗词中的奥妙变幻融于自己的艺术中。他更有一个习惯,即有空时就到野外观察动物的变化,尤其喜欢观赏苍鹰单足独立于山顶和其在空中的飞翔盘旋,只
期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长这位老师该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家庭这所学校该创设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能给孩子以足夠的正向引导呢?  给孩子以“鱼”,还是给孩子以“渔”?这是非常考验家长智慧的一个选择题。不同的育儿理念造成不同的教育结果。  选择亲自拼命给孩子“以鱼”的家长,他们生活得特别累,最后还把孩子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而选择“以渔”的家长,经常给孩子创
期刊
上译厂的辉煌无奈早已成为过去,过去了三十年,然我知道有一些影迷对上译厂的这份情结依然不离不弃,他们至今依然牵挂着上译厂的故事、上译厂的人。而后来居然又有一些年轻的朋友,或受网络、或受父母的影响加入了这个行列,说真的,我如同又在做梦了。   初夏那会儿,去了一次天津。本无接受采访的项目,还是糊里糊涂被他们逮住了。那位精明的主持专挑一些棘手的话题向我提问,不过也蛮好玩的。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佐罗”之
期刊
记得当年问过老爷叔刘琼:电影厂介许多出名个地下党,倷当时辰光晓得伐?   老爷叔回答我:“哪能勿晓得,伊拉一是居无定所,今朝钱家塘明朝盖司康公寓(淮海中路1202号)。二是呒没钞票辰光一日天三只大饼过日脚,有了钞票请侬霞飞路吃咖啡……”   “居无定所”我晓得眼,秦城监狱出来于伶老师畀我看过一张上海地图,上头斑斑点点圈出了伊当年同柏李老师两家头蹲过个场化,于老师讲:“打一枪换个地方。”每当接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