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戏曲表演艺术家之所爱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活”艺术家,即被称为“江南活武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被称为“活美猴王”的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被称为“在世活关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盛麟。
   盖叫天出身贫寒,幼年即被送往戏班学戏,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并不满足于此,主动学习书法、古典诗词,并将书法、诗词中的奥妙变幻融于自己的艺术中。他更有一个习惯,即有空时就到野外观察动物的变化,尤其喜欢观赏苍鹰单足独立于山顶和其在空中的飞翔盘旋,只要看到田野中有一只田鼠出现,即鹰眼放光倏然从空中俯冲下来用巨爪将田鼠捕获,他特别注意苍鹰的那双鹰眼,久久模仿并将其糅进自己的武功中。他还主动学习武术,将醉拳等同样运用到自己的武功中,所以他在演出武松戏中如《武松打虎》《打店》《醉打蒋门神》中都有精湛的呈现。单是一个出场“亮相”,只见他单腿独立,另一条腿抬起直挺挺地迈过头顶,两只眼睛灼灼发光,直达剧场最后一排观众的身上,此时剧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难怪观众、专家称赞他为“江南活武松”。
   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以演唐僧西天取经中的孙悟空而名震全国,其他剧种中扮演孙悟空的演员都难以与他相比。由于他演的孙悟空特别精彩,而且美感十足,故被众多观众称为“活美猴王”。六龄童平时有一个好习惯,即经常到动物园观看群猴的一举一动,嬉笑发怒争食,爬高爬低,以便了解群猴的神色、习性。他还学习中国武功中的猴拳、猴棍,尤其欢喜观赏走街串巷的玩猴艺人指挥猴子的表演,从而对猴蹦、猴跳、猴翻、猴吃等特色,了然于胸,故而在表演时将猴形、猴态、猴神、猴韵皆加以创造性的美化,发展糅进自己的表演中,可以说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猴王的功法和戏路。他演出最有名的一出戏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全国巡演,倍受欢迎。到北京演出,更是一票难求。连毛泽东主席与郭沫若同志都到剧场观赏,观后二人还写诗和唱,毛泽东主席那两句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高盛麟是久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是一位功底颇深厚的长靠武生演员,他以擅演关羽的戏而享誉全国。当年他在武汉京剧团演“武生”“红生”行路的戏,倍受观众欢迎。当年汉口有一个“民众乐园”,类似上海的“大世界”。他为了提高技艺,经常到那里观看各种表演,尤其是对杂技场更有兴趣。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妙龄女郎在玩蛇,只见各种花蛇长龙似的在女郎身上忽慢忽快地爬行,从脖颈到胸部到腰间到双腿上来回巡游,在灯光音乐的配合下,只见蛇影飞舞,使人目不暇接,直到眼花缭乱。片刻,又见一条大蛇在她的指挥下,飞快地表演环行八字。它那迅猛的速度,无声的游走使高盛麟着迷不已。见此表演后,他受到了启发,回到家里,便足蹬四寸厚的戏靴,腿绑沉重的沙袋,背扎大靠,苦练蛇蟒式的“圆场”。历久苦练使他的“圆场”好似草上飞、水上漂的模样。此后,在他所有演出靠把武生戏时,观众看到他的“圆场”,只见身行,不见足动,速度、冲击力使得双耳生风,背上的四面靠旗和飘带无风展开,左右摇晃沙沙作响,一丝不乱。顿时场内观众掌声叫好声如雷,实为他的靠把戏着迷。
   关羽的坐骑就是赤兔马,高盛麟还经常跑到軍营里看骑兵操练军马,从中不仅吸取了军马的诸多形态,在《走麦城》一剧中,他饰演关羽,他运用“红生”的“气色”“喷口”充分展示了被敌军追赶,人疲马乏的状态。在“圆场”时,他运用赤兔马飞奔的神态,一口气竟然跑上了八圈以上,观众感到满台人影飞舞,兵马疾行。此时乐队中唢呐吹出了赤兔马嘶鸣之声,表明赤兔马为主效忠的情景。台下观众看得入迷,好似自己也参与了麦城惨烈的厮杀,始终为关羽的安危担心。凡是看过高盛麟演出“红生”戏的观众,无不称他为“在世活关羽”。
   以上被称为“三活”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好学”“好问”“处处留心皆学问”。
