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学会爱学生,还要教会学生要勇于付出爱心去关爱周围的人,去关爱社会,把爱传递下去。只有将爱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爱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有利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记得几年前,我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他的名字叫陈栓,他不太爱讲话,好像是整天有什么心事,语文课上常常走神,成绩不理想,有时会表现得很偏执,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后来,我经过调查了解,知道陈栓同学家境有点特殊:他家境很困难,他家以他爸在街上卖菜为生,他的妈妈有精神疾病,不仅不能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而且她本人还需要别人照顾。他家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妹妹,家庭负担很重,他白天在校学习,放学后还要帮爸爸在街上卖菜,还要照顾妈妈和妹妹。他不仅身体上累,精神上也有很大的负担。我知道这些后,就积极主动找他沟通,先夸奖他一番,说他很能承担和担当,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告诉他说困难总是暂时的,要他乐观,要他敢于面对困难。自从找他谈心之后,我发现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更自信了,能更好地跟老师和同学相处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那年中考中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后来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要建立与保持自信,就必须经常肯定自己,鼓励自己,不断学习,从成功中去体会成就感,自豪感。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其不断进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乐乐,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自信,平常不太喜欢与人交流。刚开始教他时,他上课时回答问题都不敢大大方方回答,叫他起来读书,他读书的声音很低,读书也断断续续,不够流畅,更不要说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他做题时,语言表达方面总是说得不够完整,常常只说半截话。他的作文更是可想而知了。我看到他的这些情况,知道他平常阅读太少,决定找他单独谈谈,并告诉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平时看书太少,让他有时间多看看书,课内学习的教科书要看,课外的书也要多看看。看书多了,收获多了,知识丰富了,人就自然而然变得自信了。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后来,我常常找到这个学生,指导他朗读。读完一段文字之后,我及时给他评价,就这样,他一开始慢慢地读,后来速度逐渐加快,他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发觉他在提高了阅读水平之后,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作文方面,也是很有话可说了,并且病句与错别字也明显地减少了。我又告诉他,不仅在语文上要养成多读书,用心读书的习惯,还要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要用心去读题,用心去思考。后来通过我与其他科教师的交流,我知道他的其他科目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人也明显变得自信了。
三、培养真挚的师生之情
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之间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的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上学时学到的知识有可能会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会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有许多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同学不是相约重到母校聚会,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吗?
如何才能做到关爱学生呢?热爱学生,不仅仅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和嘘寒问暖,更要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情感,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捧着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语文教师应当是爱的使者,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应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付出自己的爱心,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更有利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记得几年前,我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他的名字叫陈栓,他不太爱讲话,好像是整天有什么心事,语文课上常常走神,成绩不理想,有时会表现得很偏执,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后来,我经过调查了解,知道陈栓同学家境有点特殊:他家境很困难,他家以他爸在街上卖菜为生,他的妈妈有精神疾病,不仅不能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而且她本人还需要别人照顾。他家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妹妹,家庭负担很重,他白天在校学习,放学后还要帮爸爸在街上卖菜,还要照顾妈妈和妹妹。他不仅身体上累,精神上也有很大的负担。我知道这些后,就积极主动找他沟通,先夸奖他一番,说他很能承担和担当,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告诉他说困难总是暂时的,要他乐观,要他敢于面对困难。自从找他谈心之后,我发现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更自信了,能更好地跟老师和同学相处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那年中考中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后来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要建立与保持自信,就必须经常肯定自己,鼓励自己,不断学习,从成功中去体会成就感,自豪感。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其不断进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乐乐,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自信,平常不太喜欢与人交流。刚开始教他时,他上课时回答问题都不敢大大方方回答,叫他起来读书,他读书的声音很低,读书也断断续续,不够流畅,更不要说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他做题时,语言表达方面总是说得不够完整,常常只说半截话。他的作文更是可想而知了。我看到他的这些情况,知道他平常阅读太少,决定找他单独谈谈,并告诉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平时看书太少,让他有时间多看看书,课内学习的教科书要看,课外的书也要多看看。看书多了,收获多了,知识丰富了,人就自然而然变得自信了。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后来,我常常找到这个学生,指导他朗读。读完一段文字之后,我及时给他评价,就这样,他一开始慢慢地读,后来速度逐渐加快,他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发觉他在提高了阅读水平之后,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作文方面,也是很有话可说了,并且病句与错别字也明显地减少了。我又告诉他,不仅在语文上要养成多读书,用心读书的习惯,还要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要用心去读题,用心去思考。后来通过我与其他科教师的交流,我知道他的其他科目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人也明显变得自信了。
三、培养真挚的师生之情
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之间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的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上学时学到的知识有可能会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年累月不仅不会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有许多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同学不是相约重到母校聚会,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吗?
如何才能做到关爱学生呢?热爱学生,不仅仅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和嘘寒问暖,更要真正关心学生的内心情感,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捧着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语文教师应当是爱的使者,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应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付出自己的爱心,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韦淑红)