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流利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下面努力: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
正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是作为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
农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显得胆怯,不擅言辞,不敢大胆发言,因此,教师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如教师应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课前讲一个笑话,跟学生拉一拉家常,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自己的语言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想法,切忌批评学生,大发雷霆,制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要正确引导、提示,绝对不能当面批评,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同学,更不能当众羞辱他。如果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而是对“抢答者”严厉训斥,对“误答者”讽刺、挖苦,对“未答者”冷淡漠视……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老师唱独角戏,而没有学生愿意回答的局面。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刚刚萌发的说话欲望要加以保护,要有意识地多提问,并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
农村学生课堂发言时往往依赖学习资料,依赖教材,照着书本和资料读一段给大家听,算是发言,有时在所读的内容中只有一部分是针对问题回答的,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整合教材和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原创语言。学生要娴熟地使用自己的原创语言回答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课文中重点词句要加以理解,弄明白其含义,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修辞手法句、各段的中心句、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描写句,然后瞄准问题的要点对答案进行整合,理清思路打腹稿,准备回答。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引导掌握常规要领,抓住要点为我所用,如课上要求学生对课文作者进行介绍,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作者姓名,朝代、国籍、文学(社会)地位以及主要作品等方面介绍。赏析某一句(段)时,可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方面作答等等。学生有时怯于说话是因为不会说话,这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一项常用的说话训练。如回答老师提问的“为什么”时,就要求学生要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来回答。如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要用“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是”等来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如在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该用“这篇文章写了谁什么事”“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等句式来说。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说话方法,就会在课堂上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回答问题。这样,说出的话就清楚、完整、有条理。
三、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很想发言,但害怕自己错了引起学生笑话,想发言但最终没举手,长期这样封闭心门,导致在课堂上一直做听众,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予激发鼓励,教师在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认真设计,弄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那些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获得表达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回答问题了。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如“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看谁回答得最好”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开展“今天课堂谁最棒”的发言竞赛活动,比谁发言最棒,哪一组发言人次最多,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四、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平时的点滴练习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该给学生集中表达的机会,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积极的说话欲望,乐于说话。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如:出示一幅插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然后看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说出自己说的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好。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课文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到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如学习《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一说熊猫的外形,图上熊猫所处的环境等,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2.为课文补白
有的课文中一些语句或意思有一定的省略,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极好材料。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中“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结合板书进行说话练习
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对比性很强的板书,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分列分行,然后让学生运用“以前的少年闰土……后来的中年闰土……”的句子来说一说闰土前后的不同,学生通过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线索。
4.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种形式可以一学期搞一、两次。事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在班上口头表达,让同学们点评。
5.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如地表达
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用优美语言自如地表达出来。教师应为学生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到野外去踏青,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象说给大家听。
除上述外,通过诗歌朗诵、故事讲演、五分钟新闻交流会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贵在实践,让每一位农村学生运用自己的原创语言,让孩子大声说出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艰巨而又长久的重任,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把这项重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
正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是作为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
农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显得胆怯,不擅言辞,不敢大胆发言,因此,教师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如教师应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课前讲一个笑话,跟学生拉一拉家常,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自己的语言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想法,切忌批评学生,大发雷霆,制造紧张恐怖的气氛。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要正确引导、提示,绝对不能当面批评,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同学,更不能当众羞辱他。如果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而是对“抢答者”严厉训斥,对“误答者”讽刺、挖苦,对“未答者”冷淡漠视……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老师唱独角戏,而没有学生愿意回答的局面。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刚刚萌发的说话欲望要加以保护,要有意识地多提问,并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
农村学生课堂发言时往往依赖学习资料,依赖教材,照着书本和资料读一段给大家听,算是发言,有时在所读的内容中只有一部分是针对问题回答的,有的甚至是答非所问。因此,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整合教材和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原创语言。学生要娴熟地使用自己的原创语言回答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课文中重点词句要加以理解,弄明白其含义,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修辞手法句、各段的中心句、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描写句,然后瞄准问题的要点对答案进行整合,理清思路打腹稿,准备回答。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引导掌握常规要领,抓住要点为我所用,如课上要求学生对课文作者进行介绍,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作者姓名,朝代、国籍、文学(社会)地位以及主要作品等方面介绍。赏析某一句(段)时,可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方面作答等等。学生有时怯于说话是因为不会说话,这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一项常用的说话训练。如回答老师提问的“为什么”时,就要求学生要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来回答。如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要用“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是”等来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如在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该用“这篇文章写了谁什么事”“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等句式来说。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说话方法,就会在课堂上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回答问题。这样,说出的话就清楚、完整、有条理。
三、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很想发言,但害怕自己错了引起学生笑话,想发言但最终没举手,长期这样封闭心门,导致在课堂上一直做听众,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予激发鼓励,教师在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认真设计,弄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那些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获得表达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回答问题了。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如“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看谁回答得最好”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开展“今天课堂谁最棒”的发言竞赛活动,比谁发言最棒,哪一组发言人次最多,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四、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平时的点滴练习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培养,除此以外,还应该给学生集中表达的机会,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积极的说话欲望,乐于说话。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
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如:出示一幅插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然后看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说出自己说的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好。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课文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到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如学习《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一说熊猫的外形,图上熊猫所处的环境等,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2.为课文补白
有的课文中一些语句或意思有一定的省略,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极好材料。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中“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3.结合板书进行说话练习
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对比性很强的板书,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分列分行,然后让学生运用“以前的少年闰土……后来的中年闰土……”的句子来说一说闰土前后的不同,学生通过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线索。
4.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适当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这种形式可以一学期搞一、两次。事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在班上口头表达,让同学们点评。
5.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如地表达
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用优美语言自如地表达出来。教师应为学生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到野外去踏青,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象说给大家听。
除上述外,通过诗歌朗诵、故事讲演、五分钟新闻交流会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贵在实践,让每一位农村学生运用自己的原创语言,让孩子大声说出来,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这是艰巨而又长久的重任,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把这项重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