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文阅读;小作文;训练设计;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72—01
一、完整简便的小作文训练过程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工作,其中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小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作文是根据每篇课文教学进行的片段性训练,它篇幅短小(当然也可写成结构完整,字数较多的成篇作文);内容较单一,一般紧扣本节课文;目的明确,宜在一篇课文讲完后进行训练。小作文在灵活性、目的性、训练次数以及作文交流上都具有大作文所不及的优势。其过程分三步,即:课文学习—小作文练习(课堂或课下)—课堂交流。具体做法是:1.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知识,并学习写作技巧。2.在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经验,将课文作为自己写作的范例,根据课文内容或学习目标,学习写一篇小作文。或者仿写,或者写感想,或者进行联想,写想象作文,或者改写、续写。这些力争在课文教学之后的剩余时间完成,篇幅不求太长(当然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写得长一些,内容更充实一些),也可以安排在课后时间写作。3.每天的语文课上,在上新课之前,我都特意安排出十分钟的小作文演讲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小作文当堂交流,力争每次交流时间能进行5—10名学生,每学期每位学生争取都有十次以上上台演讲的机会。
二、形式多样的小作文训练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让学生写“校园一角”,在细致阅读“雪地捕鸟”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回忆童年生活,写自己经历的趣事,如“捉蟋蟀”、“玩青蛙”、“掏松鼠”等。讲完《白杨礼赞》,学习本文象征手法,让学生写一篇“粉笔赞”或“蜡烛赞”。在学习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后,要求学生结合本村本校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练习写一则消息(有的同学写了村中挖水窖,建蘑菇大棚,修建学校等新鲜事)。在学习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石拱桥》时,写“我们的教室(或学校、或庭院)”,或写自己熟悉的桥,力求写出桥的特征。当学习散文《背影》与《回忆我的母亲》时,我及时让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阅读了《菜园小记》一文后,让学生写“菜园一瞥”与“一次愉快的田间劳动”。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好多课文在思想内容上对学生有很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适时地让同学们写自己读后的感想,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教完《伤仲永》一文,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使学生结合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过程谈体会,讲看法,进一步认识后天教育与人的才能发展变化的关系。我在教学《羚羊木雕》、《扁鹊见蔡桓公》、《为学》、《愚公移山》等课文时,都及时地让学生写读后的感想。学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写得有理有据。
另外,结合课文我还指导学生做过好多改写和续写练习,培养他们组织材料、构思谋篇以及想像作文的能力。例如,改写《石壕吏》,改写《木兰诗》《卖炭翁》《观刈麦》等。续写的作文练习如:续写“我的叔叔于勒”、“五十年后的小姑娘”(《小橘灯》的续写)、 “皇帝回宫以后”(《皇帝的新装》的续写)、“孔乙己出了酒店…”(续写《孔乙己》)。这些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理解表达能力。
三、坚持小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中学生课堂内外练习写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加以交流演讲,不光发挥了课文的范文价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使更多的同学在欣赏中借鉴其写作长处,这种小作文训练对大作文又是很必要的补充。这样的练笔,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它是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扩展和延伸。从初一年级起,在语文教学上,我就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做这种练笔,每个学生每学期下来,小作文本上的“小作文”,均达到了五十篇以上。无疑,这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编辑:刘於诚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72—01
一、完整简便的小作文训练过程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工作,其中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小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作文是根据每篇课文教学进行的片段性训练,它篇幅短小(当然也可写成结构完整,字数较多的成篇作文);内容较单一,一般紧扣本节课文;目的明确,宜在一篇课文讲完后进行训练。小作文在灵活性、目的性、训练次数以及作文交流上都具有大作文所不及的优势。其过程分三步,即:课文学习—小作文练习(课堂或课下)—课堂交流。具体做法是:1.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知识,并学习写作技巧。2.在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经验,将课文作为自己写作的范例,根据课文内容或学习目标,学习写一篇小作文。或者仿写,或者写感想,或者进行联想,写想象作文,或者改写、续写。这些力争在课文教学之后的剩余时间完成,篇幅不求太长(当然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写得长一些,内容更充实一些),也可以安排在课后时间写作。3.每天的语文课上,在上新课之前,我都特意安排出十分钟的小作文演讲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小作文当堂交流,力争每次交流时间能进行5—10名学生,每学期每位学生争取都有十次以上上台演讲的机会。
二、形式多样的小作文训练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让学生写“校园一角”,在细致阅读“雪地捕鸟”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回忆童年生活,写自己经历的趣事,如“捉蟋蟀”、“玩青蛙”、“掏松鼠”等。讲完《白杨礼赞》,学习本文象征手法,让学生写一篇“粉笔赞”或“蜡烛赞”。在学习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后,要求学生结合本村本校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练习写一则消息(有的同学写了村中挖水窖,建蘑菇大棚,修建学校等新鲜事)。在学习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石拱桥》时,写“我们的教室(或学校、或庭院)”,或写自己熟悉的桥,力求写出桥的特征。当学习散文《背影》与《回忆我的母亲》时,我及时让学生写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阅读了《菜园小记》一文后,让学生写“菜园一瞥”与“一次愉快的田间劳动”。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好多课文在思想内容上对学生有很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适时地让同学们写自己读后的感想,这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教完《伤仲永》一文,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使学生结合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过程谈体会,讲看法,进一步认识后天教育与人的才能发展变化的关系。我在教学《羚羊木雕》、《扁鹊见蔡桓公》、《为学》、《愚公移山》等课文时,都及时地让学生写读后的感想。学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写得有理有据。
另外,结合课文我还指导学生做过好多改写和续写练习,培养他们组织材料、构思谋篇以及想像作文的能力。例如,改写《石壕吏》,改写《木兰诗》《卖炭翁》《观刈麦》等。续写的作文练习如:续写“我的叔叔于勒”、“五十年后的小姑娘”(《小橘灯》的续写)、 “皇帝回宫以后”(《皇帝的新装》的续写)、“孔乙己出了酒店…”(续写《孔乙己》)。这些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理解表达能力。
三、坚持小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中学生课堂内外练习写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加以交流演讲,不光发挥了课文的范文价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使更多的同学在欣赏中借鉴其写作长处,这种小作文训练对大作文又是很必要的补充。这样的练笔,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它是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扩展和延伸。从初一年级起,在语文教学上,我就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做这种练笔,每个学生每学期下来,小作文本上的“小作文”,均达到了五十篇以上。无疑,这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