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日子。以美国、英国为首的盟军展开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几十万盟军向法国进发。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携带2台康泰时Ⅱ型相机和几个备用胶卷,随同第一批盟军士兵向奥马哈海滩发起了冲锋,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抢拍了108张照片。然而,美国《生活》杂志的一位职员却在后期暗房制作过程中犯下了大错,由于底片烘干机温度过高,导致底片的药膜熔化,最终只有11张照片被修复出来!1944年6月19日的《生活》杂志刊出了这些照片,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康泰时Ⅱ型相机也随之声名远扬。然而,图片说明特别提到:因为在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里,卡帕手有些抖,导致“轻微脱焦”。对此,卡帕表示愤怒,始终予以否认。
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很久以来,通过各种报章,人们了解到的责任人是15岁的暗房助理丹尼斯·班克斯。可是,最新的权威研究表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大名鼎鼎的拉里·伯罗斯,当年他在暗房中造成了这个伟大的历史遗憾,只不过他那时还不是一个了不起的摄影师,仅仅是一个“茶童”(杂役)。
康泰时Ⅱ型相机
1925年徕卡第一台相机——徕卡I型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大获成功之后,老对手蔡司公司自然不甘落后。20世纪20年代,蔡司出面收购多家小型的相机生产企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蔡司·伊康(Zeiss Ikon)。1932年,蔡司·伊康推出了第一台采用康泰时(Contax,又称康泰克斯)品牌的相机——康泰时I型,这是最漂亮的相机之一。为了避免触犯徕卡相机的专利,它采用11片金属片组成的纵走式焦平面快门,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测距基线长达100mm。相机可以更换多种蔡司镜头,其中光圈最大的镜头可达到F1.5。康泰时I型生产了6年,在这6年中,逐步形成从28mm至500mm的完整镜头群,其中部分镜头还采用蔡司公司刚刚研发成功的镀膜技术。1936年,蔡司·伊康推出了该机的换代产品——康泰时II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测距取景器的相机。它的对焦更加方便,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也提高到 1/1250秒。这款相机的生产一直延续到1948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时期,蔡司·伊康以康泰时II型为蓝本,积极研发带有五棱镜取景器和反光镜的单反相机,不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很快波及到德国的耶拿和德累斯顿,这一项目被迫停顿下来。
伟大传奇的英雄
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1936年到1939年,卡帕前往西班牙采访西班牙内战,在科尔多瓦前线拍摄到支持共和的“忠诚者民兵”组织战士被击中的瞬间而成名,这张照片后来通常被命名为《共和国战士之死》。由于他离这位战士非常近,因此其真实性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争论,直到很久以后历史学家成功地认出这位战士名叫菲德里克·伯瑞尔·戈西亚,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阿尔科伊,这桩历史谜案才得以澄清。
二战爆发时,卡帕离开巴黎到达美国纽约谋生,以躲避纳粹的迫害。最初,他为《科利尔周刊》拍片,后来开始为《生活》杂志工作。当时,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他是纳粹德国的公民,一方面他又是犹太人,这让他获得了到欧洲的签证,成为唯一的一名为同盟国工作的“敌侨”摄影记者。
1947年,卡帕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大卫·西蒙、比尔·万迪沃特、乔治·罗杰等共同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1951年,卡帕成为图片社的总经理。不久,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此时他正在日本筹备马格南图片社成员的一次影展,当他接到《生活》杂志社的电告后,马上准备行装赶往越南。尽管此前几年,罗伯特·卡帕已经发誓不再拍片了,但是还是鬼使神差地踏上了危险之旅,悲剧就此开始上演:1954年5月25日下午2点55分,卡帕冒着炮火离开吉普车,边拍摄,边随同法军通过一片危险的开阔地带,大约5分钟后,另外两名战地摄影记者梅克林和卢卡斯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原来是卡帕踏上了地雷。当他们赶到卡帕身边时,他仍然活着,但丢了一条腿,胸膛上一片血肉模糊。梅克林尖声呼唤卫生兵。当卡帕被送入附近一所小型野战医院时,已经死去了。死时,他的手中还抓着他的相机!