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文本的落日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三亚落日》是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主要描述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具有以下特点。
  一、诗歌的语言
  在《三亚落日》的文本中,到处都有如珍珠一般闪闪发亮的句子,读来像是美的诗歌。语言的美,美在烘托出景美,渲染出境美,表达出意美。读着整个文本,仿佛沐浴着优美的文字,荡涤着心头的烦闷。
  二、绘画的意境
  在文中,一开始便是一幅细腻的图景:蓝天,白云,沙鸥,沙滩,椰树。在这宽广美丽的背景下,落日犹如妖娆的主角,点亮了这个世界的美,又如可爱的孩童,唤醒了这世间的活泼和灵动。在作者文质兼美的描摹下,我们会突然明白,原来美就在每一个平凡的生活瞬间,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一颗美的心灵,感受美丽,发现美丽,领悟美丽。
  三、诗情的真挚
  在细腻的描写中,因为诗情的真挚,文中的落日有了人的灵动。太阳落下,在作者真情的眼睛里,是一点点落下的,仿佛孩童那样,最后又似跳水员,“轻快敏捷地弹跳,再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下了水”。这平常的落日,在作者的内心里,竟然也可以如“日出一般精彩而又美妙绝伦,绝不逊色与任何美景”。在那颗能够感悟美的心灵中,日落充满活力,如万物一般具有勃勃生机,以至于人们“不敢眨眼,生怕错过那盏红灯笼,生怕那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文本中的描写都带着真情,带着作者独有的思绪,充满了生动的感悟和活泼的思维。
  【教学实践】
  一、读懂落日的内涵
  落日处处都有,每天都在,但为何作者能够写得如此之美?这是落日独一无二的美之所在。教学中,我首先从题眼入手,让学生感悟落日与大海的绝佳配合,想象那样一幅灿烂而又逐渐下落的图景,唤醒学生对美景的期待。
  师(播放三亚视频):三亚本是看日出的地方,但日落也同样精彩,美轮美奂。大家读读课文,想一想,三亚的落日和我们这里的落日有何不同?圈画出其中的文字,找到你对三亚落日的感觉。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三亚落日,那落日将定格为学生眼中独一无二的落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并能够将其罗列出来,进行细细地咀嚼和品味。
  二、注目落日的美丽
  落日的点点沉落,在作者的眼中,有着犹如碧海蓝天一般的风情。沙滩、椰树与蓝天、白云相融相谐,那碧绿的树冠,与海滩上银屑一般闪亮的细沙一起明灭闪烁,仿佛拥有呼吸的美丽。
  师:(细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叠词描写,结合语境,说说有什么体会。
  生:浓浓的,蓝蓝的,金灿灿的,软软地,暖暖地,韧韧的。
  “浓浓的”表现出三亚独有的风情之美。“金灿灿的、软软地、韧韧的”细致地表现了作者光脚走在沙滩上,感受到了沙子的细软以及细沙中的阳光余温。
  在叠字、叠词的理解中,学生从中能感悟到对事物的传神表达,也能理解到叠字、叠词增强了文章节奏的音韵之美,还有音乐之美。
  课文的第三段对落日进行了细致描绘,它犹如孩童一般,快乐而又活泼。为此,我展开了课堂教学。
  师:圈画表现落日是快乐的孩童的句子,并为它取一个名字。
  生1:乐乐,欢欢,笑笑……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落日的快乐如孩童?
  生2:“毫无倦态”表现太阳还很有精神。
  生3:“潇潇洒洒”说明太阳精力充沛。
  生4:“抖落”表现太阳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自己魔术一般的变化。
  学生从关键字句中体会到了落日的美,我再继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请仿照例子,根据你看到的场景来填写句子。
  例: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填写:( )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 )。
  三、与落日共舞的情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三亚的落日在文本中是美的,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充满悲壮而又乐观喜庆的色彩。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呢?我特意做了如下引导。
  师: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落日成为优秀的跳水运动员,水波不惊,悄然无声)为何要用“跳水员”来作比喻?到底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生:跳水员的最后一跳代表着落日的力量,它那惊人的气势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在读完落日的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抒发自己对落日的感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的谈到了憧憬明天的话题,有的谈到了告别过去的话题。落日带给学生的遐思是丰富的,也是无穷的,而这正是我在这节课的丰盛收获。唤醒学生对平凡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真学课堂”包括真教、真学、互动三个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想法变为行为,将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互助学习 真学课堂 真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7  何为“真学课堂”?“真学课堂”就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真学课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市面上有许多作文指导书,小学生作文以这一系列的写作指导书籍为拐杖,靠船下篙,也不失为学习写作的一条途径。但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对创作来说,种种死板的教条和指导提纲也是一种束缚和伤害。  很多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纯粹为作文而作文,根据习作的命题从相关的作文选中挑选一篇,同题材、同体裁、同结构,只是换了一个人物、一个时间,以“旧瓶装旧酒”。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
[摘 要]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的文章,教师可以从立足体验,丰富阅读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换位思考,唤醒体验;紧扣语言,切己体验;巧妙补白,丰富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学习 丰富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8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第八次》是一个外国历史故事,故事发生
儿童是纯真的天使,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和探索激情,因此他们都是带着对学习的真诚向往走进课堂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以保持孩子的童真为己任,把语文课堂变得自由活泼、妙趣横生,努力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中找到放飞自由梦想、展示个性自我的一方沃土。  一、投入真情,寻觅文本趣味  儿童是单纯的、善感的,只要教师能合理引导,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就能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觅得其中的真趣味,实现童
[摘 要]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照本宣科、追求唯一答案的现象,导致课堂异常无趣、机械与僵化。“动态教学”是突破目前教学窘境的有效策略。“动态教学”的课堂以“简单”引航,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让“讨论”升华,在争论中交锋、碰撞、融合;从“误区”求真,让学生在矛盾中悟出真知。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动态教学 简单 讨论 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热闹了、生动了,但是其有效性却值得我们怀疑。为了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从寻根、对比、体验三方面入手,进行“还本求真”式的教学。  一、寻根——感受词语意义的本原  中国文字最初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属表意字,具有形象性、表义性的特点。在语文课上,我们应带领孩子们剖析中国古文字的结构特点,并继而探寻字词的意思,这样能非常有效地
2008年9月,我新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在半个月的日记和一次习作训练后,细细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习作时存在着“无米下炊”和“有米难炊”两种现象。前者因学生的观察、积累不够,头脑中缺乏写作素材而致;后者则是不知如何表达,如何抒发,作文方法不会运用之故。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教师总喜欢把学生的这些习作现象归咎于学生头上。事实上,细细析因后就不难发现,这些习作现状的出现与老师平时的教学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 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词语。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昨天昆虫世界举行了联欢会,节目可精彩了。昆虫朋友说:想表演给大家看,还要考考大家。看,它们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字?会读的同学响亮地读出来。  2.课件出示:采、野、集、虫、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兴趣点的发掘方面,教師一要探寻创作动机,点燃兴趣点;二要立足文本体验,夯实兴趣点;三要挖掘历史背景,升华兴趣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点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62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