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时与诺曼底登陆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日子。以美国、英国为首的盟军展开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几十万盟军向法国进发。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携带2台康泰时Ⅱ型相机和几个备用胶卷,随同第一批盟军士兵向奥马哈海滩发起了冲锋,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抢拍了108张照片。然而,美国《生活》杂志的一位职员却在后期暗房制作过程中犯下了大错,由于底片烘干机温度过高,导致底片的药膜熔化,最终只有11张照片被修复出来!1944年6月19日的《生活》杂志刊出了这些照片,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康泰时Ⅱ型相机也随之声名远扬。然而,图片说明特别提到:因为在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里,卡帕手有些抖,导致“轻微脱焦”。对此,卡帕表示愤怒,始终予以否认。
  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很久以来,通过各种报章,人们了解到的责任人是15岁的暗房助理丹尼斯·班克斯。可是,最新的权威研究表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大名鼎鼎的拉里·伯罗斯,当年他在暗房中造成了这个伟大的历史遗憾,只不过他那时还不是一个了不起的摄影师,仅仅是一个“茶童”(杂役)。
  
  康泰时Ⅱ型相机
  
  1925年徕卡第一台相机——徕卡I型在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大获成功之后,老对手蔡司公司自然不甘落后。20世纪20年代,蔡司出面收购多家小型的相机生产企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蔡司·伊康(Zeiss Ikon)。1932年,蔡司·伊康推出了第一台采用康泰时(Contax,又称康泰克斯)品牌的相机——康泰时I型,这是最漂亮的相机之一。为了避免触犯徕卡相机的专利,它采用11片金属片组成的纵走式焦平面快门,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测距基线长达100mm。相机可以更换多种蔡司镜头,其中光圈最大的镜头可达到F1.5。康泰时I型生产了6年,在这6年中,逐步形成从28mm至500mm的完整镜头群,其中部分镜头还采用蔡司公司刚刚研发成功的镀膜技术。1936年,蔡司·伊康推出了该机的换代产品——康泰时II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测距取景器的相机。它的对焦更加方便,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也提高到 1/1250秒。这款相机的生产一直延续到1948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时期,蔡司·伊康以康泰时II型为蓝本,积极研发带有五棱镜取景器和反光镜的单反相机,不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很快波及到德国的耶拿和德累斯顿,这一项目被迫停顿下来。
  
