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流利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下面努力: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
  正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是作为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
  农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显得胆怯,不擅言辞,不敢大胆发言,因此,教师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如教师应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课前讲一个笑话,跟学生拉一拉家常,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自己的语言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想法,切忌批评学生,大发雷霆,制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要正确引导、提示,绝对不能当面批评,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同学,更不能当众羞辱他。如果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而是对“抢答者”严厉训斥,对“误答者”讽刺、挖苦,对“未答者”冷淡漠视……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老师唱独角戏,而没有学生愿意回答的局面。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刚刚萌发的说话欲望要加以保护,要有意识地多提问,并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
  农村学生课堂发言时往往依赖学习资料,依赖教材,照着书本和资料读一段给大家听,算是发言,有时在所读的内容中只有一部分是针对问题回答的,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整合教材和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原创语言。学生要娴熟地使用自己的原创语言回答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课文中重点词句要加以理解,弄明白其含义,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修辞手法句、各段的中心句、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描写句,然后瞄准问题的要点对答案进行整合,理清思路打腹稿,准备回答。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引导掌握常规要领,抓住要点为我所用,如课上要求学生对课文作者进行介绍,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作者姓名,朝代、国籍、文学(社会)地位以及主要作品等方面介绍。赏析某一句(段)时,可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方面作答等等。学生有时怯于说话是因为不会说话,这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一项常用的说话训练。如回答老师提问的“为什么”时,就要求学生要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来回答。如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要用“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是”等来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如在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该用“这篇文章写了谁什么事”“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等句式来说。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说话方法,就会在课堂上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回答问题。这样,说出的话就清楚、完整、有条理。
  三、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很想发言,但害怕自己错了引起学生笑话,想发言但最终没举手,长期这样封闭心门,导致在课堂上一直做听众,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予激发鼓励,教师在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认真设计,弄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那些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获得表达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回答问题了。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如“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看谁回答得最好”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开展“今天课堂谁最棒”的发言竞赛活动,比谁发言最棒,哪一组发言人次最多,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四、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平时的点滴练习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该给学生集中表达的机会,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积极的说话欲望,乐于说话。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如:出示一幅插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然后看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说出自己说的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好。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课文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到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如学习《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一说熊猫的外形,图上熊猫所处的环境等,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2.为课文补白
  有的课文中一些语句或意思有一定的省略,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极好材料。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中“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结合板书进行说话练习
  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对比性很强的板书,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分列分行,然后让学生运用“以前的少年闰土……后来的中年闰土……”的句子来说一说闰土前后的不同,学生通过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线索。
  4.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种形式可以一学期搞一、两次。事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在班上口头表达,让同学们点评。
  5.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如地表达
  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用优美语言自如地表达出来。教师应为学生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到野外去踏青,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象说给大家听。
  除上述外,通过诗歌朗诵、故事讲演、五分钟新闻交流会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贵在实践,让每一位农村学生运用自己的原创语言,让孩子大声说出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艰巨而又长久的重任,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把这项重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文就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语文课程相结合,激活语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灵活化,多样化。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必须
通过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策略的和谐等,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一、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演绎精彩课堂,就要追求课堂教学系统的和谐。  1.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演绎精彩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友好的、合作的、宽容的、尊重的、赏识的、信赖的、有爱心
【关键词】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 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同时,通过问
沈从文先生深得中国传统诗文含蓄蕴藉之神韵,写人状物点到为止,余韵绵长。课文节选了《边城》第三至六节共四节文字,在表现翠翠朦胧的情感萌动方面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这里试做分析。  一、情有所动  1.有了“找伴”的念头  小说第四节翠翠端阳节进城看赛龙舟时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对男女情事不会太明了,顶多萌芽状态,这时她的“找伴”心理正说明了这一点。“先是两人同黄狗进城前一天,祖父就问翠翠:‘明天城里划船,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球目光定格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他深情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百年征程,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坚定表明前进
一、要点不全  例1: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  老大徒伤未拂衣。  问:首句的“不”字在有的版本中写作“未”字,你认为哪个字更适于抒发情感?为什么?  [考生答案]“不”字。“不”表示主观不愿意,更能表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污浊官场在厌恶。  [参考答案]“不”字更
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一、导  课前同学们听了一首歌,你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游子思乡之情)  游子是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同学们有没有离家在外的经历?离开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谈)  是的,想家的感觉很不好受,老师也有过离家的经历,离家在外地求学,常盼着放假回家。庆幸的是,现在交通便利,想家的时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有一人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都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
【内容摘要】高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而理论唯有通过实践方能长青。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
编者按: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书信,从口信、结绳通信等早期形态,发展到泥板家书、简牍家书、纸质家书等各种形态,有着悠久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烈士的家书,汇集了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精华。百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呢?就此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数学活动课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或一章结束之后。这样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