  当今的戏曲界还有被称为“活”的表演艺术家吗?似乎已经没有了!多么期盼戏曲界众多的演员能够向“三活”表演艺术家学习、效法,以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有更好的发展和繁荣。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陆续看到活跃在社会上的一些作家、编剧写下的有关上海永福路52号的文稿。1973年—1993年,他们曾在那里为上影创作过剧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回忆。上影在闹中取静的环境中为他们提供了有利于创作的各种硬件,上影的领导和编辑们忘我地为他们“做嫁衣”的精神,特别让他们难忘。事过三四十年了,他们大多已成了名人,有的还给我写信,打听曾为其做过编辑的编辑们的情况。我告诉他们:“走了!”让他们唏嘘不已。
期刊
老底子听大人讲,在铁路上工作是捧上了铁饭碗,而在银行里工作则是捧上了金饭碗。所以我从小就对在银行工作的爷叔阿姨,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现在梳理一下那些年自己跑银行的往事,发现倒也蛮有意思。     小辰光印象中的银行   小辰光我对银行充满一种神秘感。我总觉得银行是不能随随便便进出的,它不像小菜场、百货商店,侬呒啥事体就是勿买啥东西,也可以进去兜一圈,看看野眼。银行是银行!侬不存钞票勿取钞票,
期刊
发现母亲的柔弱、胆小,是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  那天,我放学回家,见厨房附近围了不少人。我家厨房是独立的小房子,后面连着猪舍和冲凉房。  厨房旁边的空地上,新挖了用于建房子的地基。母亲正跟一个男人在争论什么。  那男人怒发冲冠,青筋暴露:“我的地盘我作主,喜欢怎么挖就怎么挖,谁也阻拦不了我!”  母亲面红耳赤,小声争论:“做人总得讲道理,要过得自己也过得别人。你把地基挖得这么近,叫我们以后怎样通行
期刊
致老爸  儿时,我爬过最高的山  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从小,心中最美的发型  是爸爸的短发  那时,在外公家的我  日子过得很慢  最大的惊喜,就是哪一天  能见到爸妈的身影  爸爸撑满了我理想的天空  种田、测量、书法、打灶,无所不能  村里村外有口皆碑  那时的我,虽不懂什么叫文化  却一心只希望  有一天,能像爸爸一样  做一个“锯树员”  如今,我早已人到中年  岁月改变了一切  也改变了
期刊
摘要 :顾太清,“清朝第一女词人”“清代词后”,善诗词,本文以顾太清的唱和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唱和词的种类及审美特征。  关键词:顾太清 唱和词 审美特征  顾太清有词333首,皆收录在《东海渔歌》中,其中,唱和类词作占顾太清全部词作的1/3,数量十分可观。  一、顾太清唱和词的种类  唱和之风在我国古代极其盛行,它几乎是古代文人交际往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顾太清以词著称,唱和词更是必不可少。顾
长久以来,风景摄影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而从事新闻摄影近30年的资深记者崔益军,退休后转战旅行摄影。面对大美风光,他如何用媒体人的敏锐拍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探索旅行摄影更深层次的意义?且听他的自述——   我做了近30年新闻摄影记者,与人打交道,拍的也大都是人物照片。从《解放日报》到《申江服务导报》,从文化界到教育界,虽然拍摄的题材一直在变,但那颗热爱摄影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前些年,趁着阳光正
期刊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文艺创作、视听空间,才能正本清源,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犧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舍本逐末了。一段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影视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影视剧的创作对我国民俗文化愈加重视,在许多影视艺术中都融合了民俗文化,为民族文化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也积极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主要探究影视艺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影视艺术 民俗文化 互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呈现了我国民俗文化,使得我国民俗文化愈加为人们所熟知,获得了更蓬勃、持久的生命力。民俗文化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