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日子。以美国、英国为首的盟军展开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几十万盟军向法国进发。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携带2台康泰时Ⅱ型相机和几个备用胶卷,随同第一批盟军士兵向奥马哈海滩发起了冲锋,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抢拍了108张照片。然而,美国《生活》杂志的一位职员却在后期暗房制作过程中犯下了大错,由于底片烘干机温度过高,导致底片的药膜熔化,最终只有11张照片被修复出来!1944年6月19日的《生活》杂志刊出了这些照片,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康泰时Ⅱ型相机也随之声名远扬。然而,图片说明特别提到:因为在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里,卡帕手有些抖,导致“轻微脱焦”。对此,卡帕表示愤怒,始终予以否认。
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很久以来,通过各种报章,人们了解到的责任人是15岁的暗房助理丹尼斯·班克斯。可是,最新的权威研究表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大名鼎鼎的拉里·伯罗斯,当年他在暗房中造成了这个伟大的历史遗憾,只不过他那时还不是一个了不起的摄影师,仅仅是一个“茶童”(杂役)。
康泰时Ⅱ型相机
1925年徕卡第一台相机——徕卡I型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大获成功之后,老对手蔡司公司自然不甘落后。20世纪20年代,蔡司出面收购多家小型的相机生产企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蔡司·伊康(Zeiss Ikon)。1932年,蔡司·伊康推出了第一台采用康泰时(Contax,又称康泰克斯)品牌的相机——康泰时I型,这是最漂亮的相机之一。为了避免触犯徕卡相机的专利,它采用11片金属片组成的纵走式焦平面快门,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测距基线长达100mm。相机可以更换多种蔡司镜头,其中光圈最大的镜头可达到F1.5。康泰时I型生产了6年,在这6年中,逐步形成从28mm至500mm的完整镜头群,其中部分镜头还采用蔡司公司刚刚研发成功的镀膜技术。1936年,蔡司·伊康推出了该机的换代产品——康泰时II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测距取景器的相机。它的对焦更加方便,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也提高到 1/1250秒。这款相机的生产一直延续到1948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时期,蔡司·伊康以康泰时II型为蓝本,积极研发带有五棱镜取景器和反光镜的单反相机,不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很快波及到德国的耶拿和德累斯顿,这一项目被迫停顿下来。
伟大传奇的英雄
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1936年到1939年,卡帕前往西班牙采访西班牙内战,在科尔多瓦前线拍摄到支持共和的“忠诚者民兵”组织战士被击中的瞬间而成名,这张照片后来通常被命名为《共和国战士之死》。由于他离这位战士非常近,因此其真实性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争论,直到很久以后历史学家成功地认出这位战士名叫菲德里克·伯瑞尔·戈西亚,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阿尔科伊,这桩历史谜案才得以澄清。
二战爆发时,卡帕离开巴黎到达美国纽约谋生,以躲避纳粹的迫害。最初,他为《科利尔周刊》拍片,后来开始为《生活》杂志工作。当时,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他是纳粹德国的公民,一方面他又是犹太人,这让他获得了到欧洲的签证,成为唯一的一名为同盟国工作的“敌侨”摄影记者。
1947年,卡帕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大卫·西蒙、比尔·万迪沃特、乔治·罗杰等共同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1951年,卡帕成为图片社的总经理。不久,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此时他正在日本筹备马格南图片社成员的一次影展,当他接到《生活》杂志社的电告后,马上准备行装赶往越南。尽管此前几年,罗伯特·卡帕已经发誓不再拍片了,但是还是鬼使神差地踏上了危险之旅,悲剧就此开始上演:1954年5月25日下午2点55分,卡帕冒着炮火离开吉普车,边拍摄,边随同法军通过一片危险的开阔地带,大约5分钟后,另外两名战地摄影记者梅克林和卢卡斯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原来是卡帕踏上了地雷。当他们赶到卡帕身边时,他仍然活着,但丢了一条腿,胸膛上一片血肉模糊。梅克林尖声呼唤卫生兵。当卡帕被送入附近一所小型野战医院时,已经死去了。死时,他的手中还抓着他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