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思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wy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事实思维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可能性假设的过程,产生的可替代的情况比真实发生的情况要好的被称作上行反事实思维,而产生的可替代的情况比真实发生的情况更糟的被称作下行反事实思维。下行反事实思维具有情绪功能,它的产生会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负性事件的方式来消除负性情绪,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经历许多不同的事件,有些事情会让人高兴,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有的则不然,会给人带来伤心、难过、恼怒、后悔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及时排除,或者是不能有效应对,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威胁。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面
  1.1新环境的适应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新的生活和人际环境无不给他们带来种种矛盾和挑战,大学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是新的环境,在一个新环境中,远离父母,独立生活,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然后与不同的同学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到一个学校,有的人可能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成绩来到这个大学很满足,有的同学可能就不会那么满意,觉得自己来到这个学校特别不理想,埋怨自己当初考试没有考好,以自己的能力,或者某门科目再好一点,就会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这两种同学都会存在适应问题,但后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导致学习和人际关系都出现问题,最终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1.2学业问题
  高中经历了特别紧张的学习生活,感觉到大学终于可以放松了,因此可能会导致对大学课程的怠慢,最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业问题在大学生看来还是很有分量的,因此会给他们带来负性情绪。除此之外,有的學生在自己原来的学校乃至所在地区都是佼佼者,但是入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的水平只是中等甚至中下,这样也会带来自卑感,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再有甚者,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没有目标,又很焦虑,长期下去,更是威胁心理健康。
  1.3人际关系
  除了学业问题之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新环境中面对新同学,要建立起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心血的,跟不同地方的同学相处,尤其要住在一起,更是考验他们处理问题及适应的能力,如果有所缺乏,则同样会带来负性情绪,若没有牢固的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只能自己承受,这样一来,会给他们带来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1.4求职问题
  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都想有份好的工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择业的期望过高。学生都有远大理想,但是事实与理想的差距常常会给他们带来打击,导致焦虑不安。有的学生面对求职失败的经历不能正确处理,陷入自卑,害怕失败,这种恐惧情绪的笼罩,会使他们压力倍增,陷入负性情绪之中。
  这些负性情绪都是由生活中的事件引起的,有的事件对有些人来说是负性事件,而对另一些人可能就不是负性事件了。负性事件会给人带来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如果不加以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带来心理上的问题,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
  生活中一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抗负性情绪。在负性事件下会产生反事实思维,尤其是容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即如果怎样了,那么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或者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果。比如“如果我要是努力点,我可能会考得更好”等。这样的思维会提醒我们在未来生活中,避免发生此类事件,但是在当前很容易让人陷入痛苦和自责当中,这样就不利于身心健康。
  2.反事实思维
  2.1反事实思维的概念
  反事实思维,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可能性模拟的过程,也叫假设思维。它常以“What might have been”的形式进行表征。模拟的结果是比现在真实的结果更坏或者更好,即与事实相反。在事件发生后,人们会拿事件可能的结果跟事件现实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可能会有更好的感觉,也可能会有更糟糕的感觉。比如“如果我坚持少吃甜食,那么我就不会有蛀牙了”或者是“还好蛀牙发现得早可以补,要不就要拔牙了”。这种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构建一种可能性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思维过程受到客观实际结果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会对这些认知因素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反事实思维强调的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与其假设的替代结果进行比较,目的是预测、推理、进行因果归因,能为人们未来的行为指明方向,进行改善。
  2.2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
  Markman等根据发生的方向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上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上行假设,它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现实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考试前多点复习的话,那么我就不会得B了。下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下行假设,它是指可替代的结果比真实的结果更糟糕,如好在我考试前看了两眼书,不然的话连B都拿不到。
  2.3反事实思维的功能
  鉴于反事实思维对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如情绪、判断等)都具有重要影响,Roese把反事实思维的功能分为准备功能和情绪功能两个方面。
