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践行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而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与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公共参与;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4802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分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针对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以政治生活的教学为例,谈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依托课程资源开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去践行公共参与意识。
  一、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定位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完高中政治课程相关知识之后形成的,是具有政治学科特点的重要成果,是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它不是简单指政治学科知识,但又建立在政治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肯定要有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必然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有政治学科的味道。
  那么高中政治学科有什么特点?从高中政治课程设置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政治学科就是要向学生传授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把学生塑造成“社会人”,使学生具备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基本常识与基本能力,让学生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因此本学科的定位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素养,这就是课程设置的落脚点。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能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每位学生懂得并且能够做到: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物质文明;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政治文明;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精神文明。使学生经历学习积累,提升能力与素养,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扛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这就是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这是一种大情怀、大气魄,体现学科定位、立意的高远,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
  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内化与提升
  朱明光老师在《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公共参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公共参与意识,增强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有心”。同时,只有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积累,才能提高参与的能力,知晓如何更好地参与,做到“有力”。认真学习学科书本知识,打好基础,内化于心,让学生“有心”,而且“有力”。以政治生活为例:
  通过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就能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自觉地当好一个“主人”。通过“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学习,学生就能了解自己可以享有哪些政治权利,树立权利意识,认真负责地行使好权利;同时又能树立义务意识,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应尽之责。学习政治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大意义,了解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方式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课程学习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培养公共参与的素养,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从而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树立与增强政治生活领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起点,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国家意识和参与意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化修心,提升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
  三、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外化与践行
  学生仅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内化的素养、品质转化为行动,使之形成行为习惯,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共参与应该重在参与,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其内在的素养与能力,并加以鼓励、提倡,让良好的素养、行为能在鼓励、提倡下蔚然成风,形成良性循环。
  一方面,课堂应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去展示自我,外化、表现他们内在的核心素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要把课堂这一舞台多交给学生。例如在上《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框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一场关于漳州市小學一年级新生入学年龄的听证会。这场听证会从策划、安排人员到最后模拟召开,都交给学生,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带着任务自主合作学习有关听证会的流程、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当场模拟表演。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在角色模拟扮演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意义与价值,展现了自身的才能,同时增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知识。
  另一方面,让学生展现核心素养可延伸到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课外作业的布置可以富有创意,不一定是书面作业,能力、素养的检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行动,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去参与,去实践。把舞台从课堂、学校搬到社会,从模拟、演练,到真正的公共参与,展示学生的能力与公共参与素养,是更为有意义的作业。例如在上完《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亲自去走访自己家庭所在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了解其工作,并且调查自己家庭所属社区存在的问题,尽己所能地给居委会提一些意见或建议。又如我在本地政府网站看到,为加快推进“达达通”公共自行车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市城乡规划局出台一则公示,即漳州市“达达通”公共自行车项目(二期)建设选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公示。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周末与家长一起,展开对市区一期公共自行车布点的调查,在调查中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提出自己关于二期选点的意见,并提交到政府相关网络平台。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公共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能力提升,表现出色,效果良好。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要整合课堂内外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点滴训练与实践的积累,一步步记录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其今后有更大作为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站在培养未来合格、优秀公民的角度,以思想政治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让每位学生都有自觉与担当,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情境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再好的方法也要恰当使用,不能生搬硬套。要想设置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需要、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设置,要紧抓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对形象事物的实际感知展开联想,有针对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摘 要]在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和探究性的背景下,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认识并接受。它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传统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使历史发挥真正作用的需要,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需要。本文采用历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从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当前
[摘要]听、说、读、写这四样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以《柳叶儿》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柳叶儿听说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33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早在1980年就曾指出:“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对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工作和生活必要的本领。所
[摘要]及时捕捉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可以有效提升政治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在“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发展”专题复习中,教师通过再现社会热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養。  [关键词]热点信息;政治学科素养;专题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6501  新课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亦不例外,不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如何实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智能情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呢?本文立足于学生教学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智能情全方面发展必须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组织好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探
[摘 要] 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够有效实现与教材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以河洛文化为例,对乡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强调了时效性、通俗性、德育性等应用原则。  [关键词] 乡土资源 高中 政治教学 应用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55  乡土资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学会爱学生,还要教会学生要勇于付出爱心去关爱周围的人,去关爱社会,把爱传递下去。只有将爱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融洽师生关系
[摘 要]作业设计是一项智力投入极高的工作,需要教师加以重视。通过探讨思想品德作业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类型、采用资源及反馈方式等,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作业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作业设计 目标 原则 类型 资源 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71  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有更
[摘要]一篇散文就是一个艺术世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就是一个和谐的美感空间。从文本写作呈现的美的基本形态,文本画面的美感实现,文本解读的美感现实三方面解读《荷塘月色》。  [关键词]抒情散文美感实现自然美情感美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18  美感实现,是我自创的词语,意思是使美感得以实现或使之(我、物)具有美感;或者说使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历史教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便是如何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