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占有、支配和使用以满足其需要的全部行为的总和。消费方式除受客观件的制约外,还受消费者本身的个性、情感、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是指中职生对文学作品的选择、阅读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的行为总和。本文意在通过对中职生当前的文学消费方式做出分析,在对中职生文学消费方式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对学生文学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为建设较高品位的中职生文学消费环境和氛围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中职生文学消费现状
  
  1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时间不多,但也不可或缺。阅读时间是衡量阅读生活的基本指标之一。中职用于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普遍不太多,但每天也有半小时至一小时。
  
  2 阅读内容多样,偏爱轻松、休闲的文学通俗读物。休闲通俗文学是中职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阅读文学书刊通常有:
  小说类:《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哈利·波特》、《第一次亲密接触》。
  杂志类:《读者》、《意林》、《萌芽》、《心灵鸡汤》。
  漫画类:《棋魂》、《太夜叉》、《漫友》、《通灵王》。中职学校自己创办的文学刊物。
  阅读名著这类纯文学作品的中职生很少。
  
  3 多数中职生是借阅文学作品。一般到外面书摊、学校图书馆,或是朋友们处得到文学作品。
  成功人士、强者和幽默家是中职生最喜欢的书中人物。中职生喜欢的人物有:喜剧人物、言情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超自然人物(如神仙鬼怪等)、侦探、军人、历史英雄人物、勤奋努力者、有冒险精神的成功者、科幻人物(如机器人等)、同龄人。
  
  4 寻找心灵的慰藉是中职生认同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目的。大多数中职生都认为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深入阅读的少,当然,其中也有注重阅读内在价值,即为了拓宽知识面和增强文化修养的。
  
  5 接触过不良文学读物的中职生有,但人数有限。将近有1/5的中职生承认,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看过一些黄色淫秽的不良文学读物。
  从上面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当前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是以轻松、休闲文学作品为主,目的是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以消磨时光,文学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中职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有少数学生受到不良作品的影响。
  
  二、当前中职生文学消费方式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消费方式首先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消费者本身的个性、情感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与外在的客观文学环境有关,当然也与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他们的个性、偏好有关,从上面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原因:
  
  1 整个消遣性文学生产和消费环境对中职生文学消费方式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以世俗化、感性化为特征的消费趣味成为了商品社会主导性的趣味,同时印刷和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了广泛运用,文学的生产更多地关注市场效应和消费趣味,在这种消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文学也以一种宣泄和释放为目的,通俗文学取代了严肃文学,亚文学替代了纯文学,社会商品化的侵蚀使文学作品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消闲性上,它能够给作者带来利润也能够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官刺激,因此在商品社会里为思考生活追求真理而进行阅读的人在减少,消费性阅读成为了当今社会主流的文学消费方式。
  这种消遣性文学生产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到中职生在文学作品的消费上,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消遣性文学作品的机会,而他们也更青睐于娱乐、消遣性的“快餐文学”。“现在班上流行的那些书,像《幻城》、《麻雀要革命》之类的,我们都喜欢看”某职校学生阿敏说,她喜欢的漫画有《侦探柯南》、《海盗路飞》,“都是讲励志和友情的”,“我很喜欢郭敬明的《幻城》,而且他长得很帅啊!”她还喜欢读爱情小说。
  
  2 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他们的个性、偏好对他们的文学消费方式产生必然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享用不仅仅意味着获得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它更是一次精神之旅,读者在与文学商品的交融碰撞中建构自身的价值,因而,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品位和判断力,他们的文学消费方式就会不一样,他们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来选择自己的文学作品和阅读等有关的文学行为。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偏好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文学消费方式。
  
  (1)在成长心态上,中职生已具有自主能力而不过分依赖老师,自我意识也非常“早熟”,在文学阅读中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老师指定的“经典”而是坚持自己去选择。他们经常提到的就有“名著太沉闷了,很多把现实捕写得太残酷,不想看,不喜欢”,而通俗文学作品如网络小说、青春小说、科幻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也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正是中职生心中的自我,因而他们必然选择这类文学作品。
  
  (2)中职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城市职中的学生,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目睹城市的富贵繁华,备感自身的渺小,自卑情绪常伴着他们。中职生虽然普遍自卑,但内心仍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进入职中后,他们大都希望重新开始,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但求胜心切,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其良好愿望常难以达成,结果情绪一落千丈。这时他们就会选择轻松、愉快的文学作品来排遣心中的这种苦闷。因此,轻松、消闲、宣泄就成为中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时尚。
  他们在选择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强调休闲作品,科幻小说、漫画、青春小说读起来“感觉很亲切、轻松”。而这类作品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想像力,融会了古今中外的特色,这些正是学生们所憧憬的。二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情感贴近中职生的内心,如吕归尘的《缥缈录》等的主角有太多当前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切体验的情感:孤独、不解、寂寞、担忧、恐惧。这些主角就像现实中的中职生,为了摆脱这种情感而拼命寻找和维护友情。三是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好像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外面世界的大人们有自己大体明确的道德信念和事业追求,而中职生们似乎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在那个奇幻的境界中学生们可以观照现实世界和他们心灵中的问题,他们在感动之余将幻想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从而获得精神寄托。
  
  (3)中职生更渴望表现展示和理解自己。但他们大多是被动地等待他人来理解自己,而缺乏对他人的理解。所以他们有时也选择学校刊物,或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得,或把自己的心声写人其中。
  
  (4)中职生由于没有高考压力,甚至可以说有一些中职生心灵相当空虚的,而且生活圈子集中易于互相影响,在他们眼里,读文学作品如同吃冰淇淋一样想得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实施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否与新课程同行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教师是导演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
常言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晓”,现今“成名”的一个关键举措便是通过高考。近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它的效果与效率如何,将直接影响着高考中文综的成绩,甚至总成绩。  第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且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从掌
一、地理学科特性分析    地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些理念呢?我校实施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而“难”恰是一个学科的精髓所在,如果自己不能形成一套富于个性色彩的作文训练思路,就绝不是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恰当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是作文教学走出困惑的关键所在。    “读”与“写”    无疑,“读”与“写”既是语文教学的“双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关系,从三个角度表现出来:第一“读”与“写”是各自独立的,一个负责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一个负责主体由内而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精心培护这块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我们必须抓住兴趣做文章。    1 以悬念激趣  在
摘 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创设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为课例,依托“家乡高邮湖古今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境,浅谈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步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
摘 要: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中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以“锋面系统”为例,从课堂主线、课堂引入、教学重点、难点、课堂语言、师生活动几方面着手,反复研磨,最终使本课例得到提升。  关键词:磨课;地理教学;教学设计;锋面系统  所谓“磨课”是指一段时间内,帮助上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最终达到生成好课、升格
摘 要:文章以“内力作用”为例,结合单元备课思路,改变传统教学目标编写模式,从核心素养提升出发,提出整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目标、重视问题教学与任务群设置、重视表现性评价等高中地理单元备课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单元备课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传统的备课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单元备课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单元是以专题、问题及学生活动为中心,将具有因果关系、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达,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线地理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而赛耶模型是实现STEM教育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选择“万州港电的三生三世”为问题链条,探索借助赛耶模型进行地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赛耶模型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教学方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赛耶模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再加上不守纪律,就被称为“双差生”。学生一旦被视为“差生”,在教师、同学眼中往往就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其实,把学习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本身就带有偏见,有不少“差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因此我们应称其为“后进生”、“待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