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上的合同解除制度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同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
  关键词: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2-01
  一、合同解除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合同解除是对有效合同的解除。中国合同法设置解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合同有效成立之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让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约束当事人双方,不但对其中一方甚至双方有害无益,有时还会有碍于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只有允许有关当事人解除合同,或者赋予法院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权力,才会使局面改观。
  (二)合同解除必须具备解除的条件。合同一经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适当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这是中国法律所规定的重要原则。只是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才允许解除合同。这不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据,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便构成违约。对合同解除的条件,我国合同法既有一般性规定,又有适用于个别合同的特殊规定。
  (三)合同解除必须通过解除行为实现。具备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并不必然解除。要是合同解除,一般还需要解除行为。解除行为有两种类型:一是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二是享有解除权一方的单方意思表示。
  (四)合同解除的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但其消灭是溯及既往,还是仅向将来发生,各国的立法不尽相同。
  在中国,解除的效力如何,法律尚无直接规定,人们认为,研究这个问题固然不能忽视解除有溯及力较好,但也有些合同的解除无溯及力更适当。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话,解除就与无效、撤销不同,因为无效、撤销一律有溯及力;也与附解除条件不同,因为解除条件成就,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只向将来消灭。
  二、合同解除的分类
  (一)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必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权人将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对方,或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向对方主张,即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合同法》第93条第1款)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必要,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把协议解除作为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加以规定,理论解释也不认为协议解除与合同解除全异其性质,而是认为仍具有与一般解除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如解除的条件为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并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合意行为等。
  (二)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
  合同解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者,其解除为法定解除。在法定解除中,有的以适用于所有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有的则仅以适用于特定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
  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之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保留给当事人双方。保留解除权,可以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以后另订立保留解除权的合同。
  三、合同解除的条件
  (一)合同的法定解除是由。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此即债务人拒绝履行,也称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针对某些具体合同规定了特别法定解除条件的,从其规定。
  (二)合同协议解除的条件。
  合同协议解除的条件,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原合同关系。其实质是在原合同当事人之间重新成立了一个合同,其主要内容为废弃双方原合同关系,使双方基于原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归于消灭。
  协议解除采取合同(即解除协议)方式,因此应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即: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采取适当的形式。
  四、合同解除的程序
  (一)单方解除的程序。单方解除,即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合同。
  (二)协议解除的程序。协议解除的程序,是指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程序。
  五、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一般规定。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二)损害赔偿。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均规定,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以及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概念认识比较地模糊不清晰,含义存在多分歧,教学反馈不明显,评价不当等。当务之急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全方位,高
微课以其短小精简的形式展开,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相对有效的信息,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手段.目前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孝”为中心的感恩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感恩教育呢?本文结合文本、节假日,以及寻找并抓
摘要:损害赔偿是民法上重要的制度之一。损害可以分为两种:财产上损害和非财产上损害。财产损害历来被立法者所重视,至于非财产上损害,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唤醒以及人文主义的复兴,其逐渐受到重视,唯因非财产上损害的特殊性以及难以举证性等特征,在其领域的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尚无明确答案。其中之一就是无感知能力人有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重点要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无感知能力人;精神损害赔
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学校教育培养初中生阅读心理学的主要平台。学校的阅读心理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之中,语文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阅读心理发展的
生活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懵懂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诚挚生动的情感,精炼深邃的道理,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望而却步,不少老师
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编排、类别、完成率以及根命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锦赛优秀女单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编排分值、难度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