  准备功能是指个体通过反事实思维为未来做准备,并改善事件的结果及自己未来的命运。Morris和Moore研究表明,与下行反事实思维相比,上行反事实思维具有更强的准备功能(有时也被称为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是指渴望改善自我并为未来做准备的动机,它有助于个体通过提供关于怎样改善的信息为未来做准备。比如一个人的手机丢了,他的自我改善动机占优势,他会想到“如果我要是小心一点,那么我的手机就不会丢了”,这种想法会让他有负性的情绪体验,如自责、后悔和愤怒等,但他能从这次失败的经历中得到经验,为之后做准备,避免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情绪功能是指反事实思维能使个体感觉变得更好或者更糟,它是以比较效应为基础的。相较于上行反事实思维,下行反事实思维提供情绪功能(有时指自我增强),自我增强是指人们渴望增强他们自我概念当中积极的方面在消极的信息中保护自我,允许个体通过和可能发生的更糟的事情对比让他们自己感觉更好。例如一个人的手机丢了,他的自我增强动机占优势,他会想到“好在我的通讯录有备份,再买个手机就行了”,此时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不陷入难过的情绪当中,让自己有更好的情绪体验。
  在大量的关于反事实思维功能的文献中都提到,上行反事实思维比下行反事实思维更容易在负性事件中产生。和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和准备功能的分类类似,压力应对研究者们区分了两种普遍的应对压力的措施类型,即问题聚焦及情绪聚焦的应对方式。其中,问题聚焦的应对方式涉及的是努力改变情境,而情绪聚焦的应对方式涉及调节压力事件的情绪后果。上行反事实思维为一种问题聚焦的应对策略,某人试图为未来做计划并获得对负性事件的控制感和掌控权(Kasimatis,Wells,1995;Taylor,Schneider,1989)。相反,下行反事实思维对应情绪聚焦的应对范式,通过和一个模拟选择对比让某人真实的事件状态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糟来消除负性的情绪(Kasimatis,Wells,1995;Roese,1994)。
  通過上述对反事实思维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下行反事实思维更有利于非负性情绪的产生,相较于上行反事实思维,在负性事件之后进行下行反事实思维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功能让人们跳出负性事件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以更乐观的方式看待已经发生的问题,它可以让个体体验积极的情绪。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功能,以此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孔庆蓉.浅析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1(33):92-94.
  [2]朱平,杨莉萍.反事实思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74-77.
  [3]陈俊,贺晓玲,张积家.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416-422.
  [4]刘肖岑,桑标,窦东徽.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83-895.
  [5]童薇,阳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情绪中的角色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4,6:014.
  [6]RoeseNJ.Counterfactual think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7,121(1):133.
  [7]White K,Lehman D R. Looking on the bright side: Downwar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n response to negative life event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5,31(10):1413-1424.
其他文献
目的:用改良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ⅠreceptorantagonistIL-1ra)对HSCsⅠ型胶原(CollagenⅠ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地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
摘 要: 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信息需求量很大,为了使学生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网络应用的作用,彰显优势,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弥补不足。这就要求生物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  关键词: 网络应用 中学生物 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注重每个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的发展,要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原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探究。科学探究是追寻问题本质,是人类科技及生产力进步的支撑,同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
摘 要: 化学概念的讲解在化学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知识掌握中的难点。本文围绕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难掌握的化学概念展开。主要描述运用实验、例题讲解及类比的方法辅助化学基本概念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辨析化学基本概念。  关键词: 化学概念 实验 例题 类比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题的正确率是可以的,但基础题失分情况较严重,通过与学生的单独交流沟通,我发现这
目的:去铁胺(deferoxamine,DFM)是一种高效铁螯合剂,能螯合游离的或结合于铁蛋白、含铁血黄素中的非血红素铁离子。通过观察红细胞注入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非血红素
◆摘 要: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且可以将其继承,发扬光大。但是由于新文化的大量涌入,导致很多人都偏爱日韩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问不理。目前,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门课程就是高中语文,通过学习高中语文也是一种巩固传统文化的方式。在高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文章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德为主,通过实际行
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形色色,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对来说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时间长,知识面广,影响也大。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挖掘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制定符合工程教学专业认证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工程教学专业认证标准,通过区域需求分析、学科建设、专业性质与学校办学定位三个方面,修订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农业水利工程 培养目标 修订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区域需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