  伟大传奇的英雄
  
  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1936年到1939年,卡帕前往西班牙采访西班牙内战,在科尔多瓦前线拍摄到支持共和的“忠诚者民兵”组织战士被击中的瞬间而成名,这张照片后来通常被命名为《共和国战士之死》。由于他离这位战士非常近,因此其真实性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争论,直到很久以后历史学家成功地认出这位战士名叫菲德里克·伯瑞尔·戈西亚,来自西班牙巴伦西亚阿尔科伊,这桩历史谜案才得以澄清。
  二战爆发时,卡帕离开巴黎到达美国纽约谋生,以躲避纳粹的迫害。最初,他为《科利尔周刊》拍片,后来开始为《生活》杂志工作。当时,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一方面他是纳粹德国的公民,一方面他又是犹太人,这让他获得了到欧洲的签证,成为唯一的一名为同盟国工作的“敌侨”摄影记者。
  1947年,卡帕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大卫·西蒙、比尔·万迪沃特、乔治·罗杰等共同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1951年,卡帕成为图片社的总经理。不久,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此时他正在日本筹备马格南图片社成员的一次影展,当他接到《生活》杂志社的电告后,马上准备行装赶往越南。尽管此前几年,罗伯特·卡帕已经发誓不再拍片了,但是还是鬼使神差地踏上了危险之旅,悲剧就此开始上演:1954年5月25日下午2点55分,卡帕冒着炮火离开吉普车,边拍摄,边随同法军通过一片危险的开阔地带,大约5分钟后,另外两名战地摄影记者梅克林和卢卡斯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原来是卡帕踏上了地雷。当他们赶到卡帕身边时,他仍然活着,但丢了一条腿,胸膛上一片血肉模糊。梅克林尖声呼唤卫生兵。当卡帕被送入附近一所小型野战医院时,已经死去了。死时,他的手中还抓着他的相机!
其他文献
[编者按]色块、线条,我们身边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具有美感的形式,如何将这些具有形式感的瞬间以更符合摄影的语言表现出来,“国展”、“国际影展”奖项得主曹永富自有一番体会。    我习惯在身边发现题材,更喜欢用构成的手法来表现身边的生活。在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中获色彩组银牌的《多彩人生》就是拍摄于我家楼下。  以构成来表现,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个复杂的大场景时不能贪多求全,而是要对拍摄对象提炼取舍。我常用的
当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自然中的生灵时,想表达些什么呢?仅是形貌的写真?教科书里的插图已经不少了。生活习性的记录?那是动物学家要干的活儿。作为一个摄影师,拿什么来证明你眼中与众不同的动物世界呢?从本期网络天地精选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答案。              1.亲情。动物中,也不乏温情一刻,捕捉到最感人的那一瞬间,也就将得到一张寄托着我们美好情感的画面。          2.幽默。很多动物
李振盛以《虔诚者》为代表的20幅“文革”组照在1988年《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上获得“系列新闻照片大奖”。随后被国内外传媒广泛报道并大量采用。  此后,《红色新闻兵——一位中国摄影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心路历程》画册,由英国菲顿出版社以近20种文字出版。  李振盛为我们讲述了《虔诚者》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寻找照片中人    1998年2月13日,我在《南方周末》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王国祥
策划:郑壬杰执行:吴双桐    如今流行纪实摄影,真实地反映现实环境及人物瞬间,能够更加深刻地展示出事件的情节与内涵。而纪实报道摄影对环境的描述非常重要,因此,广角镜头在报道摄影中有着非常高的使用率。    广角的意义    以135胶片相机为标准,一般视角大于60度,焦距短于40mm的镜头都称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视角比标准镜头宽阔,可以涵盖更多的景物内容。广角镜头的特点是:  1.焦距较短,具
拍夜景,并非只局限于拍那漆黑的夜。有时太阳刚刚落山,余晖尚存,通过长时间曝光,您可以获得华灯映衬下呈现蓝色的天空,给人通透、澄净的感觉。    惯常的思维,让我们一看到“夜景”二字就会立刻想到“风景”,其实,夜幕下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入镜。就像本期入选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有关注夜幕下城市景色的,也有涉及人物活动与城市关系的。而将人物融入夜色时,你会发现,具有动感的人物会给沉寂的夜色带来另一番生机
10分  朝拜者天津李德光 摄  这是一幅后期创意的作品,画面干净,元素简介,为了更好地交代主题——朝拜,作者后期增加了经幡的元素,也使画面信息更加丰富。大面积的暖色调,很好地契合了朝拜者的热情,而寺院围墙上的阴影和亮部,形成了丰富的影调变化和立体感。作者在长时间等待后,捕捉到了人物走过的瞬间,尽管不同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朝拜场面,却于简洁中更显力道。    8分  搁浅之痛福建高 杰 摄  作
换个角度看世界,熟悉的世界会变得格外新鲜美丽。微观世界里,一切细小神秘的生物,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下变得真切而清晰起来。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两位微观摄影师,一个由微观生物想到宏观世界,一个自制微观细看人生,不同的方法,却都在近看世界,痴迷其中。    诗意昆虫  文/图_丁世友    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我不能远足拍摄风光,只好在附近的郊外拍一些“小品”,于是昆虫成为我拍摄的首选。从那时起,我就步入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数码后背还只是个概念,既模糊又遥远。不过如今的135形式的数码单反相机想要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确实有些不容易。毕竟在24×36mm传感器上的像素点不会无休止地增加。所以一些追求影像品质的专业摄影人及部分有条件的摄影爱好者选择了数码后背。    数码后背的震撼      我曾是135单反的追随者,有两台佳能数码单反机身和几个红圈镜头,这似乎已是相当不错的配置了。平时在电脑屏幕上与同
摄影得天独厚的魅力在于写真,摄影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真实。  但曾经的一代摄影人未能深谙其理。他们徘徊在真真假假之间,诉说着虚虚实实的故事。  一九七六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动荡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摄影界来说是感悟纪实的一年。与四五摄影接踵而至的唐山地震的拍摄,为中国影像的历史书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篇章。  面对苦难与灾难,我们曾经遮遮掩掩;面对苦难与灾难,世界曾经镜头灼灼。当我们痛定思痛撕掉遮羞布欲与
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四川省委会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2007年出版个人摄影集《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旅游。尤其是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人们外出旅游,基本是人手一台数码照相机,后来连手机也增添了照相功能。  摄影与旅游都是为了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旅游摄影与摄影旅游同是四个字,顺序不同但内容迥异。前者主要是旅游,后者是为了摄影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