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维护肠道健康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环龙,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同济大学医学院肠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普外科专科分会大肠癌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结肠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每年近60万人死于结肠癌。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其中,饮食结构不平衡、肥胖和缺乏运动等生活环境因素影响重大,30%~50%的结肠癌可归因于此。
  许多研究证明,肉类摄入量与患结肠癌风险有关,长期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会使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20%~30%。其可能的机制为:红肉中富含的亚铁血红素刺激人体肠道产生内源性亚硝酸盐化合物,以及肉类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化合物,可改变胆汁酸和肠道微生态,使肠道微环境有利于肿瘤形成,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研究显示:高热量饮食可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更高。高脂肪饮食可改变肠道微生态,使之有利于肿瘤发生;与低脂饮食者相比,高脂肪饮食者结肠内有害残留物和有害菌群数量更多。
  还有研究发现,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量大于50克)、中等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12.6~50克)人群结肠癌的发生率分别增加52%、21%,大量饮酒的亚洲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更高,其风险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以男性尤为明显。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结肠癌患病率呈明顯负相关。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粪便在肠腔内的停留时间,改变肠道菌群和局部代谢,增加排便量,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可显著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鱼类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多吃鱼类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机会。
  结肠癌致病因素错综复杂,与年龄、免疫功能、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其中,饮食因素非常关键。从维护肠道健康的角度讲,应该少吃红肉和肉制品,少吃高脂肪食品,限制饮酒,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可多吃十字花科类蔬菜,如白菜、西蓝花、卷心菜、花菜、白萝卜等。另外,平时适当多吃鱼也有好处,尤其是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鱼,如剑鱼、真鲷、青石斑鱼、鲑鱼、金眼鲷、鲈鱼等。
其他文献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指发生于肾盂、肾盏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见于30~60岁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为什么会患肾结石呢?研究显示,除了泌尿系统感染、梗阻、自身代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外,肾结石的发病与不合理饮食关系密切。  吃什么,减少肾结石风险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 张新胜 薛长勇(教授)  结石的由来  临床上,一般将肾结石分为四类:含钙结石、感染
医患关系和谐必备条件一:聪明的病人  医患关系和谐是看好病的基础。首先,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病人的坦率与真诚。一个聪明的病人,往往懂得在看病前做充分的准备,并且培养自己的“公关”能力,能够在看病时与医生充分沟通、互动,使自己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将收获达到最大化。  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面对病情时都是从“无知”到“有知”。对病人而言,当身体感到不适时,或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常常会主动从网络上、病友
标题中的“发”字,念去声,是头发之意。  男性脱发多为雄激素性脱发,是因头皮中双氢睾酮的含量持续增加而导致毛囊萎缩,头发变少、变细症。当然,女性也可发病。  女性脱发多发生于产后,孕育、分娩耗损先天,故肾之精血消耗,故产后有脚酸、腰痛、脱发等症状。  当下冬令进补膏方,已成为养生的时尚话题。膏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描述,后世《备急千金要方》丹参膏、《本草纲目》人参
夏季到来,天气潮湿炎热,病菌、细菌极其活跃,眼睛时刻受到威胁。骄阳似火,紫外线肆虐,眼部的营养素流失加速,伤害晶状体和视网膜,眼病频发,眼睛成了“重灾区”。夏季保护好眼睛很重要,别让眼睛当“病劳模”。  眼睛过劳易早衰,眼睛饥饿易生病  人体与外界的交流90%通过眼睛来完成。每一天眼睛都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看电视、频频使用手机和电脑,双眼过劳,加上数不清的蓝光辐射。从40岁起,眼睛开始衰老。如果过
宜选择的食物  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季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大便干结等秋燥病证。此时,饮食宜以清淡甘润为主,注意润肺防燥,可多选择蜂蜜、银耳、梨、白萝卜、百合、莲藕、甘蔗、芝麻、大豆、牛奶、鸭肉、乌骨鸡等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 防治温燥  初秋虽属秋季,但暑气仍烈,体内易存有湿热之气,出现脾气被困的病证,故要多吃些能祛除湿热的食物。兔肉、鸭肉、甲魚、海参等凉性食物较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分析了10000多名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数据,结果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研究发现,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1~50岁,女性患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且该年龄段前均呈现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舒张压、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
根据记忆时间长短,记忆可为即刻记忆、短期记忆、近事记忆和远事记忆;根据记忆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中年人记忆力减退原因复杂  记忆是既往的经验在脑内储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是信息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环节。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强大,特别是学习能力强,过目不忘,能像海绵吸水那样记住所有东西。中年期以后,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记忆能力逐渐发生变化,突出的特征是快速记忆和学习能力不
引言:调查显示,目前全国 40 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超过 1 亿。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使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易导致骨折,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很多,但不少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依然停留于坊间口口相传的“伪科学”上。那么,骨质疏松症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伪科学之一: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患病后可以靠补钙来“亡羊补牢”?  经常听闻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覆盖全身,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损伤的第一道屏障。由于受环境因素(包括紫外线辐射、风吹、冷热刺激、接触有害化学物品等)的影响,再加上皮肤自然的老化过程,皮肤的衰老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那么,有没有办法预防、减缓皮肤的老化?皮肤老化后,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呢?【皮肤衰老与光老化密切相关】  衰老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之一,而皮肤是面“镜子”,常被作为判断一个人年龄最直观、最重要的标
国外研究者依据一个老年痴呆症风险模型,预估约35%的患者与9种危险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能够人为改变。这9个可控因素分別是:确保良好的儿童期教育、控制高血压、防止肥胖、不吸烟、控制糖尿病、避免抑郁、防止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坚持运动、老年阶段保持充分的社交活动。研究者指出,控制好这些因素对于大脑是否保持足够的活力很重要。如果儿童时期未接受足够的教育,中年时期患高血压和肥胖,老年时期久坐不动、社交上孤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